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产后尿失禁多是因为自然产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导致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所致,但也不代表剖宫产者就不会有尿失禁。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生完宝宝1个月的珍妮,终于能够有空与久违的几位闺蜜聚聚,喝点下午茶。可是就在大家聊到兴起时,突如其来的一个喷嚏,让珍妮猛然发觉:自己好像又漏尿了!为了避免尴尬,她找个借口迅速赶到厕所,但裤子已经湿嗒嗒的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产后没多久,珍妮就发现自己大笑或打喷嚏后就会发生漏尿现象。因为要照顾宝宝,所以珍妮并未在意,以为过段时间就会好了,没想到竟然丝毫没有要减轻的迹象。珍妮再也没有兴致与朋友聊天了,她匆匆与朋友告别,出门打车赶紧回了家。
相信很多生完孩子的女性都出现过跟珍妮相同的尴尬经历。这是典型的尿失禁问题。尿失禁或尿频问题,让高达30%~50%的女性备受困扰,却又羞于就医。其实,就医治疗,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尿失禁多发生于产后一周
为何打个喷嚏,就会发现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呢?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当压力传递到膀胱时,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然而,有些产后妈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胎儿经过产道时造成了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伤,导致提肛肌、骨盆肌松弛及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会有漏尿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生,虽然以后症状多会渐渐缓解,但是轻微者可能造成外阴部潮湿瘙痒,严重者有时候会有裤子湿透的现象,会发出一股尿骚味,容易造成个人社交上的困扰!
虽然产后尿失禁多是因为自然产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导致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所致,但也不代表剖宫产者就不会有尿失禁。因为怀孕期间的激素影响及子宫体积增加,会造成尿液增多,子宫也会扩大而压迫到膀胱、尿道,就会开始有尿失禁的症状。所以,无论自然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需多注意。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
尿失禁有三种类型,上述由于怀孕、生产所造成的尿失禁属于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身上,主要是因为支持膀胱颈及尿道的韧带和肌肉松弛,或尿道本身关闭功能不良,导致患者咳嗽、开怀大笑或抬起重物,腹压上升时,膀胱颈及尿道无法提供足够的收缩力,而产生尿失禁的情况。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跟着下降,控制尿液的排泄能力较差,也会因为精神紧张、用力咳嗽、提重物等,驱使尿液不由自主地排出。目前女性尿失禁患者以50岁以上者居多,但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有这样的问题。
除了压力性尿失禁外,还有两种情况也值得女性注意。
一种是急迫性尿失禁,即在尿失禁发生之前,会有急迫地想要解尿的感觉,例如,听到流水声,就会有急迫地想要解尿的感觉,接着就发生尿失禁。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的张力持续性增高及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造成尿液不能控制地从膀胱流出,如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等,都会严重刺激膀胱。近年来,有很多年轻女性因为性行为不当引起尿道发炎,最后导致膀胱过动,也就是膀胱活动完全不受控制,造成尿频或夜尿的情况,对此要特别注意。
另一种为充溢性尿失禁。因神经病变使得膀胱收缩不良,或因严重骨盆腔器官脱垂而造成膀胱出口被压迫阻塞,导致尿液滞留,膀胱内压过度增加而引起尿液漏出。此类患者多会有尿频、解尿速度减慢、解尿无法持续而滴滴答答的现象。
两步自测压力性尿失禁
究竟是偶尔“不小心”漏尿还是发生了尿失禁呢?患者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初步自测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方法有两种:一,大笑、咳嗽、喷嚏或行走等各种程度腹压增加时尿液漏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随即终止。二,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外展,观察尿道口,咳嗽或用力增加腹压同时尿液漏出,腹压消失后漏尿也同时消失。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大致判断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如需进一步确诊,则需到专业机构结合临床专业检查、进行尿垫实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进一步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并可对患者的病情轻重做出一个判断。
女性患者可对照以下程度分类掌握自己的病情,具体为: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少喝水并不能减轻症状
尿失禁的发生虽然与营养无直接相关,但有些产后妈妈在有尿失禁的症状时,就会减少水分的摄取,以减少尿液产生。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水分摄取减少,会使尿量减少,同时尿液也会变得更浓缩,导致细菌滋生,反而容易造成尿路感染,故水分的适量摄取还是必要的。
但在外出前、睡前2小时,需减少水分的摄取,以减轻漏尿的困扰。平时也尽量不要喝咖啡、茶、啤酒等刺激性饮料,因其含利尿成分,会增加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轻度患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
尿失禁需根据发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来做适当治疗,一般可分为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患者及不适合手术的女性,物理治疗是理想且无副作用的选择,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有凯格尔运动、双频道尿失禁电刺激疗法、生理回馈电脑辅助法、非侵入性回馈电脑辅助仪等。
一些压力性尿失禁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减肥及药物治疗使尿失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愈。推荐盆底肌训练方法如下: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同时可以通过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治疗及减轻疾病症状。
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采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典的手术治疗(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过程损伤小,治疗后并发症少、疗效稳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的尿失禁苦恼。
再次,对于肥胖、吸烟以及多次生育史者,可通过减肥、戒烟、加强产后及妊娠期间的盆底肌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尿失禁要看哪个科?
很多年轻女性发生尿失禁后认为是很丢人的事,羞于就医,或者不好意思咨询该去哪个科就诊,给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其实这是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都会发生同样地情况,像感冒发烧一样,有病就医是正确的做法。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应该去专业的盆地疾病或者泌尿疾病的科室就诊。比如盛京医院就设有一个妇科盆底疾病及女性泌尿疾病病房,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专业医疗机构。
另外,作为患者的家属,如果发现患者有羞于就医的倾向,也应该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正视疾病、及时就医。产后尿失禁并非顽症,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或锻炼,效果还是很好的。
夏志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盆底疾病及女性泌尿疾病病房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妇科良恶性肿瘤和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疾病的临床诊治,擅长运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妇科肿瘤及盆底疾病。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生完宝宝1个月的珍妮,终于能够有空与久违的几位闺蜜聚聚,喝点下午茶。可是就在大家聊到兴起时,突如其来的一个喷嚏,让珍妮猛然发觉:自己好像又漏尿了!为了避免尴尬,她找个借口迅速赶到厕所,但裤子已经湿嗒嗒的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产后没多久,珍妮就发现自己大笑或打喷嚏后就会发生漏尿现象。因为要照顾宝宝,所以珍妮并未在意,以为过段时间就会好了,没想到竟然丝毫没有要减轻的迹象。珍妮再也没有兴致与朋友聊天了,她匆匆与朋友告别,出门打车赶紧回了家。
相信很多生完孩子的女性都出现过跟珍妮相同的尴尬经历。这是典型的尿失禁问题。尿失禁或尿频问题,让高达30%~50%的女性备受困扰,却又羞于就医。其实,就医治疗,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尿失禁多发生于产后一周
为何打个喷嚏,就会发现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呢?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当压力传递到膀胱时,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然而,有些产后妈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胎儿经过产道时造成了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伤,导致提肛肌、骨盆肌松弛及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会有漏尿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生,虽然以后症状多会渐渐缓解,但是轻微者可能造成外阴部潮湿瘙痒,严重者有时候会有裤子湿透的现象,会发出一股尿骚味,容易造成个人社交上的困扰!
虽然产后尿失禁多是因为自然产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导致骨盆底的肌肉群拉伤所致,但也不代表剖宫产者就不会有尿失禁。因为怀孕期间的激素影响及子宫体积增加,会造成尿液增多,子宫也会扩大而压迫到膀胱、尿道,就会开始有尿失禁的症状。所以,无论自然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需多注意。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
尿失禁有三种类型,上述由于怀孕、生产所造成的尿失禁属于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身上,主要是因为支持膀胱颈及尿道的韧带和肌肉松弛,或尿道本身关闭功能不良,导致患者咳嗽、开怀大笑或抬起重物,腹压上升时,膀胱颈及尿道无法提供足够的收缩力,而产生尿失禁的情况。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跟着下降,控制尿液的排泄能力较差,也会因为精神紧张、用力咳嗽、提重物等,驱使尿液不由自主地排出。目前女性尿失禁患者以50岁以上者居多,但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有这样的问题。
除了压力性尿失禁外,还有两种情况也值得女性注意。
一种是急迫性尿失禁,即在尿失禁发生之前,会有急迫地想要解尿的感觉,例如,听到流水声,就会有急迫地想要解尿的感觉,接着就发生尿失禁。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的张力持续性增高及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造成尿液不能控制地从膀胱流出,如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等,都会严重刺激膀胱。近年来,有很多年轻女性因为性行为不当引起尿道发炎,最后导致膀胱过动,也就是膀胱活动完全不受控制,造成尿频或夜尿的情况,对此要特别注意。
另一种为充溢性尿失禁。因神经病变使得膀胱收缩不良,或因严重骨盆腔器官脱垂而造成膀胱出口被压迫阻塞,导致尿液滞留,膀胱内压过度增加而引起尿液漏出。此类患者多会有尿频、解尿速度减慢、解尿无法持续而滴滴答答的现象。
两步自测压力性尿失禁
究竟是偶尔“不小心”漏尿还是发生了尿失禁呢?患者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初步自测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方法有两种:一,大笑、咳嗽、喷嚏或行走等各种程度腹压增加时尿液漏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随即终止。二,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外展,观察尿道口,咳嗽或用力增加腹压同时尿液漏出,腹压消失后漏尿也同时消失。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大致判断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如需进一步确诊,则需到专业机构结合临床专业检查、进行尿垫实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进一步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并可对患者的病情轻重做出一个判断。
女性患者可对照以下程度分类掌握自己的病情,具体为: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少喝水并不能减轻症状
尿失禁的发生虽然与营养无直接相关,但有些产后妈妈在有尿失禁的症状时,就会减少水分的摄取,以减少尿液产生。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水分摄取减少,会使尿量减少,同时尿液也会变得更浓缩,导致细菌滋生,反而容易造成尿路感染,故水分的适量摄取还是必要的。
但在外出前、睡前2小时,需减少水分的摄取,以减轻漏尿的困扰。平时也尽量不要喝咖啡、茶、啤酒等刺激性饮料,因其含利尿成分,会增加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轻度患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
尿失禁需根据发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来做适当治疗,一般可分为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患者及不适合手术的女性,物理治疗是理想且无副作用的选择,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有凯格尔运动、双频道尿失禁电刺激疗法、生理回馈电脑辅助法、非侵入性回馈电脑辅助仪等。
一些压力性尿失禁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减肥及药物治疗使尿失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愈。推荐盆底肌训练方法如下: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同时可以通过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治疗及减轻疾病症状。
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采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典的手术治疗(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过程损伤小,治疗后并发症少、疗效稳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的尿失禁苦恼。
再次,对于肥胖、吸烟以及多次生育史者,可通过减肥、戒烟、加强产后及妊娠期间的盆底肌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尿失禁要看哪个科?
很多年轻女性发生尿失禁后认为是很丢人的事,羞于就医,或者不好意思咨询该去哪个科就诊,给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其实这是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都会发生同样地情况,像感冒发烧一样,有病就医是正确的做法。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应该去专业的盆地疾病或者泌尿疾病的科室就诊。比如盛京医院就设有一个妇科盆底疾病及女性泌尿疾病病房,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专业医疗机构。
另外,作为患者的家属,如果发现患者有羞于就医的倾向,也应该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正视疾病、及时就医。产后尿失禁并非顽症,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或锻炼,效果还是很好的。
夏志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盆底疾病及女性泌尿疾病病房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妇科良恶性肿瘤和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疾病的临床诊治,擅长运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妇科肿瘤及盆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