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化考核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课程考核中存在的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片面化、考核目的性不强以及考核效果不理想四方面的不足,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即综合知识考核和平时过程性考核两大模块。其中综合知识考核包括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平时过程性考核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该考核体系已在两届学生中进行了试用,效果表明考核体系中各模块均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体系;物流设施与规划;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iming at a single assessment mode, one-sided examination content, ambiguous examination purpose and non-ideal assessment effect on the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planning course assessment,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ability was proposed which mainly include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ssessment and process assessment at ordinary times.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examination consists of understanding ability, induc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ssessment. The process assessment is made up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assessmen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assessment system is highly appreciated by students.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planning; process assessment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与此同时,高校也在积极地推进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活动,其课程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2-3]。但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多数教改成果往往强调教学模式单方面的改革,而忽略了考核模式的改革,进而导致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脱节,未能更好地发挥考核模式对教学模式的促进和反馈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探讨与本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是现行考核形式改革的当务之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课程的考核形式是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考核的目的既可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帮助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目前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体系的各模块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考核体系的应用效果。这对于改进考核形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考核形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沿用着期末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兼顾学生平时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尽管目前的闭卷考试形式具有定时间、定地点,方便组织安排,考试公平公正性强、过程易控制等优点[5],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侧重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考核。其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作答,题型主要以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和论述为主。这些题型只能反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更好地体现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考核内容片面化。现行考核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主要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课堂扩展和指定的重点,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面显得不足,进而形成一种“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5-6]。
  (3)考核目的性不强。由于课程实践性较强,目前笔试考试并不能全面地体现出考核目标。每次考试结束后,虽然任课教师会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以及得分情况进行分析,但这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且对今后的考核指导价值也不大。
  (4)考核效果不理想。由于现行考核方式为被动式卷面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与实践应用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只是为了考试而复习,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学习的状态,由此对其产生厌烦心理,考核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
  2 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课程考核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是对课程学习的有效反馈和评价。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包括期末综合性考核和平时过程性学习评价两部分。针对本课程的现状,考核体系应侧重于各知识点的量化考核,尤其是要针对平时过程性考核给出每种考核方式的量化指标,如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在平时过程性考核中,由于分组协作完成设计任务,教师应该能够有效地分辨出每位学生具体完成的工作量,且需要在各考核环节中给出具体的量化措施。通过各考核模块的设定,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并领会到考核并不仅仅是为了“机械地”检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融会贯通,是对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升。   3 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课程评价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7],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的考核形式上要实行多元化考核,不但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还要考核其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提高课程考核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化课程评估考核体系,即由综合知识考核(占40%)和平时过程性考核(占60%)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综合知识考核主要包括理解能力考核、归纳能力考核以及综合能力考核;平时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科研创新能力考核、团队协作能力考核以及实践能力考核。图1中每一部分考核内容满分都是100分,按比例折算后计入最后总成绩。
  3.1 综合知识考核
  (1)理解能力考核。理解能力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堂口头测试和随堂笔试测试两方面。课堂口头测试主要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中讲授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笔试测试一般安排10min左右,以课程试题库为依托,试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或者也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堂授课重点,提出思考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随堂完成。这两种课堂测试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理解和记忆能力,又可以使其养成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有效避免课堂“低头族”现象。
  (2)归纳能力考核。归纳能力考核主要以大作业的形式为主,根据重要章节内容,分别在每章讲解后,让学生自主命题或教师给定主题,查阅本章节所涉及内容的相关研究进展,在一周内提交作业。例如在讲解现代生产物流的特点和模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给定逆向物流、冷链物流等研究热点主题,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从需求预测、运作模式、成本控制、关键流程识别、物流路径优化等方面去查询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以大作业的形式提交。
  该考核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8],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了解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可大大降低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做作业”的负面抵触情绪。
  (3)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主要以研究报告或者课程设计方案为主,重点考核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将专题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报告或设计方案。其考核方式为学生个人评价(15分)、教师评价(50分)、小组之间互评(35分)。报告或方案的最后总成绩根据这三部分所得分来评定。该考核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3.2 平时过程性考核
  (1)科研创新能力考核。科研创新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开展创新性实验来考核,具体考核内容为实验的设计、分析和结果处理,其中实验设计占该部分考核比例的60%,实验过程分析占30%,实验结果处理占10%。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给定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实验。评分参考标准可依据表1中的选项进行打分。
  由于物流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考核。该部分考核形式主要利用“物流游戏”教学法[9]。教师根据课程所授内容设置相关的“物流游戏”来测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供具体的游戏流程操作,让学生通过“做中学”逐渐领会和掌握课程所授章节内容的理论知识。如在厂址选择一章中,教师可按照厂址选择考虑的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或者由学生自由组队,分别代表“政府人员”、“社区居民”、“企业决策人员”等,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小组研讨的形式,对备选厂址进行讨论、分析并给出决策结果。教师可从自主能动性(10分)、工作态度(10分)、合作能力(20分)、亲和力(30分)及改善能力(协作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占30分)几方面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3)实践能力考核。该部分的考核内容主要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来实施。如自动化立体仓库模拟实验,主要有条码识别和检测、出入库管理等内容。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仓储物流的实际运作过程来设计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然后借助于计算机编程、物流仿真软件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实验装置台(含条码数据采集器)来实现整个过程的模拟。教师可根据实验前的资料准备(10分),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创新性(30分),实验过程中操作的熟练程度(30分),实验中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及沟通能力(20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10分)几方面进行打分。该考核方式既体现了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应用效果分析
  该考核体系已经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四年级的两届学生中进行了试用,试用对象分别为2010级两个自然班以及2011级两个自然班。在每一学期末课程结束后,笔者都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对多元化考核体系的看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两学期的试用,效果很好,具体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考核体系中各模块在两个年级中都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一致认可。在综合能力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中,2011级同学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略逊于2010级的表现,这是由于2011级参加考研和各类资格认证考试的同学较2010级多,再则完成这两个模块中的具体考核内容(研究报告、综合性实验)所需要的时间长,因此导致这些同学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考核内容,进而在这两方面失分较多。在其他四个模块中,2011级同学的表现均优于2010级的,对各模块的认可度也有一定的上升。这是由于该考核体系在2010级同学中已经进行了试用,试用后,教师针对考核体系各模块中存在的不足做了一些改进,并在2011级同学进行再次试用,同学们不仅兴趣较高,而且也积极配合实施。以后还要针对各模块分别进行分析,以便将该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广到同类型的课程中。
  5 结束语
  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相辅相成、互动的关系,多元化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同时,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选择多元化评估考核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理论基础、班级规模及考核目标,以及针对考核目标设计以“能力”为主线的考核指标,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10],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春光,程晓娟.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51-52.
  [2] 许义文.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04-107.
  [3] 付永红,郭雪松. 高校素质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66-69.
  [4] 杨德翠,刘新. 植物生理学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167-10168.
  [5] 侯东亮,陈芳蓉. 基于“五位一体”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以《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为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4):122-124.
  [6] 张金标,邵露. 关于推进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 教育探索,2007(12):39-40.
  [7] 盛锦春,刘莉. 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156-157.
  [8] 闫会娟,毕建涛. 基于启发式过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和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29-30.
  [9] 李顺勇. 物流实践教学中“物流游戏教学法”之探讨[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3):52-53.
  [10] 倪玲英,谢翠丽,张洋洋. 《工程流体力学》考试、考察方式的改革[J]. 力学与实践,2014,36(1):94-98.
其他文献
摘 要:供应链企业间冲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供应链竞争必须面对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沃尔玛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分析,找出有效解决供应链企业间冲突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供应链企业间冲突的处理策略,为我国供应链企业的冲突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组织冲突;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onflicts between supply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剖析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顶岗实习后纷纷离职的问题,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调研2013~2015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分析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离职的原因,探索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模式,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
期刊
文章编号:1002-3100(2016)06-0131-06  摘 要:文章将遗传算法应用于仓储管理调度系统的储位分配过程,分析了基本遗传算法应用于储位分配的优缺点。通过采用精英保留策略,保证了基本遗传算法设计的多样性,实现了算法搜索的快速收敛和最优性能保持,克服了基本遗传算法的“返祖”现象。  关键词:改进遗传算法;精英保留策略;储位分配  中图分类号:F252.13 文献标识码:A  Abst
期刊
摘 要: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源头,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供应商开发过程中,根据定性、定量的评价和统计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评价。以某汽车企业为例,构建层次分析法(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AHP-TOPSIS”供应商开发模型,以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开发;AHP-TOPSIS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苏州B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交付,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了精益改善。基于价值流图分析,利用KPI结构树分析方法得出关键的改善点。在精益改善实施的过程中,运用“3-5Why”分析方法寻找浪费根源;结合工序分析、动作分析寻找点改善方案,进而基于线平衡理论优化价值流。经实测比较:目标价值流设备利用率提高11.8%,线节拍时间下降15%,生产力提高30%,能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上,以国际货运代理海运操作的实际岗位为例,就该专业实训环节构建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实训环节,探讨了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建设方案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交易流程、交易费用、货运代理的基本业务。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实训;Sim T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区位商测算了上海市物流业的集聚度,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了在三次产业划分下,上海市物流业区位商与各个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进而文章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水平因素(TEC)、政府影响因素(GOV)、人力资本因素(HR),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IND),利用上海市2004~2013年的基础
期刊
摘 要:设立便民自提点是应对末端投递瓶颈的新兴思路,探究开发者的关键动因对于拓展相关理论研究及指导企业实践都十分有益。基于国内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环境,构建了关键动因定位模型,提出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第三方平台的关键动因分别是改善服务、控制成本和追求盈利,并详细解释了界定依据。讨论了便民自提点的开发模式,建议成立开发联盟构建公共自提服务网络。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界定了课程设计的实质为项目设计;其次深入分析了现有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渠道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来源的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运作与流程。  关键词:学生主导;课程设计;项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desi
期刊
摘 要:伴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国物流人才匮乏的现象日益凸显,物流行业需要一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期发展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现代物流学》在当前形势下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原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围绕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现代物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