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性格弱点重在巧引导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羞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亲戚想逗一下,他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
  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所需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
  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父母首先要让害羞的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
  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需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父母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坏脾气
  情商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就是坏脾气。



  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反复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孩子需要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父母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得怎么样,对他成年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
  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
  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体验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要点
  自信心是从体验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父母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上的。但是,父母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
  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一定是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改进要点
  父母要抱着“这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不着急,慢慢来”的宗旨,首先当然是全盘接受孩子的表现。不要着急想去改变,然后,慢慢地派给他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他和别人合作完成,或向别人求援,增加孩子与别人的交往机会。当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挫折时,父母千万不要制造紧张气氛和精神压力—给他贴上“胆小”“小气”等标签,这样只能把更多的担忧和焦虑传递给他。其次,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内心敏感、对他人深入细致的观察,父母此刻要足够鼓励,肯定孩子行为好的一面,再对他的“对外交流”提出建议。
  (冯国强 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康之家科学育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的养老改革实践为经验依据,在吸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度量公平与效率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框架,用于分析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经济环境的互生演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