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中情局特工小克米特·罗斯福策划政变,导致首相摩萨台下台
如果不是一场政变,小克米特·罗斯福(下文称克米特)就只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之孙。1953年,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近东与非洲处长,克米特执行了代号为“阿贾克斯”(意为解救伊朗民众的英雄)的秘密行动,推翻了伊朗时任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让伊朗国王巴列维重掌大权。
这场政变一波三折,牵扯了多个大国,也埋下了今日美伊对抗的种子。不久前,美国国务院解密了一批文件,曝光了更多的历史细节。
力促中情局采取秘密行动
解密文件第一部分标题是《美国努力了解摩萨台》。中东问题专家克米特是其中关键角色。
出身名门的克米特,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一度想在大学教历史,但因二战爆发,入伍从事情报工作。1951年,他发起成立“中东美国之友”组织。该组织得到了中情局秘密资助,他本人也是中情局官员。当时他的想法是,美国应在英、法势力衰退时与中东国家结盟,这样才能在冷战中与苏联抗衡。而伊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国家。
时年71岁的摩萨台,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父亲是波斯(伊朗旧称)铠加王朝第二代君主的后裔,当过地区财政官员,母亲是王储米尔扎的孙女,本人则娶了国王卡扎尔的孙女为妻。他早年留学法国和瑞士,曾在德黑兰大学任教,24岁当选议员,踏上政坛。
1951年4月,摩薩台被议会推举为首相。当时的伊朗和英国矛盾尖锐。为了更好地掌控伊朗的石油资源,英国在1925年扶持伊朗军官礼萨汗夺取了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1941年,英国又将礼萨汗22岁的长子巴列维扶上王位。巴列维性格柔弱,在英美接受教育,英国认为他掌权更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民众越来越不满英国掠夺石油资源。摩萨台上台后,宣布将石油生产收归国有。巴列维国王被软禁在王宫里。
英国将战舰驶向伊朗,两国关系紧绷。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并不想介入此事,但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摩萨台“正在倾向共产主义”,伊朗有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的可能。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到1952年,伊朗与英国外交关系迅速恶化。英国军事情报机构向中情局提议,双方合作搞掉摩萨台,并商定行动代号“阿贾克斯”。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当年3月1日,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向他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文件称:“西方民主的影响在下降,而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在加大……(伊朗的)亲共政党一直反对国王,他们可能在支持摩萨台。”他说,中情局和伊朗南部的部落领袖保持了密切接触,“如果北部落入共产党之手,就组织抵抗运动”,一批武器已在安全地点组装好,在德黑兰还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杜勒斯说,伊朗将军萨赫迪想当首相,并声称军方有不少高级将领支持政变。
这一情报加强了白宫执行“阿贾克斯”行动的决心。新解密的文件显示,4月4日,克米特在给杜勒斯的报告中写道:“根据我们在1953年4月2日的讨论,请求为达成特定目的拨款,最多为(金额未解密),并有如下谅解:只有在大使和我方(中情局)代表共同确认行动意图和能力后才能拨款;款项将随行动进展分期支付”。
4月16日,中情局伊朗站站长沃勒给克米特发来评估报告称,仅凭中情局伊朗站实力无法推翻摩萨台,但萨赫迪如能得到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就大为不同。但萨赫迪威望不够,必须得到巴列维的支持才能成事。美国要派代表与巴列维接触,确保他支持政变。报告还分析了萨赫迪的动机:他是个反苏、亲西方的将军,儿子在美国受教育。他一直自认为是唯一能够解决伊朗乱局的强人。他对巴列维也十分忠诚,后者曾任命他为监察长、内务部长等。据说,巴列维也有意让萨赫迪接替摩萨台。报告称,萨赫迪如得不到美国支持是不敢进行政变的。而如果政变失败,就会激起伊朗人对美国的强烈反感。
夜入王宫和国王巴列维摊牌
克米特从报告中获悉,巴列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很多时候他想到了积极的行动方针,却没有坚持下去,而是很快放弃。即使那些他最信任的首相,也没有长期得到他的积极支持。”不过1953年3月,他拒绝了摩萨台让他离开伊朗的要求,并表示准备“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或王位”,这又似乎显示出巴列维国王的一点血性。
克米特决心把赌注压下去。5月,萨赫迪拿着中情局的经费,网罗军官,安排政变。但巴列维的态度一直很暧昧。5月30日,美国驻伊朗大使亨德森和他在王宫花园有一次80分钟密谈。亨德森问巴列维,他是否能接受萨赫迪?巴列维说可以,但有三个条件:一是萨赫迪必须合法上台,二是他必须有广泛支持,三是美英必须支持萨赫迪,且迅速提供经济援助。他又说,自己不相信萨赫迪能政变成功。
巴列维的态度,让克米特很着急。他让中情局特工从巴黎找来巴列维的妹妹雅希蕾芙公主,劝她回伊朗游说其兄。同时,中情局又让曾为伊朗组建特警的史瓦茨科夫将军去给巴列维打气。克米特还不放心,通知德黑兰站自己将和史瓦茨科夫一同前往。6月19日,克米特以假名进入伊朗,住在英国情报机构租下的房子里,还经常到土耳其大使馆打网球和高尔夫球。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巴列维密会了史瓦茨科夫。他悄声说,自己很难配合政变,担心得不到军方支持。这种态度让克米特实在坐不住了。他夜入王宫和巴列维摊牌。他说:“你现在已别无选择。如不采取行动,你的王位难保。”巴列维不得不同意了政变。
7月22日,中情局近东与非洲处行动主任(姓名尚未解密)在备忘录中详细描述了抓捕摩萨台的计划:由王宫卫队封锁摩萨台所住街区,抓住他后立刻送到德黑兰郊外一村庄看押,同时散布摩萨台已死的谣言,让其支持者“丧失希望”。
8月12日,即政变前3天,中情局又做了份评估,认为摩萨台毕竟是合法上台的首相,权力基础还算稳固,但要他下台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当然“此类行动必须有安全部队合作才能成功”。
扭转颓势反败为胜
8月15日深夜,巴列维的卫队长纳西里带军队冲进首相官邸,宣读诏书准备逮捕摩萨台。不料,亲摩萨台军队早就得到情报,埋伏在官邸内,将卫队一举制伏。萨赫迪吓得躲进了中情局的“安全屋”,政变军官作鸟兽散。支持摩萨台的军警控制了德黑兰街头,巴列维逃到意大利避难。
中情局的行动,瞒过了美国驻伊使馆的大部分人。8月16日,美使馆给美国务院发去密电称,当日早晨9时30分,德黑兰街头“看起来很平静”,但警察比平时多,还有坦克和大批安全部队军人部署在王宫和首相官邸周围。使馆人员看到有大约200人挥舞着伊朗国旗有秩序地走向市中心的广场。首相办公室在上午8时45分致电使馆,称由于局势动荡,建议大使馆关闭。大使馆还听到传言称,是伊朗政府方面策动了这次政变,因为这样一来摩萨台就有理由对巴列维采取行动。
此时,中情局德黑兰站正绝望地询问总部是否继续行动,还是紧急撤退。总部回电,行动已告失败,建议立即停止。但克米特不愿认输。8月17日,他向总部提出,虽然政变初步失败,但还有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可以一搏。比如,国王发出诏书以后,从法律上说就解散了旧政府。现在是摩萨台“造反”。伊朗经济继续恶化,摩萨台的优势维持不了太久,而军队基本上还是支持国王的。不喜欢摩萨台的人正在集结,他们担心左翼的人民党会掌权,也担心失去国王……
中情局总部还在犹豫之中,克米特已经行动起来。就在8月17日当天,他拿出了5万美元,收买一些伊朗人搞了一场游行,高呼人民党的口号,打砸老国王的陵墓和宗教设施。这些粗暴的举动让很多市民对摩萨台和人民党产生了恐惧心态。8月19日,在克米特安排下,大批亲巴列维的民众冲向德黑兰市中心示威。克米特派人在街头大量散发巴列维的诏书,指责摩萨台抗旨。萨赫迪此时也出面了,他指挥坦克部队攻占了伊朗国家电台,随后发表了讲话,宣布巴列维已经撤销了摩萨台首相的职务。
这一下,支持摩萨台的军队动摇了。当晚,摩萨台出逃,诸多内阁大臣被捕。巴列维回到了德黑兰,摩萨台被关进了监狱。从此,巴列维成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将石油开采权慷慨地交给了美国财团,还在中情局伊朗站和驻伊朗美国军事代表团的支持下,建立了强大的特务组织,并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伊朗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好帮手。不过,巴列维国王没有解决国内贫富分化的问题,最终在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中被赶下台,先是逃亡美国,最终于1980年病逝于埃及开罗。
至于克米特,他冒险成功之后,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为他秘密颁发了一枚奖章。对于他的“功绩”,历史学者维尔福德如是说:“那就是为了让中东摆脱苏联控制,并让西方获得石油。”
如果不是一场政变,小克米特·罗斯福(下文称克米特)就只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之孙。1953年,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近东与非洲处长,克米特执行了代号为“阿贾克斯”(意为解救伊朗民众的英雄)的秘密行动,推翻了伊朗时任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让伊朗国王巴列维重掌大权。
这场政变一波三折,牵扯了多个大国,也埋下了今日美伊对抗的种子。不久前,美国国务院解密了一批文件,曝光了更多的历史细节。
力促中情局采取秘密行动
解密文件第一部分标题是《美国努力了解摩萨台》。中东问题专家克米特是其中关键角色。
出身名门的克米特,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一度想在大学教历史,但因二战爆发,入伍从事情报工作。1951年,他发起成立“中东美国之友”组织。该组织得到了中情局秘密资助,他本人也是中情局官员。当时他的想法是,美国应在英、法势力衰退时与中东国家结盟,这样才能在冷战中与苏联抗衡。而伊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国家。
时年71岁的摩萨台,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父亲是波斯(伊朗旧称)铠加王朝第二代君主的后裔,当过地区财政官员,母亲是王储米尔扎的孙女,本人则娶了国王卡扎尔的孙女为妻。他早年留学法国和瑞士,曾在德黑兰大学任教,24岁当选议员,踏上政坛。
1951年4月,摩薩台被议会推举为首相。当时的伊朗和英国矛盾尖锐。为了更好地掌控伊朗的石油资源,英国在1925年扶持伊朗军官礼萨汗夺取了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1941年,英国又将礼萨汗22岁的长子巴列维扶上王位。巴列维性格柔弱,在英美接受教育,英国认为他掌权更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民众越来越不满英国掠夺石油资源。摩萨台上台后,宣布将石油生产收归国有。巴列维国王被软禁在王宫里。
英国将战舰驶向伊朗,两国关系紧绷。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并不想介入此事,但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摩萨台“正在倾向共产主义”,伊朗有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的可能。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到1952年,伊朗与英国外交关系迅速恶化。英国军事情报机构向中情局提议,双方合作搞掉摩萨台,并商定行动代号“阿贾克斯”。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当年3月1日,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向他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文件称:“西方民主的影响在下降,而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在加大……(伊朗的)亲共政党一直反对国王,他们可能在支持摩萨台。”他说,中情局和伊朗南部的部落领袖保持了密切接触,“如果北部落入共产党之手,就组织抵抗运动”,一批武器已在安全地点组装好,在德黑兰还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杜勒斯说,伊朗将军萨赫迪想当首相,并声称军方有不少高级将领支持政变。
这一情报加强了白宫执行“阿贾克斯”行动的决心。新解密的文件显示,4月4日,克米特在给杜勒斯的报告中写道:“根据我们在1953年4月2日的讨论,请求为达成特定目的拨款,最多为(金额未解密),并有如下谅解:只有在大使和我方(中情局)代表共同确认行动意图和能力后才能拨款;款项将随行动进展分期支付”。
4月16日,中情局伊朗站站长沃勒给克米特发来评估报告称,仅凭中情局伊朗站实力无法推翻摩萨台,但萨赫迪如能得到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就大为不同。但萨赫迪威望不够,必须得到巴列维的支持才能成事。美国要派代表与巴列维接触,确保他支持政变。报告还分析了萨赫迪的动机:他是个反苏、亲西方的将军,儿子在美国受教育。他一直自认为是唯一能够解决伊朗乱局的强人。他对巴列维也十分忠诚,后者曾任命他为监察长、内务部长等。据说,巴列维也有意让萨赫迪接替摩萨台。报告称,萨赫迪如得不到美国支持是不敢进行政变的。而如果政变失败,就会激起伊朗人对美国的强烈反感。
夜入王宫和国王巴列维摊牌
克米特从报告中获悉,巴列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很多时候他想到了积极的行动方针,却没有坚持下去,而是很快放弃。即使那些他最信任的首相,也没有长期得到他的积极支持。”不过1953年3月,他拒绝了摩萨台让他离开伊朗的要求,并表示准备“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或王位”,这又似乎显示出巴列维国王的一点血性。
克米特决心把赌注压下去。5月,萨赫迪拿着中情局的经费,网罗军官,安排政变。但巴列维的态度一直很暧昧。5月30日,美国驻伊朗大使亨德森和他在王宫花园有一次80分钟密谈。亨德森问巴列维,他是否能接受萨赫迪?巴列维说可以,但有三个条件:一是萨赫迪必须合法上台,二是他必须有广泛支持,三是美英必须支持萨赫迪,且迅速提供经济援助。他又说,自己不相信萨赫迪能政变成功。
巴列维的态度,让克米特很着急。他让中情局特工从巴黎找来巴列维的妹妹雅希蕾芙公主,劝她回伊朗游说其兄。同时,中情局又让曾为伊朗组建特警的史瓦茨科夫将军去给巴列维打气。克米特还不放心,通知德黑兰站自己将和史瓦茨科夫一同前往。6月19日,克米特以假名进入伊朗,住在英国情报机构租下的房子里,还经常到土耳其大使馆打网球和高尔夫球。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巴列维密会了史瓦茨科夫。他悄声说,自己很难配合政变,担心得不到军方支持。这种态度让克米特实在坐不住了。他夜入王宫和巴列维摊牌。他说:“你现在已别无选择。如不采取行动,你的王位难保。”巴列维不得不同意了政变。
7月22日,中情局近东与非洲处行动主任(姓名尚未解密)在备忘录中详细描述了抓捕摩萨台的计划:由王宫卫队封锁摩萨台所住街区,抓住他后立刻送到德黑兰郊外一村庄看押,同时散布摩萨台已死的谣言,让其支持者“丧失希望”。
8月12日,即政变前3天,中情局又做了份评估,认为摩萨台毕竟是合法上台的首相,权力基础还算稳固,但要他下台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当然“此类行动必须有安全部队合作才能成功”。
扭转颓势反败为胜
8月15日深夜,巴列维的卫队长纳西里带军队冲进首相官邸,宣读诏书准备逮捕摩萨台。不料,亲摩萨台军队早就得到情报,埋伏在官邸内,将卫队一举制伏。萨赫迪吓得躲进了中情局的“安全屋”,政变军官作鸟兽散。支持摩萨台的军警控制了德黑兰街头,巴列维逃到意大利避难。
中情局的行动,瞒过了美国驻伊使馆的大部分人。8月16日,美使馆给美国务院发去密电称,当日早晨9时30分,德黑兰街头“看起来很平静”,但警察比平时多,还有坦克和大批安全部队军人部署在王宫和首相官邸周围。使馆人员看到有大约200人挥舞着伊朗国旗有秩序地走向市中心的广场。首相办公室在上午8时45分致电使馆,称由于局势动荡,建议大使馆关闭。大使馆还听到传言称,是伊朗政府方面策动了这次政变,因为这样一来摩萨台就有理由对巴列维采取行动。
此时,中情局德黑兰站正绝望地询问总部是否继续行动,还是紧急撤退。总部回电,行动已告失败,建议立即停止。但克米特不愿认输。8月17日,他向总部提出,虽然政变初步失败,但还有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可以一搏。比如,国王发出诏书以后,从法律上说就解散了旧政府。现在是摩萨台“造反”。伊朗经济继续恶化,摩萨台的优势维持不了太久,而军队基本上还是支持国王的。不喜欢摩萨台的人正在集结,他们担心左翼的人民党会掌权,也担心失去国王……
中情局总部还在犹豫之中,克米特已经行动起来。就在8月17日当天,他拿出了5万美元,收买一些伊朗人搞了一场游行,高呼人民党的口号,打砸老国王的陵墓和宗教设施。这些粗暴的举动让很多市民对摩萨台和人民党产生了恐惧心态。8月19日,在克米特安排下,大批亲巴列维的民众冲向德黑兰市中心示威。克米特派人在街头大量散发巴列维的诏书,指责摩萨台抗旨。萨赫迪此时也出面了,他指挥坦克部队攻占了伊朗国家电台,随后发表了讲话,宣布巴列维已经撤销了摩萨台首相的职务。
这一下,支持摩萨台的军队动摇了。当晚,摩萨台出逃,诸多内阁大臣被捕。巴列维回到了德黑兰,摩萨台被关进了监狱。从此,巴列维成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将石油开采权慷慨地交给了美国财团,还在中情局伊朗站和驻伊朗美国军事代表团的支持下,建立了强大的特务组织,并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伊朗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好帮手。不过,巴列维国王没有解决国内贫富分化的问题,最终在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中被赶下台,先是逃亡美国,最终于1980年病逝于埃及开罗。
至于克米特,他冒险成功之后,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为他秘密颁发了一枚奖章。对于他的“功绩”,历史学者维尔福德如是说:“那就是为了让中东摆脱苏联控制,并让西方获得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