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病理讨论(九)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6期
其他文献
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不能自然愈合的,如何能使半月板无血区愈合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我们根据微电流刺激骨生长的理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量直流电刺激器,用20只成年杂种狗作为实验动物,在每只狗双后肢膝外侧半月板无血运区造成纵形裂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周后实验组均出现愈合,自身对照组均未愈合。本文对电刺激半月板愈合光镜、电镜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及讨论,认为半月板无血运区组织细胞并非惰性
作者通过胎兔软骨移植实验模型的观察,重点对新鲜及冷冻保存的胎兔软骨移植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结果分析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成年健康家兔50只,其中10只孕兔用于移植软骨供体,另外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新鲜胎兔软骨移植组和—196℃液氮冷冻保存软骨移植组进行实验。将剖腹取出的胎兔软骨一部分移植到新鲜组兔的股骨的髌股关节面处,另一部分软骨置—196℃液氮罐内保存3周后移植到冷冻组兔的相同部位
作者报告了在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过程中,采用控制骨粒粒度与强化搅拌法。骨粒度在600~2000μm,抽提骨形态发生蛋白时用强力搅拌机24小时持续搅拌。使骨形态发生蛋白产量提高65%,小鼠肌袋异位成骨实验活性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蛋白电泳结果显示5批样品的区带基本一致,证实不同批次样品蛋白组份稳定。控制骨粒度与强化搅拌可提高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提取量并保持良好活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实该法提取的bBM
根据足和40副跟距骨的距下关节解剖学测量,表明该关节对足的重要枢轴作用。从前、后距下关节的外形、朝向、骨间韧带及其制约,发现距下关节的运动轴为距足中线内旋25°~30°,跖屈5°~8°,主要运动方式是内翻、外翻、内外滑移和前后滑移。通过对跟距骨的矢状切面和横切面观察,骨小梁的排列具有应力迹线的一致性。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后肢周围神经电刺激后腰髓血流的动态性变化。在保持刺激电压3.0V、频率50Hz、脉冲时间1.0ms的实验条件下,腰髓血流迅速增加。电刺激1分钟时,腰髓局部血灌流量由原基线值264.6±17.1PU增加到317.5±35.4PU(P值<0.001);持续刺激15分钟,血灌流量增加到平均高峰值366.0±35.7PU(P值<0.001);血流速度由基线值76.4±16.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