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双创”工作,把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双创”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了全省“双创”新高潮。创业创新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推进双创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通过破除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门槛,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创新机制。2015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4.43万户,比上年增长7.49%;注册资本(金)90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5%。2016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34.30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7111.70亿元。
(二)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全省建有各类企业孵化器300多家,在孵企业达到16000多家,孵化器场地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各类众创空间近200家,其中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0家。同时,建设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产生了光谷创业咖啡、青桐汇、青创会等一批典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全省围绕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初步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三)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65亿元,增长1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1%;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933项;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同比增长34%。另一方面,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强大的组织效率,推动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形成了一批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
(四)带动了社会就业和再就业
我们坚持把“双创”作为收入分配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切入点,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保医疗体系及公共服务平台,严格履行市场监管,加强产权保护,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实现了“创业者有平台,就业者有岗位”,2015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63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78万人。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以优化环境为宗旨,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
1、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制定
围绕政策统筹,研究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整合等方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围绕促进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有效破除了高校院所服务企业体制机制的束缚,充分激发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科技创新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近期,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围绕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有效促进各类创业创新要素集聚,鼓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2、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全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开启了“一站式”审批模式,实行一网共知、多部门同步办理、省市县三级联通的审批模式。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子注册、同城通办和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允许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有限合伙企业和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冠用省行政区划名。努力塑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诚实守信的创业创新主体设立“绿色通道”,失信市场主体“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3、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省委、省政府设立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财政出资400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母基金。创新省级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设立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引导作用。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6.76亿元,已出资设立创投子基金17支、天使投资基金2支,子基金总规模达37.64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83项,投资总额达20.79亿元。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规模50亿元,已到位资金20多亿元,正按计划向社会征集设立子基金。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先后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省已登记各类股权投资类企业912家,注册资本合计1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0%和158%。活跃的投资氛围为湖北的创业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突出发挥科教优势,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
1、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
支持建设“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并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据统计,全省已有82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273个,面积达2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推进、学校合力助推、学生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2、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12年,武汉市出台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簡称光谷“黄金十条”),允许高校师生休岗休学“下海”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三开”(研发者得70%),突破体制樊篱,为科技成果松绑。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省“科技十条”),致力于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助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201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30亿元,2011—2015年累计超过2200亿元,跃居全国第二。 3、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
建立了一批由高校教师、创业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同时,将创业课程纳入教育课程体系,计入学分。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创业创新服务
一是光谷创业咖啡模式。以举办活动促进创新创业,集“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天使投资”于一体,突破现行孵化器、加速器拥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创业模式,以咖啡厅为载体,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办公、交流场所。
二是华中科技大学“点团队”模式。从本科低年级开始长线孵化,进行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项目孵化保障三个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是省高投的众创梦想集装箱模式。以投资为纽带,主要针对上市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创业及大众创业者需求打造创业综合社区,采用投资与孵化、线上与线下、孵化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业孵化。
四是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模式。主要为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全程孵化服务,现建有标准孵化场地面积43000平方米,已初步建成光电技术中心、软件技术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四大专业园区。
五是宜昌和艺企业孵化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模式。针对电商运营与管理,实行三方联合共建,由北京清华科技园提供品牌、人才输出及运营管理,高新区给予政策支持。
六是荆州长江创业商会模式。由企业家、投资者和创业者自愿组成的商会,致力于让企业家走进校园给学生免费授课,让大学生免费到企业实习,让科研项目实用化转换。
七是荆门智慧谷模式。以大学和产业园区为主要依托,建立科技孵化园区、产业研究院、海归创业园和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形成“产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孵化链条”。
(四)加强舆论宣传,激发创业激情
2015年,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17场,省内多种媒体对我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连续深度报道,不断推动创新创业“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舆论氛围。去年10月19日,全国首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武汉分会场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举行。活动周期间展示创业项目120个,举办各类活动共计69场,吸引参展及参与活动人数达4万多人,签约资金总额20多个亿。
2016年7月,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武汉站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复赛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拉开序幕,通过 “五个一”活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创业培训、一次创业沙龙、一次创意设计、一系列自选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武汉近年来双创活动的主要成果,持续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打造双创热点,传播双创理念,释放全民创业创新潜能,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
(五)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1、获批建设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武汉东湖高新区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深入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机制创新,实施了“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3551人才计划”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丰富平台载体,逐步成为投资者的乐土,创业者的家园。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凭借较好的双创工作基础,成为全国首批17家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2016年,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编制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湖北省完成《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坚持以打造创业创新生态为主线,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数字创意四大优势特色领域创业,形成一批双创聚集区,建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创谷”基地,建立与双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经验。
2、启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工作
目前,武汉东湖新技术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在双创政策环境、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双创支撑平台建设、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将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启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工作,从双创载体、双创服务、示范布局等方面研究提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从知识产权、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保障措施,依托我省科教优势资源,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打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系统,辐射带动全省双创发展。
一、推进双创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通过破除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门槛,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创新机制。2015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4.43万户,比上年增长7.49%;注册资本(金)90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5%。2016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34.30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7111.70亿元。
(二)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全省建有各类企业孵化器300多家,在孵企业达到16000多家,孵化器场地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各类众创空间近200家,其中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0家。同时,建设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产生了光谷创业咖啡、青桐汇、青创会等一批典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全省围绕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初步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三)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65亿元,增长1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1%;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933项;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同比增长34%。另一方面,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强大的组织效率,推动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形成了一批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
(四)带动了社会就业和再就业
我们坚持把“双创”作为收入分配改革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切入点,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保医疗体系及公共服务平台,严格履行市场监管,加强产权保护,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实现了“创业者有平台,就业者有岗位”,2015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63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78万人。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以优化环境为宗旨,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
1、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制定
围绕政策统筹,研究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整合等方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围绕促进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有效破除了高校院所服务企业体制机制的束缚,充分激发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科技创新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近期,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围绕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有效促进各类创业创新要素集聚,鼓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2、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全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开启了“一站式”审批模式,实行一网共知、多部门同步办理、省市县三级联通的审批模式。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子注册、同城通办和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允许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有限合伙企业和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冠用省行政区划名。努力塑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诚实守信的创业创新主体设立“绿色通道”,失信市场主体“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3、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省委、省政府设立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财政出资400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母基金。创新省级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设立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引导作用。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6.76亿元,已出资设立创投子基金17支、天使投资基金2支,子基金总规模达37.64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83项,投资总额达20.79亿元。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规模50亿元,已到位资金20多亿元,正按计划向社会征集设立子基金。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先后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省已登记各类股权投资类企业912家,注册资本合计1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0%和158%。活跃的投资氛围为湖北的创业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突出发挥科教优势,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
1、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
支持建设“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并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据统计,全省已有82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273个,面积达2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推进、学校合力助推、学生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2、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12年,武汉市出台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簡称光谷“黄金十条”),允许高校师生休岗休学“下海”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三开”(研发者得70%),突破体制樊篱,为科技成果松绑。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省“科技十条”),致力于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助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201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30亿元,2011—2015年累计超过2200亿元,跃居全国第二。 3、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
建立了一批由高校教师、创业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同时,将创业课程纳入教育课程体系,计入学分。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创业创新服务
一是光谷创业咖啡模式。以举办活动促进创新创业,集“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天使投资”于一体,突破现行孵化器、加速器拥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创业模式,以咖啡厅为载体,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办公、交流场所。
二是华中科技大学“点团队”模式。从本科低年级开始长线孵化,进行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项目孵化保障三个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是省高投的众创梦想集装箱模式。以投资为纽带,主要针对上市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创业及大众创业者需求打造创业综合社区,采用投资与孵化、线上与线下、孵化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业孵化。
四是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模式。主要为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全程孵化服务,现建有标准孵化场地面积43000平方米,已初步建成光电技术中心、软件技术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四大专业园区。
五是宜昌和艺企业孵化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模式。针对电商运营与管理,实行三方联合共建,由北京清华科技园提供品牌、人才输出及运营管理,高新区给予政策支持。
六是荆州长江创业商会模式。由企业家、投资者和创业者自愿组成的商会,致力于让企业家走进校园给学生免费授课,让大学生免费到企业实习,让科研项目实用化转换。
七是荆门智慧谷模式。以大学和产业园区为主要依托,建立科技孵化园区、产业研究院、海归创业园和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形成“产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孵化链条”。
(四)加强舆论宣传,激发创业激情
2015年,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17场,省内多种媒体对我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连续深度报道,不断推动创新创业“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舆论氛围。去年10月19日,全国首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武汉分会场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举行。活动周期间展示创业项目120个,举办各类活动共计69场,吸引参展及参与活动人数达4万多人,签约资金总额20多个亿。
2016年7月,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武汉站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复赛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拉开序幕,通过 “五个一”活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创业培训、一次创业沙龙、一次创意设计、一系列自选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武汉近年来双创活动的主要成果,持续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打造双创热点,传播双创理念,释放全民创业创新潜能,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
(五)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1、获批建设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武汉东湖高新区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深入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机制创新,实施了“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3551人才计划”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丰富平台载体,逐步成为投资者的乐土,创业者的家园。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凭借较好的双创工作基础,成为全国首批17家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2016年,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编制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湖北省完成《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坚持以打造创业创新生态为主线,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数字创意四大优势特色领域创业,形成一批双创聚集区,建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创谷”基地,建立与双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经验。
2、启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工作
目前,武汉东湖新技术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在双创政策环境、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双创支撑平台建设、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将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启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工作,从双创载体、双创服务、示范布局等方面研究提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从知识产权、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保障措施,依托我省科教优势资源,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打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系统,辐射带动全省双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