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种种概念表明,这个时代的经济特点已经具有新的内涵,企业要么适应它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要么抗拒它而走向衰败。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问题。
国内普遍的现象是,大多企业的所谓“转型”是赶技术的快车,以为只要引进了一项新技术、去触一下网、搞一点电子商务就是“转型”。这恰恰是走入了误区。事实上,“新经济”的桥头堡——美国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企业的标尺,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恰恰是体制层面的问题,如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
事实证明,企业的转型首先是制度的转型。
“体制转型”的关键在哪里?一是产权。产权是企业最基础的问题,它关系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控制关系,也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与外部利益集团之间的所有关系。
在国内,民营企业、国营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看看中关村的“四方联”,四通为了解决乱无头绪的产权问题花了整整10年时间;方正到现在为止产权关系还未理顺;联想为了明晰自己的产权,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家企业,在不同时期,都曾为自己的产权不清而付出过代价,而且是非常沉重的代价。探索新机制的第一代高科技企业尚且如此,更莫论那些在传统领域和传统机制双重重压下的传统企业了。其中许多企业存在的产权问题,远比四方联还要复杂。产权不清的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仅仅去关注技术,无异于缘木求鱼,失败的例子太多了。
二是组织,即领导、结构、人力资源、文化、激励与约束机制。组织架构能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否建立一套人才“选、育、用、留”的体制、能否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否解决公司的职员的利益分配关系和控制关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就形成不了合力。
三是流程、制度,即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企业的运营的好坏,从实现形式上讲,在于流程、制度制订的好坏、执行的好坏。这一点是每个企业都深深体会到的,就不再多加论述。
总之,制度转型跟不上,技术层面上再先进,也是无本之木。所以,对国内传统企业来讲,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在制度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追逐技术的潮流。
国内普遍的现象是,大多企业的所谓“转型”是赶技术的快车,以为只要引进了一项新技术、去触一下网、搞一点电子商务就是“转型”。这恰恰是走入了误区。事实上,“新经济”的桥头堡——美国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企业的标尺,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恰恰是体制层面的问题,如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
事实证明,企业的转型首先是制度的转型。
“体制转型”的关键在哪里?一是产权。产权是企业最基础的问题,它关系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控制关系,也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与外部利益集团之间的所有关系。
在国内,民营企业、国营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看看中关村的“四方联”,四通为了解决乱无头绪的产权问题花了整整10年时间;方正到现在为止产权关系还未理顺;联想为了明晰自己的产权,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家企业,在不同时期,都曾为自己的产权不清而付出过代价,而且是非常沉重的代价。探索新机制的第一代高科技企业尚且如此,更莫论那些在传统领域和传统机制双重重压下的传统企业了。其中许多企业存在的产权问题,远比四方联还要复杂。产权不清的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仅仅去关注技术,无异于缘木求鱼,失败的例子太多了。
二是组织,即领导、结构、人力资源、文化、激励与约束机制。组织架构能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否建立一套人才“选、育、用、留”的体制、能否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否解决公司的职员的利益分配关系和控制关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就形成不了合力。
三是流程、制度,即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企业的运营的好坏,从实现形式上讲,在于流程、制度制订的好坏、执行的好坏。这一点是每个企业都深深体会到的,就不再多加论述。
总之,制度转型跟不上,技术层面上再先进,也是无本之木。所以,对国内传统企业来讲,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在制度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追逐技术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