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国企退休职工,今年76岁。老伴儿是退休小学教师,小我一岁。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刚退休那会儿,突然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单位和同事,思想上不适应,生活上不习惯,每天瞧着街坊四邻有说有笑的去上班,心里头五味杂陈,说不出是啥滋味。
为了顺利度过退休的“初始阶段”,我和老伴儿订制了一个退休后“四项基本安排”:干点事,看点报,写点东西,找点乐趣。您还别说,这个四点计划还真没白订,几年下来,我们俩深受其益,收获不小,可谓精神上愉悦洒脱,生活上丰富多彩,每天都觉得过的有意义,日子里写满了充实。
干点事
我退休后,一家亲友开的私企请我帮他们做点事,我同意去,但表示一不参与决策,二不入股分红,坚持朝九晚五上班,只做具体工作。几年的忙忙碌碌,感觉自己虽老已将至,精气神却没有丢,还是昔日不老的心态,收入次要,净赚了几年的快活。2009年,我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聘请为“新闻热线观察员”,负责提供并反映百姓生活的难点,城市管理的弱点,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这份“挂牌”差事,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忙活,有时为了一条新闻线索的真实与时效,穿大街钻小巷,刨根问底追问真相,累并快乐着。我上了“前方”,老伴则甘当“配角”,后勤支援,相帮相助,功不可没。
几年来,“新闻热线”栏目选用并播出我提供的各种新闻线索有200多条,诸如公交车有站无牌,街头缆线绊人,导向牌失实,一些咨询服务电话形同虚设,老年人买电难,超市卫生间堪忧,医保单据让人看不懂等,这些百姓生活中的“愁与忧”,我都仔细观察,认真了解,及时作了反映。电台播出后,责任单位大都比较重视,大部分得到整改和解决。亲友们从电波中听到我的声音,点赞说“社会上和生活中需要你这样的人”。我乐此不疲,把每次播出的热线都一一录音,起了个名字叫“收藏广播”,打开电脑随时关注。您说,这样的退休生活是不是很有意义?
看点报
阅读报刊是我们俩每天的必修课。我们常年订阅的报刊有《北京晨报》《劳动午报》《参考消息》《人物周刊》《新天地》等,这些报刊涉猎面广,又各具特色,既有天下大事又有身边小事,让人兴趣浓厚。好多版面或栏目就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门,述说着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人生的转折起伏,让你恨不能钻进去看个究竟方肯罢休。有的好文章,甚至看了两三遍依然不舍放下,索性剪下来收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几种报刊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每天给我们送来生活的雨露滋养。冬日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得屋里暖洋洋的,我俩专心致志地投入,两三个钟头都不说话。当看到南疆北国的新闻,震撼人心的故事,不知从哪儿搜寻来的怀旧老照片,城乡各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打心眼里觉得过瘾痛快,平日里遇到的烦心事,不平事,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亲们,您说这是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写点东西
年轻时喜欢写作,缺少时间和精力。退休了,大把的闲暇,正是一展身手的机会。70岁后,老而弥坚,我凭着勤奋笔耕,迅速打开了多家媒体的大门,陆续在十几家报刊发表了一百多篇作品,《东单菜市场的回忆》《想起冬储大白菜》《我的根在菜市口》《56年前我给朱老总当讲解员》等回忆录,《方寸明信片,记录祖孙情》《母亲的爱,亘古深沉》《铭记在心的纪念》等情感抒怀,《75岁迷上双微》《我用电子方式埋单》《头一回坐飞机美滋滋》等心灵感悟,无不在述说我的人生历程,描绘着我紧跟时代的脚步。“文如其人”,不管什么题材体裁,写作水平高低,那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是几十年岁月积淀的真情实感。
每次写作,从素材积累,酝酿构思,到完成初稿,老伴总是第一读者。这是我们老两口切磋写作,提高思想的过程,是我们增进感情,相濡以沫的过程,更是体会“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深刻含义的过程。
找点乐趣
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不是在家颐养天年,而是生活层次的提升。我们不会养花弄草,也不擅长打牌下棋,但我们找到一种更有品位、更富内涵、更多姿多彩的乐趣,那就是“别具一格逛北京”。我和老伴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别具一格的“逛”,就是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成长路程,去找寻几十年前的出生地,探望曾住过的老房屋,重温当年上学上班的老地方,拜会儿时的发小和当年的老街坊,这叫“睹物思情重走人生路”。乐趣还包括瞻仰几十位历史伟人、文化名人、艺术大师的故居纪念馆,探访先人贤人曾经的旧居,这叫“睹物思人缅怀先辈情”。我们还参观了无数的博物馆、展览馆、书市、花展、画展、庙会,这叫“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看北京”。您说,这样的乐趣,是不是更让人开眼界,长知识,陶冶情操,散心抒情?
细数我们的“私人订制”,正是:
人生沧桑天与地,心中常怀平和气,退休生活虽舒适,不能一味图安逸,夫妻携手度晚霞,相濡以沫是真谛,心相系,此生自有真情义。
(责编:辛娅)
为了顺利度过退休的“初始阶段”,我和老伴儿订制了一个退休后“四项基本安排”:干点事,看点报,写点东西,找点乐趣。您还别说,这个四点计划还真没白订,几年下来,我们俩深受其益,收获不小,可谓精神上愉悦洒脱,生活上丰富多彩,每天都觉得过的有意义,日子里写满了充实。
干点事
我退休后,一家亲友开的私企请我帮他们做点事,我同意去,但表示一不参与决策,二不入股分红,坚持朝九晚五上班,只做具体工作。几年的忙忙碌碌,感觉自己虽老已将至,精气神却没有丢,还是昔日不老的心态,收入次要,净赚了几年的快活。2009年,我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聘请为“新闻热线观察员”,负责提供并反映百姓生活的难点,城市管理的弱点,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这份“挂牌”差事,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忙活,有时为了一条新闻线索的真实与时效,穿大街钻小巷,刨根问底追问真相,累并快乐着。我上了“前方”,老伴则甘当“配角”,后勤支援,相帮相助,功不可没。
几年来,“新闻热线”栏目选用并播出我提供的各种新闻线索有200多条,诸如公交车有站无牌,街头缆线绊人,导向牌失实,一些咨询服务电话形同虚设,老年人买电难,超市卫生间堪忧,医保单据让人看不懂等,这些百姓生活中的“愁与忧”,我都仔细观察,认真了解,及时作了反映。电台播出后,责任单位大都比较重视,大部分得到整改和解决。亲友们从电波中听到我的声音,点赞说“社会上和生活中需要你这样的人”。我乐此不疲,把每次播出的热线都一一录音,起了个名字叫“收藏广播”,打开电脑随时关注。您说,这样的退休生活是不是很有意义?
看点报
阅读报刊是我们俩每天的必修课。我们常年订阅的报刊有《北京晨报》《劳动午报》《参考消息》《人物周刊》《新天地》等,这些报刊涉猎面广,又各具特色,既有天下大事又有身边小事,让人兴趣浓厚。好多版面或栏目就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门,述说着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人生的转折起伏,让你恨不能钻进去看个究竟方肯罢休。有的好文章,甚至看了两三遍依然不舍放下,索性剪下来收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几种报刊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每天给我们送来生活的雨露滋养。冬日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得屋里暖洋洋的,我俩专心致志地投入,两三个钟头都不说话。当看到南疆北国的新闻,震撼人心的故事,不知从哪儿搜寻来的怀旧老照片,城乡各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打心眼里觉得过瘾痛快,平日里遇到的烦心事,不平事,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亲们,您说这是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写点东西
年轻时喜欢写作,缺少时间和精力。退休了,大把的闲暇,正是一展身手的机会。70岁后,老而弥坚,我凭着勤奋笔耕,迅速打开了多家媒体的大门,陆续在十几家报刊发表了一百多篇作品,《东单菜市场的回忆》《想起冬储大白菜》《我的根在菜市口》《56年前我给朱老总当讲解员》等回忆录,《方寸明信片,记录祖孙情》《母亲的爱,亘古深沉》《铭记在心的纪念》等情感抒怀,《75岁迷上双微》《我用电子方式埋单》《头一回坐飞机美滋滋》等心灵感悟,无不在述说我的人生历程,描绘着我紧跟时代的脚步。“文如其人”,不管什么题材体裁,写作水平高低,那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是几十年岁月积淀的真情实感。
每次写作,从素材积累,酝酿构思,到完成初稿,老伴总是第一读者。这是我们老两口切磋写作,提高思想的过程,是我们增进感情,相濡以沫的过程,更是体会“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深刻含义的过程。
找点乐趣
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不是在家颐养天年,而是生活层次的提升。我们不会养花弄草,也不擅长打牌下棋,但我们找到一种更有品位、更富内涵、更多姿多彩的乐趣,那就是“别具一格逛北京”。我和老伴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别具一格的“逛”,就是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成长路程,去找寻几十年前的出生地,探望曾住过的老房屋,重温当年上学上班的老地方,拜会儿时的发小和当年的老街坊,这叫“睹物思情重走人生路”。乐趣还包括瞻仰几十位历史伟人、文化名人、艺术大师的故居纪念馆,探访先人贤人曾经的旧居,这叫“睹物思人缅怀先辈情”。我们还参观了无数的博物馆、展览馆、书市、花展、画展、庙会,这叫“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看北京”。您说,这样的乐趣,是不是更让人开眼界,长知识,陶冶情操,散心抒情?
细数我们的“私人订制”,正是:
人生沧桑天与地,心中常怀平和气,退休生活虽舒适,不能一味图安逸,夫妻携手度晚霞,相濡以沫是真谛,心相系,此生自有真情义。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