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身心成长特点为规律,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仍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10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在新时代,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把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一、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1.学校方面
学校对教育改革目标认识不透彻,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视,仅仅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好坏。一些农村初中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仅仅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之上,教学计划方面毫无目的性可言,也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没有透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学一直都是形式化、表面化教学。基于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将教学的目标放在应付考试的相关内容上,导致学生不能深度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效能,学习兴趣慢慢下降。
2.教师方面
(1)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专任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质量方面,缺少专业学历教师,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水平不高,个别农村初中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多学校为兼任教师。任课教师人数少、非专业,容易降低课程教育质量水平。
(2)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受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被当做“副课”来对待,尤其是在学校业务考核评价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常常被忽视,从而挫伤了教师主动投身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教師对自身专业持续性发展的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
(3)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缺少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对如何创新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形式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停留在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在培训方式上多采取校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相互观摩和研讨,缺少借鉴和引入外部优秀的課程资源,进一步弱化了教师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目的方面缺乏针对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训目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培训较多,缺乏对后续课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监督。同时,教师对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网络培训也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3.学生方面
在农牧区初中范畴内,义务教育观念滞后,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仍不够信任,一般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将学生送到城区去接受教育,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农村学校基本留不住,这样间接性造成生源大量流失。农牧区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加之农牧区留守儿童数量近年来只增不减,学生没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学习没有监督,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带头联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同时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为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二是要摒弃形式主义与盲目僵化。学校要纵观全局,系统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教学过程,还要分析教学效果即教学目标的达标情况,更要揭示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构建高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队伍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高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队伍是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提出的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要求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应配齐建强道德与法治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二是改善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地位。学校层面要转换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的理念,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课程优化和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体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的赋分比重,在评优选先或职称评审中给予制度倾斜,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与“主课”教师“平起平坐”。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习近平殷切嘱托广大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基于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提升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10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在新时代,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把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一、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1.学校方面
学校对教育改革目标认识不透彻,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视,仅仅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好坏。一些农村初中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仅仅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之上,教学计划方面毫无目的性可言,也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没有透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学一直都是形式化、表面化教学。基于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将教学的目标放在应付考试的相关内容上,导致学生不能深度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效能,学习兴趣慢慢下降。
2.教师方面
(1)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专任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质量方面,缺少专业学历教师,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水平不高,个别农村初中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多学校为兼任教师。任课教师人数少、非专业,容易降低课程教育质量水平。
(2)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受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被当做“副课”来对待,尤其是在学校业务考核评价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常常被忽视,从而挫伤了教师主动投身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教師对自身专业持续性发展的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
(3)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缺少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对如何创新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形式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停留在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在培训方式上多采取校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相互观摩和研讨,缺少借鉴和引入外部优秀的課程资源,进一步弱化了教师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目的方面缺乏针对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训目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培训较多,缺乏对后续课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监督。同时,教师对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网络培训也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3.学生方面
在农牧区初中范畴内,义务教育观念滞后,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仍不够信任,一般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将学生送到城区去接受教育,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农村学校基本留不住,这样间接性造成生源大量流失。农牧区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加之农牧区留守儿童数量近年来只增不减,学生没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学习没有监督,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带头联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同时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为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二是要摒弃形式主义与盲目僵化。学校要纵观全局,系统地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教学过程,还要分析教学效果即教学目标的达标情况,更要揭示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构建高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队伍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高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队伍是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提出的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要求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应配齐建强道德与法治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二是改善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地位。学校层面要转换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的理念,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课程优化和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体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的赋分比重,在评优选先或职称评审中给予制度倾斜,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与“主课”教师“平起平坐”。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习近平殷切嘱托广大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基于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提升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