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人民日报》北京6月21日电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動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条件成熟。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据特色,开展了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市场有需求,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广大居民有参与农事、品味乡愁的意愿;发展有基础,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我国地域辽阔,农事品类全,“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办成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坚持“因地制宜、节俭热烈、农民主体、开放搞活”办节日,鼓励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农时农事,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组织,将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三农”的进一步重视,要给予农民群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支持和实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政府职能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了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
3.坚持党的领导
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民俗上看,我国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人可以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
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3.文化与综合国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全体人民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节日。设立该节日,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4.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5.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而且有助于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意义不言自明。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农民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
2.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作用
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
5.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重视农业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联系具有多样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农民”和“丰收”结合起来,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
7.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等,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
【跟踪试题】
1.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这启示我们要(
《人民日报》北京6月21日电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動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条件成熟。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据特色,开展了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市场有需求,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广大居民有参与农事、品味乡愁的意愿;发展有基础,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我国地域辽阔,农事品类全,“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办成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坚持“因地制宜、节俭热烈、农民主体、开放搞活”办节日,鼓励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农时农事,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组织,将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三农”的进一步重视,要给予农民群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支持和实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政府职能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了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
3.坚持党的领导
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民俗上看,我国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人可以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
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3.文化与综合国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全体人民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节日。设立该节日,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4.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5.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而且有助于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意义不言自明。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农民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
2.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作用
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有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
5.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重视农业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联系具有多样性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农民”和“丰收”结合起来,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
7.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等,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
【跟踪试题】
1.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这启示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