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44-01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一道去寻求真理,共同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本位思想,转变教师的主演角色是搞好教学的第一步。
二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兴趣,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那就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其结果只能是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昏昏欲睡,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很多,如时事激趣、故事激趣、事例激趣等。如我在讲九年级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我放了一段《海湾战争》新闻给学生看,从中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破坏和平的因素: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代价是惨痛的。从而了解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变被动学习为创新学习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看似是掌握知识的捷径,但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难以发展。创新学习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注重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以往教学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导致思维的灵活性难以得到发展。所以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活跃思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 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设计了具有科学性、递进性的问题。为保证学生占有充足的活动时问,课堂讲授一般不超过20分钟,其余时问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抓精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使书本知识内化到思维中。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五步学习法”(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总结、自我测评、自我总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六 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可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七 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教学中应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人生可发挥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很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取得成就,往往和生活中或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某一事件有关,就是因为这一事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或深刻的触动,从而对其整个人生产生了影响。可见,结合身边的事例对政治课进行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44-01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一道去寻求真理,共同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本位思想,转变教师的主演角色是搞好教学的第一步。
二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兴趣,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那就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其结果只能是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昏昏欲睡,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很多,如时事激趣、故事激趣、事例激趣等。如我在讲九年级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我放了一段《海湾战争》新闻给学生看,从中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破坏和平的因素: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代价是惨痛的。从而了解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变被动学习为创新学习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看似是掌握知识的捷径,但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难以发展。创新学习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注重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以往教学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导致思维的灵活性难以得到发展。所以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活跃思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 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设计了具有科学性、递进性的问题。为保证学生占有充足的活动时问,课堂讲授一般不超过20分钟,其余时问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抓精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使书本知识内化到思维中。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五步学习法”(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总结、自我测评、自我总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六 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可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七 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教学中应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人生可发挥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很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取得成就,往往和生活中或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某一事件有关,就是因为这一事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或深刻的触动,从而对其整个人生产生了影响。可见,结合身边的事例对政治课进行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