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是歌唱审美的体验,也是歌唱技巧的展示,是歌唱者对美的感受。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对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声乐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它可以通过人的歌喉把音乐、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构建起一座绚丽多姿的艺术宫殿。通过贯穿于声乐教学之中审美能力的塑造和培养,从而达到声乐审美和声乐技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审美;技巧;声乐;范唱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而形成的并通过演奏或演唱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作为一首歌曲,是通过作曲家创作出美妙的旋律而使歌词插上翅膀,通过歌唱家的演唱传达到听众,经听众审美联想的方式而再造音乐形象。
歌唱的审美就是歌唱者对美的感受,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对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声乐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它可以通过人的歌喉把音乐、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构建起一座绚丽多姿的艺术宫殿,使人在为之振奋、为之感动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歌曲的演唱渗透着演唱者的审美感受,演唱者在演唱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观众,观众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当倾听声音时,有些声音会使人兴奋、愉快;有些声音会使人感到忧伤、悲凉;有些声音给人以微风拂拂;有些声音会沁人心脾。音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激发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享受。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视点集中在声乐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进入审美层次的开发,致使不少学生的歌唱停留在声音操作技巧的阶段,忽视了声乐的审美。
要让学生既有高超的技能技巧,又有对歌唱审美的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造就合格的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面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课,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如何培养这些未来的准教师,是一个极其紧要的现实问题。教师必须从声乐课着手,培养审美意识,将其纳入音乐审美教育的轨道。
声乐课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本身就是美的传播和交流活动。具体表现在声乐课是以歌唱为媒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培养和训练对歌唱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双向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歌声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同时又都参与到歌唱美的表现和创造中去了。
作为声乐教师,教材的选择很重要。教材是教学依据,也是特定的审美对象,教材的美感决定着审美教育的原动力。因此,在备课阶段,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安排。在练声曲方面,不能只考虑呼吸和发生方面的技术训练要求,要兼顾旋律应具有流畅、悦耳等美感。为扩展音域进行移调练习,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防止唱“破”了产生情绪障碍,影响审美心理的正常活动。在曲目方面,应树立精品意识,必须选择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声乐作品,不能只根据技术训练要点来选择歌曲。注意教材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音色、音域及演唱风格来确定曲目,防止歌曲风格与演唱风格的错位。因此,范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正确、完整、有表情地将所教歌曲示范性地演唱一遍,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样板,使之有明确的追求目标,而且对歌曲的聆听欣赏也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由于是教师现场演唱,更增加了真实感和亲切感。目前,有少数教师不善于范唱,以“说歌”的方式代替范唱,这是违背审美教育规律的。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歌曲的演唱、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审美对象的反复琢磨、认识、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表现力的过程。从音高、节奏到呼吸、发声、咬字吐词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解决后,自然很快地进入唱准、唱会阶段。但是,声乐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因为,作为审美教育所必须关注和引导的是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总体把握和塑造。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深入地领会作品的内涵,把握歌曲的风格,启发学生能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歌曲的内容和审美意境抒发出来。
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声乐课应该充分利用歌曲这种饱含艺术美的情感载体,激活学生的学唱心理,使他们能通过歌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首先,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范唱、教唱、提示乃至伴奏等途径,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他们能极其自然地投入情感,进入角色;其次,在教唱过程中,应该注意充满热情,通过歌声这一审美媒体传递和交流情感,使声乐教学能够融入生动活泼的审美氛围之中。进行审美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声音的美感
所谓声音的美感,主要表现为声音的情感内涵。对歌声的审美,不仅是听觉上的美感,还要寻找内心视觉的美感。审美心理通过想象性的联想,不仅仅是耳朵能听到美的声音,而且眼睛也能看到美的声音和色彩。对声音的音色审美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演唱者,任何一个教师对歌唱声音的音色都要专心研究。如果不去潜心研究声音音色的美感,就不能细致入微恰如其分地去表现歌曲情感的变化,声音也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 乐感美
音乐感觉的美是歌唱审美的重要方面,一个对音乐毫无心理感受的人,是不能表现演唱的内容及感受音乐的美的。音乐感觉的美感只能是意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体,是歌唱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天资以外,主要通过后天训练而逐步得到。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乐感上的训练。除了进行音乐、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强弱等基础训练外,还要进行生活体验,多听录音,多看录像,参与社会实践,从中领悟声音、语言风格的韵味美感。
三、 情感美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一首歌曲能否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是看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作品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用真情实感去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审美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歌唱之所以能感人,能流传,就在于它富有感人的力量。每当人们听到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多变的节奏时,就会得到审美的享受。
以上这些审美活动必须通过声乐课培养。作为高校的专业教师,是以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在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演唱和处理歌曲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从事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由于音乐课的基本性质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此,在声乐课中,必须让学生掌握从事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涉及感觉与鉴赏、表现与创造,要求知识技能面广,综合能力强。与声乐相关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力,是指具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歌曲演唱的能力,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的表现力和综合表演的感染力。声乐专业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1. 学习和掌握歌唱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歌唱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够根据音乐审美的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征,进行歌唱教学。
2. 练就过硬的范唱本领。范唱是歌唱教学最生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开始的,在审美教育中,老师生动优美的范唱,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启迪,而且可以启发他们的歌唱欲望。因此,应该掌握边弹边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可以用于范唱,对于专业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
3. 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评价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音乐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这对于将来到中小学课堂上去准确判断和指导孩子们的歌唱,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课的重要课程——声乐的审美教育,不仅仅体现了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的本质,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歌唱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歌唱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一定要符合审美要求,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歌唱的艺术魅力。
(贵阳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审美;技巧;声乐;范唱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而形成的并通过演奏或演唱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作为一首歌曲,是通过作曲家创作出美妙的旋律而使歌词插上翅膀,通过歌唱家的演唱传达到听众,经听众审美联想的方式而再造音乐形象。
歌唱的审美就是歌唱者对美的感受,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对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声乐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它可以通过人的歌喉把音乐、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构建起一座绚丽多姿的艺术宫殿,使人在为之振奋、为之感动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歌曲的演唱渗透着演唱者的审美感受,演唱者在演唱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观众,观众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当倾听声音时,有些声音会使人兴奋、愉快;有些声音会使人感到忧伤、悲凉;有些声音给人以微风拂拂;有些声音会沁人心脾。音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激发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享受。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视点集中在声乐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进入审美层次的开发,致使不少学生的歌唱停留在声音操作技巧的阶段,忽视了声乐的审美。
要让学生既有高超的技能技巧,又有对歌唱审美的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造就合格的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面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课,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如何培养这些未来的准教师,是一个极其紧要的现实问题。教师必须从声乐课着手,培养审美意识,将其纳入音乐审美教育的轨道。
声乐课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本身就是美的传播和交流活动。具体表现在声乐课是以歌唱为媒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培养和训练对歌唱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双向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歌声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同时又都参与到歌唱美的表现和创造中去了。
作为声乐教师,教材的选择很重要。教材是教学依据,也是特定的审美对象,教材的美感决定着审美教育的原动力。因此,在备课阶段,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安排。在练声曲方面,不能只考虑呼吸和发生方面的技术训练要求,要兼顾旋律应具有流畅、悦耳等美感。为扩展音域进行移调练习,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防止唱“破”了产生情绪障碍,影响审美心理的正常活动。在曲目方面,应树立精品意识,必须选择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声乐作品,不能只根据技术训练要点来选择歌曲。注意教材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音色、音域及演唱风格来确定曲目,防止歌曲风格与演唱风格的错位。因此,范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正确、完整、有表情地将所教歌曲示范性地演唱一遍,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样板,使之有明确的追求目标,而且对歌曲的聆听欣赏也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由于是教师现场演唱,更增加了真实感和亲切感。目前,有少数教师不善于范唱,以“说歌”的方式代替范唱,这是违背审美教育规律的。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歌曲的演唱、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审美对象的反复琢磨、认识、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表现力的过程。从音高、节奏到呼吸、发声、咬字吐词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解决后,自然很快地进入唱准、唱会阶段。但是,声乐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因为,作为审美教育所必须关注和引导的是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总体把握和塑造。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深入地领会作品的内涵,把握歌曲的风格,启发学生能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歌曲的内容和审美意境抒发出来。
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声乐课应该充分利用歌曲这种饱含艺术美的情感载体,激活学生的学唱心理,使他们能通过歌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首先,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范唱、教唱、提示乃至伴奏等途径,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他们能极其自然地投入情感,进入角色;其次,在教唱过程中,应该注意充满热情,通过歌声这一审美媒体传递和交流情感,使声乐教学能够融入生动活泼的审美氛围之中。进行审美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声音的美感
所谓声音的美感,主要表现为声音的情感内涵。对歌声的审美,不仅是听觉上的美感,还要寻找内心视觉的美感。审美心理通过想象性的联想,不仅仅是耳朵能听到美的声音,而且眼睛也能看到美的声音和色彩。对声音的音色审美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演唱者,任何一个教师对歌唱声音的音色都要专心研究。如果不去潜心研究声音音色的美感,就不能细致入微恰如其分地去表现歌曲情感的变化,声音也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 乐感美
音乐感觉的美是歌唱审美的重要方面,一个对音乐毫无心理感受的人,是不能表现演唱的内容及感受音乐的美的。音乐感觉的美感只能是意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体,是歌唱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天资以外,主要通过后天训练而逐步得到。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乐感上的训练。除了进行音乐、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强弱等基础训练外,还要进行生活体验,多听录音,多看录像,参与社会实践,从中领悟声音、语言风格的韵味美感。
三、 情感美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一首歌曲能否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是看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作品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用真情实感去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审美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歌唱之所以能感人,能流传,就在于它富有感人的力量。每当人们听到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多变的节奏时,就会得到审美的享受。
以上这些审美活动必须通过声乐课培养。作为高校的专业教师,是以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在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演唱和处理歌曲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从事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由于音乐课的基本性质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此,在声乐课中,必须让学生掌握从事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涉及感觉与鉴赏、表现与创造,要求知识技能面广,综合能力强。与声乐相关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力,是指具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歌曲演唱的能力,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的表现力和综合表演的感染力。声乐专业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1. 学习和掌握歌唱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歌唱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够根据音乐审美的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征,进行歌唱教学。
2. 练就过硬的范唱本领。范唱是歌唱教学最生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开始的,在审美教育中,老师生动优美的范唱,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启迪,而且可以启发他们的歌唱欲望。因此,应该掌握边弹边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可以用于范唱,对于专业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
3. 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评价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有音乐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这对于将来到中小学课堂上去准确判断和指导孩子们的歌唱,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课的重要课程——声乐的审美教育,不仅仅体现了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的本质,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歌唱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歌唱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一定要符合审美要求,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歌唱的艺术魅力。
(贵阳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