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经历了一个从兼职到专职,再到变成一个行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过程。同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其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具特殊性。随着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定位的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必须实现准入机制标准化、职后教育系统化、评价标准人性化、职业前景多样化的转化。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定位;转变
作者简介:饶清强(1979-),男,湖北孝感人,南京邮电大学党校,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江苏 南京 2100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2004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加强。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意见》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为此,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发布的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形成了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拓宽了空间,使得辅导员经历了一个从兼职到专职,再到变成一个行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过程。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背景
我国高校辅导员从实施以来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其角色已经从最初的学生政治引路人,演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讲解员、学习引路员、职业培训师、心理疏导员、科技文化及社团活动教导员、学生纠纷调解员、生校协调员”(刘海存,2005)等角色。近年来,围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在众多声音中,“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对大学辅导员的要求。复旦大学实施“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八字”方针,坚持以“养用结合、养用相长”为原则,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培养。2006年,山东大学出台《关于加强学生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意见(试行)》,要求打造一支敬业、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辅导员队伍。2007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建立和完善队伍的培训、考核、研究和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实践层面看,这些举措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在如何认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以及如何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讨论尚未有明确结论。
由上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体系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四个转变
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讲,“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长期稳定存在,从业人员可以终生从事;二是具有健全的职业准入、培养、管理、考核及退出的相关系列制度;三是拥有社会认可的地位和从业环境;四是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制度,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职业通道,辅导员职业发展有前景、有空间;五是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自身层面浅谈对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1.准入机制标准化
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独立学院辅导员因其无编制,准入门槛较低,一般主要招聘本科生和返聘退休老教师为主,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而且数量偏少,有些学校甚至是四五百名学生才配备一名辅导员。随着独立学院的飞速发展和高学历人才供给的日益增多,独立学院辅导员招聘的标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强调招聘对象为硕士毕业生及以上学历,有学生干部经历,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者优先。其次,强调的是专职辅导员。这样,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在年龄和学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专业化的角度讲,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一是招聘程序专业化,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招聘的程序是“发布招聘通知→筛选简历→面试→录取”这样一个程序,即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应聘对象容易被录用,其实,在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笔试环节和心理测试环节,通过全方位的测试全面了解应聘者是否更加符合辅导员岗位,尤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岗位,可能更强调应聘者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二是招聘专业多样化,在辅导员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应聘者有特长,多才多艺,独立学院还应有目的性地招聘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专业辅导员,为以后学院发展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另外,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尽量往1∶200看齐,辅导员所带学生超过300以上,将无法保证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的完成。
2.职后教育系统化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独立学院一般都会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各种诸如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类的职后培训。但总的来说缺乏系统性。
加强辅导员职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辅导员,独立学院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即独立学院辅导员应该首先是一个专业的咨询人员,他们应该能够在思想政治、心理、职业、学习、生活、就业辅导等方面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否则,辅导员的职业声望无法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专业化只能是一句空口号。
首先,强调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常规化,定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定期进行辅导员例会,探讨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总结,通过头脑风暴,形成有效的共享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良好的沟通机制也让辅导员对自身群体产生归属感。同时,重视资深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让新老辅导员结对子,让新辅导员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熟悉辅导员业务。另外,鼓励、资助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通过对辅导员进行全面、多元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其次,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鼓励学历层次低的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在职攻读相关专业,提高学历层次;三是鼓励硕士学历的辅导员结合自身专业和学校发展攻读在职博士。引进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请校外的知名专家和领导给辅导员做专题讲座,二是请校外资深辅导员给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和交流。
第三,辅导员本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辅导员自身的修养水平。学会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反思、总结的学生工作习惯,对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和教育方法大有裨益,而且,也是推动自身综合素质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评价标准人性化
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但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特长突出,特别是当前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面对的是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学生,更加强调自由和张扬的个性,不喜欢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由于独立学院管理机制不合理和岗位职责不明确,使辅导员长期处于学校管理的最底层,学校的很多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用一句话概括,只要学生出了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责任。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非常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职务应有的“导”,而变成学校各部门的勤务员和学生的高级保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上的短视行为也客观上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认同度偏低。
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首先强调独立学院对辅导员的职责定位明确,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首先明确重点,哪些是辅导员应该做的,哪些是职能部门应该做的,使辅导员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把辅导员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强调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并重,考评的信息反馈与业务指导应及时跟进,以便辅导员及时改进和提高。不能学生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辅导员就必须得挨板子。第三,奖惩分明,学生工作的考核与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并作为辅导员培训、进修和评奖评优和职务竞聘的主要依据,以此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层次。
4.职业前景多样化
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目前尚处于大发展的阶段,学院各个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缺人手的情况,因此,独立学院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于带完一届毕业生的辅导员,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广辟出口,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适应并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辅导员留作骨干,聘为学工干部,负责传、帮、带新辅导员,并鼓励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专业进修,努力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对渴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且符合专职教师要求的辅导员,优先考虑转入教师系列;对政治素质过硬、行政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予以培养;对成绩平平的实行试用考查、以观业绩的办法促其进步;对由于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考核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不再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予以转岗或辞退。
参考文献:
[1]粱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傅大友,等.高校德育创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吕会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7]李田贵,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8]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9]张建国,等.职业化进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定位;转变
作者简介:饶清强(1979-),男,湖北孝感人,南京邮电大学党校,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江苏 南京 2100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2004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加强。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意见》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为此,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发布的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形成了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拓宽了空间,使得辅导员经历了一个从兼职到专职,再到变成一个行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过程。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背景
我国高校辅导员从实施以来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其角色已经从最初的学生政治引路人,演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讲解员、学习引路员、职业培训师、心理疏导员、科技文化及社团活动教导员、学生纠纷调解员、生校协调员”(刘海存,2005)等角色。近年来,围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在众多声音中,“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对大学辅导员的要求。复旦大学实施“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八字”方针,坚持以“养用结合、养用相长”为原则,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培养。2006年,山东大学出台《关于加强学生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意见(试行)》,要求打造一支敬业、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辅导员队伍。2007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建立和完善队伍的培训、考核、研究和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实践层面看,这些举措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在如何认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以及如何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讨论尚未有明确结论。
由上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体系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四个转变
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讲,“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长期稳定存在,从业人员可以终生从事;二是具有健全的职业准入、培养、管理、考核及退出的相关系列制度;三是拥有社会认可的地位和从业环境;四是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制度,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职业通道,辅导员职业发展有前景、有空间;五是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自身层面浅谈对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1.准入机制标准化
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独立学院辅导员因其无编制,准入门槛较低,一般主要招聘本科生和返聘退休老教师为主,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而且数量偏少,有些学校甚至是四五百名学生才配备一名辅导员。随着独立学院的飞速发展和高学历人才供给的日益增多,独立学院辅导员招聘的标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强调招聘对象为硕士毕业生及以上学历,有学生干部经历,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者优先。其次,强调的是专职辅导员。这样,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在年龄和学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专业化的角度讲,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一是招聘程序专业化,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招聘的程序是“发布招聘通知→筛选简历→面试→录取”这样一个程序,即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应聘对象容易被录用,其实,在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笔试环节和心理测试环节,通过全方位的测试全面了解应聘者是否更加符合辅导员岗位,尤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岗位,可能更强调应聘者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二是招聘专业多样化,在辅导员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应聘者有特长,多才多艺,独立学院还应有目的性地招聘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专业辅导员,为以后学院发展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另外,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尽量往1∶200看齐,辅导员所带学生超过300以上,将无法保证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的完成。
2.职后教育系统化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独立学院一般都会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各种诸如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类的职后培训。但总的来说缺乏系统性。
加强辅导员职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辅导员,独立学院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即独立学院辅导员应该首先是一个专业的咨询人员,他们应该能够在思想政治、心理、职业、学习、生活、就业辅导等方面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否则,辅导员的职业声望无法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专业化只能是一句空口号。
首先,强调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常规化,定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定期进行辅导员例会,探讨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总结,通过头脑风暴,形成有效的共享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良好的沟通机制也让辅导员对自身群体产生归属感。同时,重视资深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让新老辅导员结对子,让新辅导员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熟悉辅导员业务。另外,鼓励、资助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通过对辅导员进行全面、多元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其次,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鼓励学历层次低的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在职攻读相关专业,提高学历层次;三是鼓励硕士学历的辅导员结合自身专业和学校发展攻读在职博士。引进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请校外的知名专家和领导给辅导员做专题讲座,二是请校外资深辅导员给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和交流。
第三,辅导员本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辅导员自身的修养水平。学会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反思、总结的学生工作习惯,对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和教育方法大有裨益,而且,也是推动自身综合素质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评价标准人性化
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但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特长突出,特别是当前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面对的是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学生,更加强调自由和张扬的个性,不喜欢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由于独立学院管理机制不合理和岗位职责不明确,使辅导员长期处于学校管理的最底层,学校的很多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用一句话概括,只要学生出了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责任。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非常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职务应有的“导”,而变成学校各部门的勤务员和学生的高级保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上的短视行为也客观上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认同度偏低。
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首先强调独立学院对辅导员的职责定位明确,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首先明确重点,哪些是辅导员应该做的,哪些是职能部门应该做的,使辅导员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把辅导员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强调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并重,考评的信息反馈与业务指导应及时跟进,以便辅导员及时改进和提高。不能学生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辅导员就必须得挨板子。第三,奖惩分明,学生工作的考核与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并作为辅导员培训、进修和评奖评优和职务竞聘的主要依据,以此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层次。
4.职业前景多样化
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目前尚处于大发展的阶段,学院各个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缺人手的情况,因此,独立学院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于带完一届毕业生的辅导员,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广辟出口,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适应并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辅导员留作骨干,聘为学工干部,负责传、帮、带新辅导员,并鼓励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专业进修,努力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对渴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且符合专职教师要求的辅导员,优先考虑转入教师系列;对政治素质过硬、行政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予以培养;对成绩平平的实行试用考查、以观业绩的办法促其进步;对由于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考核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不再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予以转岗或辞退。
参考文献:
[1]粱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傅大友,等.高校德育创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吕会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7]李田贵,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8]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9]张建国,等.职业化进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