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工程本身的质量直接对于居民的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我国部分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其中部分措施不完善,甚至存在着危险性,这就必须要通过严格、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来加以控制,避免重大质量隐患出现。本文就主要对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管理;质量监管;特点
1.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管的概述
1.1施工质量控制的固定性
建筑施工被制定在固定的地点上,竣工之后,施工项目将会被交由施工原单位负责。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地点是不可改变的,而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整体的建筑风格,施工单位与建筑工程商之间的合作也不会在施工中期结束。一个工程队伍会从头至尾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直到这个建筑通过审查实现交付之后。
1.2建筑工程应该具有适用性
在我们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建筑是否具有适用性是其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其价值实用性具体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其可靠性与使用性集中的表现。换句话来说,商业建筑的适应性就是能够满足社会进行物资交换的一个程度,住宅建筑的适用性就是住宅项目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程度,公共建筑的适用性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沟通需要与交流需要的一个程度。
1.3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的控制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整个工程的指挥者、组织者及操作者。因此,要注重工作人员的资质,并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将项目各部分的责任明确到个人,以提高工程质量。质量第一的原则要贯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这是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的首要表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首先保证质量,并以预防作为辅助措施,必须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通过研究讨论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预先消除安全隐患。
2.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是保障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监管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监管工作未能有序进行。当前建筑质量监管中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负责质量监管的人员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导致整个监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分工不合理,工程监管工作缺少完善的监管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由于监管程序和制度不完善,质量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2.2对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改革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建筑工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施工队都是农民工,而且多数是以非法人的施工队形式存在,没有承担责任的法人实体,民工基本權益也难以保障。同时,其他各类从业的执业人员,无证上岗、借证上岗等现象较为严重。
2.3质量监管部门权责不分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数量比较多,层级比较多,导致质量监督工作得不到落实。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中存在一定的权责不明的现象,由于监管部门未能对监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部门之间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质量监管工作无人问津,未能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监督作用。建设单位对于这种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虽然实施了一定的监管措施,但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
2.4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现象,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质量监督信息仍然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更新,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延误,难以将及时的质量监督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这样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质量监督目标的实现。
3.工程质量监管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和树立工程质量监管的观念和意识
针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主要管理的政府部门,其自身应当要对于监管的理念进行转化,使得职能能够得到转变,从以往的低效率监督行为转变成为直接对于工程建筑企业来进行指挥,同时还必须要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关注和监管。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禁止直接对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方面插手干预。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使得工程建设企业本身能够顺利的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开展工作,并且自主的对于企业盈亏、约束、发展、经营等方面进行强化。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与国外经济体制有着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企业依据自身的不同市场主体以及不同的地域,来做出不同的综合性考虑,才能够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更好的使得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能够得到管理。将工作的思路有所改善,将决策以宏观的角度对其掌握,工程的建设职能方面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束缚管理要有所舒展,让企业来管理属于自身的企业管理内容,工作的观念要通过政府来转变,可以制造较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工程的项目目标,以及和谐发展得以实现。
3.2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有一些质量通病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混凝土的裂缝、屋顶渗漏等。这些质量通病若能够在严格的施工管理下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式与施工技术,是能够有效避免的。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要不但提高监管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确定以及施工的具体技术方法控制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通病,从而确保业主的切身利益。
3.3进一步改进施工项目质量监管形式
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尤其注意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质量抽查和处罚的监管形式,在加强施工质量检查的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制约工程项目建设。同时也要有效地协调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断地改进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的工作模式。此外,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形式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力度,实现动态管理。
3.4完善企业自主监督控制体系以及社会评价
社会要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监督以及管理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技术服务,针对业主方面开展满意度的调查流程,并且由第三方的监理机构评价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将工程项目中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和工程项目的建设相关的施工企业,有必要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证明,可以对工程的总体施工工程质量方面开展控制和监督流程,可以对项目建设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解决对策,将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若要想进一步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合理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思想,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从各方面抓起,严加管理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来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J].价值工程,2012.
[2]殷小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管理;质量监管;特点
1.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管的概述
1.1施工质量控制的固定性
建筑施工被制定在固定的地点上,竣工之后,施工项目将会被交由施工原单位负责。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地点是不可改变的,而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整体的建筑风格,施工单位与建筑工程商之间的合作也不会在施工中期结束。一个工程队伍会从头至尾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直到这个建筑通过审查实现交付之后。
1.2建筑工程应该具有适用性
在我们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建筑是否具有适用性是其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其价值实用性具体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其可靠性与使用性集中的表现。换句话来说,商业建筑的适应性就是能够满足社会进行物资交换的一个程度,住宅建筑的适用性就是住宅项目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程度,公共建筑的适用性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沟通需要与交流需要的一个程度。
1.3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的控制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整个工程的指挥者、组织者及操作者。因此,要注重工作人员的资质,并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将项目各部分的责任明确到个人,以提高工程质量。质量第一的原则要贯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这是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的首要表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首先保证质量,并以预防作为辅助措施,必须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通过研究讨论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预先消除安全隐患。
2.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是保障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监管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监管工作未能有序进行。当前建筑质量监管中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负责质量监管的人员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导致整个监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分工不合理,工程监管工作缺少完善的监管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由于监管程序和制度不完善,质量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2.2对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改革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建筑工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施工队都是农民工,而且多数是以非法人的施工队形式存在,没有承担责任的法人实体,民工基本權益也难以保障。同时,其他各类从业的执业人员,无证上岗、借证上岗等现象较为严重。
2.3质量监管部门权责不分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数量比较多,层级比较多,导致质量监督工作得不到落实。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中存在一定的权责不明的现象,由于监管部门未能对监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部门之间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质量监管工作无人问津,未能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监督作用。建设单位对于这种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虽然实施了一定的监管措施,但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
2.4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现象,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质量监督信息仍然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更新,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延误,难以将及时的质量监督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这样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质量监督目标的实现。
3.工程质量监管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和树立工程质量监管的观念和意识
针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进行主要管理的政府部门,其自身应当要对于监管的理念进行转化,使得职能能够得到转变,从以往的低效率监督行为转变成为直接对于工程建筑企业来进行指挥,同时还必须要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关注和监管。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禁止直接对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方面插手干预。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使得工程建设企业本身能够顺利的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开展工作,并且自主的对于企业盈亏、约束、发展、经营等方面进行强化。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与国外经济体制有着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企业依据自身的不同市场主体以及不同的地域,来做出不同的综合性考虑,才能够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更好的使得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能够得到管理。将工作的思路有所改善,将决策以宏观的角度对其掌握,工程的建设职能方面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束缚管理要有所舒展,让企业来管理属于自身的企业管理内容,工作的观念要通过政府来转变,可以制造较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工程的项目目标,以及和谐发展得以实现。
3.2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有一些质量通病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混凝土的裂缝、屋顶渗漏等。这些质量通病若能够在严格的施工管理下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式与施工技术,是能够有效避免的。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要不但提高监管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确定以及施工的具体技术方法控制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通病,从而确保业主的切身利益。
3.3进一步改进施工项目质量监管形式
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尤其注意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质量抽查和处罚的监管形式,在加强施工质量检查的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制约工程项目建设。同时也要有效地协调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断地改进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的工作模式。此外,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形式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力度,实现动态管理。
3.4完善企业自主监督控制体系以及社会评价
社会要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监督以及管理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技术服务,针对业主方面开展满意度的调查流程,并且由第三方的监理机构评价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将工程项目中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和工程项目的建设相关的施工企业,有必要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证明,可以对工程的总体施工工程质量方面开展控制和监督流程,可以对项目建设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解决对策,将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若要想进一步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合理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思想,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从各方面抓起,严加管理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来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J].价值工程,2012.
[2]殷小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装饰装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