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技能、想致富、盼服务”成为农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为了让农民掌握科技这把“金钥匙”,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坚持以科普惠农兴村为引领带动,推动更多的科普资源向农村汇集,面向农户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科技咨询、培训、讲座、示范、推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动了更多的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如今,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农民增收的项目多了,科普真正成为惠及千万农家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定位工作内容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346个行政村,总面积1 046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是河北经济大县和农业大县,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保持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工作中,积极培树科普队伍,构建科普工作平台,创建农作物示范基地,组建技物结合“联合体”,广泛开展多样性、多层次、多元化科普活动,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增强农民依靠农业科技做好农业生产的能力,达到降低农民用工成本,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培树科普队伍
成立“科普集团军”。按照“强化县级、提高乡级、延伸村级”的工作思路,建立县级技术推广机构23个、乡级技术推广机构150个、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450个,专业技术人员累计达到3 000多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 300多名;加强7个县直农业学会建设,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担起科普工作主力军重任;建立乡镇科普志愿队伍35个,人员420多人,每个村都有10名以上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科普宣传员。他们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敢打硬仗、敢于攻关,服务“三农”,善于集团作战,农民把这支队伍叫做“科普集团军”。
乡村科技服务队。为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成立一支由农、林、水、畜牧、科技等多家单位技术骨干组成的32人科技服务团,经常开展各种下乡服务,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实用技术辅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赶“科普大集”,开展大规模科技咨询活动,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技术交流;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组织科技队伍到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的提出生产管理技术建议,帮助农民做好查苗补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目前,已免费为10万农户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余万亩,培训农民1.5万人,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余份,使肥料利用率提高5%-7%,平均亩增产42公斤,农民亩增收80余元。
构建科普宣传网络。为了让农闲的农民忙起来,学起来,干起来,组织科协等群团组织、涉农部门、各乡镇采取赶科普大集、举办科普讲座、报告会、培训班、成果展等多种形式,把科技工作者从象牙塔请到黄土地,从城镇请到乡村,从办公室请到农家炕头上,传播实用科技。近年来,在基层推行“一车(宣传车)、一线(广播)、一队(影视放映队)、一员(科普员)、一纸(科技明白纸)”五个一“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50余期,送科技下乡4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万份,培养科技型新农民3.5万余人,“科技郎中”带着“科普套餐”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懂知识、会管理、善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搭建科普平台
实施“科普村村通”。一是把科普惠农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科协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作安装8平米科普宣传栏180个,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内容包括科普知识、种植新技术、农业信息、科普挂图等,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需要的实用技术、价值信息。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专门管护工作队伍,负责管护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督查。乡镇设管护工作协调员,负责按总体部署抓好本乡镇工作落实,每个行政村选定一名管护员,负责科普宣传栏日常看护、栏体清洁、环境保持、信息反馈等经常性管护工作。
建设科普服务站。一是制定《科普站建设方案和工作细则》,明确科普站的服务宗旨、目标任务、活动内容以及组织领导。二是确定科普站软硬件建设内容,统一规定乡镇科普站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地点确定在乡镇驻地或交通要道附近,以便于群众集中学习和培训。三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注重与乡镇科技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技协建设等紧密结合,普遍建立由农业专家、科技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经常为农民开展科学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创建示范推广基地。只有通过科技示范的实践,让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收益,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近年来,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普及为目的,深入开展创建科普示范村乡、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户,建立杂交小麦、高淀粉玉米、特大果甜椒、脱毒马铃薯、无公害优质梨等20多个高产示范基地和示范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推广小麦新品种杂交小麦,平均亩产615公斤左右,与普通小麦相比增产10%-15%,农民亩增收130余元;推广棉花促控新技术,达到了不整枝、不打杈、保蕾铃、省劳力、增产量的目的,降低了棉农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每亩管理成本直接减少80余元。新丰头村去年植棉4 000余亩,增收节支30余万元。全县种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2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35%,发展省级无公害认证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33.3%,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户达到1.81万户,总产量4.3万吨,发挥了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创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6个,省市级示范社17个,经营范围涉及粮棉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蔬菜种植、林果种植及运销等4个涉农行业,覆盖全县每一个乡镇。思农伟业合作社在纪昌庄乡投资500万元,建立5 000亩绿色小麦种植基地,覆盖到周边5个县市300多个村,社员达千余户。群芳食用菌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为每个合作社成员提供启动资金,帮建双孢菇、芦笋等特色示范园区21个,食用菌生产样板村8个,入社社员1.5万户,带动社员人均增收549元,并积极筛选多个有品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市农超对接,这种一头连着农户、一头对接市场的合作模式,把零散的小生产单元有效整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市场开发、产品促销,实现批量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丰富服务内容
组建技物“联合体”。从“农、林、牧”等涉农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科普惠农服务中心”,负责对各乡镇惠农工作站长培训,“中心”与实力强、信誉好的农业科技公司合作组成服务“三农”联合体,“中心”做好下乡培训、技术指导推广,并凭借自身条件,积极进行“订单”式农业业务,通过“联合体”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的方式,示范引领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农民资金、技术和销售等难题。去年引进1家种子公司与岳家庄村签订小麦回收合同,每公斤回收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3元,农民亩均增收200多元。
创新服务方式。惠农“联合体”与河北、山东、河南、石家庄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明水大化、西安诺士达公司等上游科研院所涉农高新企业,建立良好协作关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品种及技术拥有权属“公司”,由“惠农中心”推广,在服务联合体中封闭运行,农民所需农资,由“联合体”直接从厂家进货配送给农民,从而避免了个体经营者的干扰和假冒伪劣现象,保证其安全性,使农民得到质量保障和价格实惠。
丰富服务内涵。推行科普“五个一”。在基层逐步推行“一部科普服务热线、一支科普服务队伍、一个科普惠农服务站、一个科普惠农宣传栏、一个科普培训教室”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规范要求,全面提升科普惠农质量和水平。建立广播宣传站。在“县中心”建立广播总站,各“农技协”、“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设接收站,建成“科普惠农无线智能广播系统”,全县有60%的乡村可以接收到科普惠农广播信息。创建信息报刊。创办了《宁晋科技》,根据农时和群众需求出刊,去年发行1万余份,内容包括科技知识、农田管理、农业信息等,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及时信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邢台市宁晋县委办 编辑:张晓斐 田建超)
(河北省科协)
定位工作内容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346个行政村,总面积1 046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是河北经济大县和农业大县,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保持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工作中,积极培树科普队伍,构建科普工作平台,创建农作物示范基地,组建技物结合“联合体”,广泛开展多样性、多层次、多元化科普活动,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增强农民依靠农业科技做好农业生产的能力,达到降低农民用工成本,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培树科普队伍
成立“科普集团军”。按照“强化县级、提高乡级、延伸村级”的工作思路,建立县级技术推广机构23个、乡级技术推广机构150个、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450个,专业技术人员累计达到3 000多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 300多名;加强7个县直农业学会建设,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担起科普工作主力军重任;建立乡镇科普志愿队伍35个,人员420多人,每个村都有10名以上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科普宣传员。他们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敢打硬仗、敢于攻关,服务“三农”,善于集团作战,农民把这支队伍叫做“科普集团军”。
乡村科技服务队。为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成立一支由农、林、水、畜牧、科技等多家单位技术骨干组成的32人科技服务团,经常开展各种下乡服务,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实用技术辅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赶“科普大集”,开展大规模科技咨询活动,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技术交流;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组织科技队伍到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的提出生产管理技术建议,帮助农民做好查苗补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目前,已免费为10万农户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余万亩,培训农民1.5万人,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余份,使肥料利用率提高5%-7%,平均亩增产42公斤,农民亩增收80余元。
构建科普宣传网络。为了让农闲的农民忙起来,学起来,干起来,组织科协等群团组织、涉农部门、各乡镇采取赶科普大集、举办科普讲座、报告会、培训班、成果展等多种形式,把科技工作者从象牙塔请到黄土地,从城镇请到乡村,从办公室请到农家炕头上,传播实用科技。近年来,在基层推行“一车(宣传车)、一线(广播)、一队(影视放映队)、一员(科普员)、一纸(科技明白纸)”五个一“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50余期,送科技下乡4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万份,培养科技型新农民3.5万余人,“科技郎中”带着“科普套餐”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懂知识、会管理、善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搭建科普平台
实施“科普村村通”。一是把科普惠农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科协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作安装8平米科普宣传栏180个,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内容包括科普知识、种植新技术、农业信息、科普挂图等,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需要的实用技术、价值信息。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专门管护工作队伍,负责管护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督查。乡镇设管护工作协调员,负责按总体部署抓好本乡镇工作落实,每个行政村选定一名管护员,负责科普宣传栏日常看护、栏体清洁、环境保持、信息反馈等经常性管护工作。
建设科普服务站。一是制定《科普站建设方案和工作细则》,明确科普站的服务宗旨、目标任务、活动内容以及组织领导。二是确定科普站软硬件建设内容,统一规定乡镇科普站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地点确定在乡镇驻地或交通要道附近,以便于群众集中学习和培训。三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注重与乡镇科技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技协建设等紧密结合,普遍建立由农业专家、科技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经常为农民开展科学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创建示范推广基地。只有通过科技示范的实践,让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收益,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近年来,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普及为目的,深入开展创建科普示范村乡、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户,建立杂交小麦、高淀粉玉米、特大果甜椒、脱毒马铃薯、无公害优质梨等20多个高产示范基地和示范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推广小麦新品种杂交小麦,平均亩产615公斤左右,与普通小麦相比增产10%-15%,农民亩增收130余元;推广棉花促控新技术,达到了不整枝、不打杈、保蕾铃、省劳力、增产量的目的,降低了棉农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每亩管理成本直接减少80余元。新丰头村去年植棉4 000余亩,增收节支30余万元。全县种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2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35%,发展省级无公害认证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33.3%,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户达到1.81万户,总产量4.3万吨,发挥了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创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6个,省市级示范社17个,经营范围涉及粮棉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蔬菜种植、林果种植及运销等4个涉农行业,覆盖全县每一个乡镇。思农伟业合作社在纪昌庄乡投资500万元,建立5 000亩绿色小麦种植基地,覆盖到周边5个县市300多个村,社员达千余户。群芳食用菌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为每个合作社成员提供启动资金,帮建双孢菇、芦笋等特色示范园区21个,食用菌生产样板村8个,入社社员1.5万户,带动社员人均增收549元,并积极筛选多个有品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市农超对接,这种一头连着农户、一头对接市场的合作模式,把零散的小生产单元有效整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市场开发、产品促销,实现批量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丰富服务内容
组建技物“联合体”。从“农、林、牧”等涉农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科普惠农服务中心”,负责对各乡镇惠农工作站长培训,“中心”与实力强、信誉好的农业科技公司合作组成服务“三农”联合体,“中心”做好下乡培训、技术指导推广,并凭借自身条件,积极进行“订单”式农业业务,通过“联合体”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的方式,示范引领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农民资金、技术和销售等难题。去年引进1家种子公司与岳家庄村签订小麦回收合同,每公斤回收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3元,农民亩均增收200多元。
创新服务方式。惠农“联合体”与河北、山东、河南、石家庄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明水大化、西安诺士达公司等上游科研院所涉农高新企业,建立良好协作关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品种及技术拥有权属“公司”,由“惠农中心”推广,在服务联合体中封闭运行,农民所需农资,由“联合体”直接从厂家进货配送给农民,从而避免了个体经营者的干扰和假冒伪劣现象,保证其安全性,使农民得到质量保障和价格实惠。
丰富服务内涵。推行科普“五个一”。在基层逐步推行“一部科普服务热线、一支科普服务队伍、一个科普惠农服务站、一个科普惠农宣传栏、一个科普培训教室”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规范要求,全面提升科普惠农质量和水平。建立广播宣传站。在“县中心”建立广播总站,各“农技协”、“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设接收站,建成“科普惠农无线智能广播系统”,全县有60%的乡村可以接收到科普惠农广播信息。创建信息报刊。创办了《宁晋科技》,根据农时和群众需求出刊,去年发行1万余份,内容包括科技知识、农田管理、农业信息等,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及时信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邢台市宁晋县委办 编辑:张晓斐 田建超)
(河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