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8-01
《中庸》一书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教育几千年,不独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影响甚巨,对现今中国的职业教育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品德与技能知识的双馨,这也正与《中庸》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下面我就简单谈谈中庸思想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一)“慎独”思想与学生修身
“慎独”一词是《中庸》首次明确提出的,书中指出应如何做到“慎独”:“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意在告诫求学者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严格遵守约定的道德规范不得僭越,而且越是在独自一人或独处一室的环境下越应该秉持这一操守。这种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对学生未来职业人格的塑造也极为有利,同时这也正符合中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宗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果能学会运用“慎独”的思考方式来学习和处理日常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依赖于任何现成的思考成果和技术,脚踏实地地去创造崭新的价值,这也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特别缺乏独立思考甚至于独立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很多“抄袭”、“复制”以及“模仿”的风气在社会中蔓延,很多成果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慎独”思想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强调的就是不在外人的监督下和关注下,如何自己去完成艰巨的任务,创造全新的成绩,这也正是职业教育所要着重研究和推广的理念。
(二)“固执”思想与学生治学
《中庸》里所谓的“固执”其实是就“择善而固执”而言的,也即必须经过“学、问、思、辨”这四个环节来认真判断自身的处事行为是否正确,在最终得出结论认准事情可行后方可坚持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后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永不放弃,由此可见古代人对固执思想的重视程度。这四个环节一以贯之:通过研究了解这个事物的基本情况,通过疑问更深入地探讨事物的内在属性,通过反复思考充分认定事物的真伪,再通过慎重分析逐渐弄清事物的好坏。最后在制定好计划后就坚持不懈地去执行它。此外这种思想还强调若一开始学习不如别人如何快速变得优秀的方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就是说如果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就要私下里用百倍、千倍的努力力图赶超别人,果真能如此的话,就是再笨拙的人也会变聪明,能力再差的人也会变强大。这种思想对中职教育的影响也很大,中职生由于大多数学生原本基础较差,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选择放弃,如果在治学上能坚持“择善而固执”的观念,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充分掌握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还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职业当中。做到遇到任何事都能认真对待,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它的优劣,确证它的可行性后就果断执行,并且始终不悔,只有具有这种精神,职业教育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三)“先豫”思想与学生实践
《中庸》思想中还特别强调做事要事先规划,不可盲目应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同时这句话也说到不提前规划或是计划不周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提早规划周全的好处,后果就是事情恐怕会一败涂地甚至不可收拾,而好处则是准备充分的事情往往会功德圆满,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职教育就是强调学习的延展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这种思想对中职教学来说裨益良多,学生只有今天在学校认真学习、积极准备,才能迎来日后更为丰硕的成果。职业教育的要务其实就是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相关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去思考和运用,先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见准备充足对做任何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先豫”思想在中职教育中的先验性和合理性就十分明显了。
(四)“中和”思想与学生处世
“中和”思想在《中庸》一开篇就有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的喜怒哀乐是人固有的情绪,而《中庸》里提到的也并非是让人们禁欲或是完全不发情绪,而是应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当今浮躁喧嚣的世界,人们的情绪大多处于高涨沸腾的状态,尤其是中职生在接受完职业教育之后就要直接面对残酷的社会环境,真正保有一份平静的心态,处乱不惊、遇谤不怒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中职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时代的使命就是需要职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以顽强的斗志和不变的决心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中和”思想正体现着它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由此可见,现今中职教育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无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日后就业来看,中庸思想均应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指南。
《中庸》一书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教育几千年,不独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影响甚巨,对现今中国的职业教育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品德与技能知识的双馨,这也正与《中庸》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下面我就简单谈谈中庸思想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一)“慎独”思想与学生修身
“慎独”一词是《中庸》首次明确提出的,书中指出应如何做到“慎独”:“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意在告诫求学者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严格遵守约定的道德规范不得僭越,而且越是在独自一人或独处一室的环境下越应该秉持这一操守。这种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对学生未来职业人格的塑造也极为有利,同时这也正符合中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宗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果能学会运用“慎独”的思考方式来学习和处理日常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依赖于任何现成的思考成果和技术,脚踏实地地去创造崭新的价值,这也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特别缺乏独立思考甚至于独立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很多“抄袭”、“复制”以及“模仿”的风气在社会中蔓延,很多成果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慎独”思想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强调的就是不在外人的监督下和关注下,如何自己去完成艰巨的任务,创造全新的成绩,这也正是职业教育所要着重研究和推广的理念。
(二)“固执”思想与学生治学
《中庸》里所谓的“固执”其实是就“择善而固执”而言的,也即必须经过“学、问、思、辨”这四个环节来认真判断自身的处事行为是否正确,在最终得出结论认准事情可行后方可坚持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后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永不放弃,由此可见古代人对固执思想的重视程度。这四个环节一以贯之:通过研究了解这个事物的基本情况,通过疑问更深入地探讨事物的内在属性,通过反复思考充分认定事物的真伪,再通过慎重分析逐渐弄清事物的好坏。最后在制定好计划后就坚持不懈地去执行它。此外这种思想还强调若一开始学习不如别人如何快速变得优秀的方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就是说如果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就要私下里用百倍、千倍的努力力图赶超别人,果真能如此的话,就是再笨拙的人也会变聪明,能力再差的人也会变强大。这种思想对中职教育的影响也很大,中职生由于大多数学生原本基础较差,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选择放弃,如果在治学上能坚持“择善而固执”的观念,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充分掌握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还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职业当中。做到遇到任何事都能认真对待,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它的优劣,确证它的可行性后就果断执行,并且始终不悔,只有具有这种精神,职业教育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三)“先豫”思想与学生实践
《中庸》思想中还特别强调做事要事先规划,不可盲目应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同时这句话也说到不提前规划或是计划不周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提早规划周全的好处,后果就是事情恐怕会一败涂地甚至不可收拾,而好处则是准备充分的事情往往会功德圆满,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职教育就是强调学习的延展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这种思想对中职教学来说裨益良多,学生只有今天在学校认真学习、积极准备,才能迎来日后更为丰硕的成果。职业教育的要务其实就是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相关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去思考和运用,先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见准备充足对做任何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先豫”思想在中职教育中的先验性和合理性就十分明显了。
(四)“中和”思想与学生处世
“中和”思想在《中庸》一开篇就有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的喜怒哀乐是人固有的情绪,而《中庸》里提到的也并非是让人们禁欲或是完全不发情绪,而是应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当今浮躁喧嚣的世界,人们的情绪大多处于高涨沸腾的状态,尤其是中职生在接受完职业教育之后就要直接面对残酷的社会环境,真正保有一份平静的心态,处乱不惊、遇谤不怒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中职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时代的使命就是需要职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以顽强的斗志和不变的决心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中和”思想正体现着它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由此可见,现今中职教育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无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日后就业来看,中庸思想均应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