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以小说名世,然而他的散文尤其是在《树犹如此》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不逊色于小说。他的小说有些残忍,无论是《永远的尹雪艳》中对于女性内心挣扎绝望的描摹,还是《孽子》中对男性惶惑无措的刻写,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凄厉惨绝的。常常有不忍卒读的惆怅,幸好有他的好文字,温和流转,恰如一剂中和的药,缓冲了那股悲催的情绪。他的散文却是和小说大不一样,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情是真情,语句还是一样的温和,可是却让你有一种不得而出的伤感和心动。
白先勇和梁实秋、丰子恺、叶维廉等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他是属于他的时代的。他们的优雅不是装出来的,是那个大时代熏陶生长出来的,无关富贵,只是气质,这股子气质在文字里就是缓缓流动的水,表面上平静如镜,底下竟是暗流汹涌。你看他用冷静的字句描述病重中的王国祥,两人携手承担一个垂危的生命,明知无可抗拒,却仍然心存希望,四处索求偏方,那种焦灼的关怀,已超过世间的爱情。然而他们的不舍与难舍,终于还是要割舍。
白先勇在七年之后才写出了怀念友人的散文,这份深情真是难以测量,但是你看他的感叹:“春日负喧,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美中不足的是,抬眼望,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情到极致,笔下却是淡到极致。这样深沉的情感一定要经历长久的积淀、熔铸才能有,白先勇先生却用如此淡的笔触给人难以释怀的隽永之味。以前读梁实秋的《槐园梦忆》,也是生活中的点滴,一样的细碎,却也一样的深情,相较而言,白先勇的文字更显得疏淡。
以前读这样的文字感觉缺乏生命的激情,缺少酣畅淋漓的快意,现在才知道这样潜入往日的生活气息里的细碎,这样无从说起只好将姿态放低再放低的无奈,却将小事一点一点地波澜壮阔起来,动人得很。有时候想读书也是读人,你读梁实秋、白先勇的文章,亦是从他们的文字里感受他们的那份情怀。
有人说这是白先勇混合着血泪的至性至情的文字,然而他的写作风格却如董桥先生所说“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他带着一份佛心去看待他所遭遇的人世悲苦,淡然了,文字也精湛到极致。但他的笔并非仅止于文字的经营,他藉助平顺的语调、平凡的修辞、平静的情绪,刻画他熟悉的朋友、乡土、记忆以及生活,他还用他的眼去关照现实,你看他对于艾滋病的忧虑,对年轻人困境的担心。他文字是淡的,这是他对于悲苦的态度;他的心却是热的,这是他做人的热心。生命繁华他喜欢,幼小时他和三姐姐被车夫不慎摔倒之后的惊愕以及继而大笑真是让人开怀;然而消逝生命的落寞,挚爱离他而去,三姐不期撒手,他却只是埋藏得很深很深,让人看不到他的眼泪,只是细细咀嚼才会感叹他的百转千回。
从《台北人》接触白先勇的文字,到眼前这本《树犹如此》,白先勇的好处一点没有丢失,比如文字的淡雅,比如情感的真挚,比如态度的诚实,倒是小说中的那份恣意渐趋隐藏,有点“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味道,而且这一本散文大约就是白先勇的简略自传,又一定比自传情韵丰满。想接触了解白先勇自他的《树犹如此》开始。
(编辑 雷虎 leihu757@163.com)
白先勇和梁实秋、丰子恺、叶维廉等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他是属于他的时代的。他们的优雅不是装出来的,是那个大时代熏陶生长出来的,无关富贵,只是气质,这股子气质在文字里就是缓缓流动的水,表面上平静如镜,底下竟是暗流汹涌。你看他用冷静的字句描述病重中的王国祥,两人携手承担一个垂危的生命,明知无可抗拒,却仍然心存希望,四处索求偏方,那种焦灼的关怀,已超过世间的爱情。然而他们的不舍与难舍,终于还是要割舍。
白先勇在七年之后才写出了怀念友人的散文,这份深情真是难以测量,但是你看他的感叹:“春日负喧,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美中不足的是,抬眼望,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情到极致,笔下却是淡到极致。这样深沉的情感一定要经历长久的积淀、熔铸才能有,白先勇先生却用如此淡的笔触给人难以释怀的隽永之味。以前读梁实秋的《槐园梦忆》,也是生活中的点滴,一样的细碎,却也一样的深情,相较而言,白先勇的文字更显得疏淡。
以前读这样的文字感觉缺乏生命的激情,缺少酣畅淋漓的快意,现在才知道这样潜入往日的生活气息里的细碎,这样无从说起只好将姿态放低再放低的无奈,却将小事一点一点地波澜壮阔起来,动人得很。有时候想读书也是读人,你读梁实秋、白先勇的文章,亦是从他们的文字里感受他们的那份情怀。
有人说这是白先勇混合着血泪的至性至情的文字,然而他的写作风格却如董桥先生所说“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他带着一份佛心去看待他所遭遇的人世悲苦,淡然了,文字也精湛到极致。但他的笔并非仅止于文字的经营,他藉助平顺的语调、平凡的修辞、平静的情绪,刻画他熟悉的朋友、乡土、记忆以及生活,他还用他的眼去关照现实,你看他对于艾滋病的忧虑,对年轻人困境的担心。他文字是淡的,这是他对于悲苦的态度;他的心却是热的,这是他做人的热心。生命繁华他喜欢,幼小时他和三姐姐被车夫不慎摔倒之后的惊愕以及继而大笑真是让人开怀;然而消逝生命的落寞,挚爱离他而去,三姐不期撒手,他却只是埋藏得很深很深,让人看不到他的眼泪,只是细细咀嚼才会感叹他的百转千回。
从《台北人》接触白先勇的文字,到眼前这本《树犹如此》,白先勇的好处一点没有丢失,比如文字的淡雅,比如情感的真挚,比如态度的诚实,倒是小说中的那份恣意渐趋隐藏,有点“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味道,而且这一本散文大约就是白先勇的简略自传,又一定比自传情韵丰满。想接触了解白先勇自他的《树犹如此》开始。
(编辑 雷虎 leihu7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