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师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当前,作为文化课的英语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而在教育日趋现代化的背景下,学校急需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的幼教人才。刚步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职业认知,因此幼教职业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眼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重点介绍利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对英语学科进行专业化课程改编,阐述职业技能与语言教学的融合。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能利用真实情境,有效地结合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内化认知策略,从而充分付诸实践,并通过全方位的反馈对课堂所学进行可持续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启蒙;课程专业化改编;认知学徒制
【作者简介】吴骥征,王惟珺,邱盛,宁波外事学校。
一、 背景
宁波外事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在幼儿教育工作一线组织与实施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职前教师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专注于教学内容细化专业化及新型教学模式建设,这既关乎本校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又关乎本校所在区域未来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普及,从而切实完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主要发展目标。
作为学前英语教师,笔者梳理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两大困境:其一,新生入学普遍表现出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迷惘,也存在志愿填报时职业选择的盲目,然而,职业启蒙教育缺失不利于专业的成长,很有必要一开始便消除其对职业的神秘感,初步形成职业认知,唤醒其职业热忱,科学定位和规划自我,对五年的专业学习产生强烈需求;其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职阶段的英语课程划归为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为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与专业联系并不紧密,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专业化改编,从而充分发挥本校外语教学优势,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和未来市场需求。
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本文尝试对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一》进行专业化改编和教学,致力于英语教学和职业启蒙教学、幼儿英语启蒙教学的叠加,旨在实现幼师英语教与学启蒙,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对职业的初步认知,及其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初步尝试。
二、 文献综述
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鹏(2019)将职业教育启蒙比作开启个体职业生涯的“撬动器”,能够注入职业成长的驱策力,燃起真正的劳动热情,从而养成健康的职业伦理观和价值观,这关系着个体职业生涯路径的开启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教育生命力的激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
再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学科和英语学科的叠加,已引起广泛重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类似“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的课程往往不属于核心课程,有的属于选修课程,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使用专业教材,抑或校本教材,也有一线教师自发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从而展开跨学科教学。
例如,刘晶(2019)基于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活动指导》,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从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展开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再如,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和幼教教研组合作建设市级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训力度、开展教学比赛、进行多维评价的改进策略(吴国芬,唐颖,刘兴萤,2018)。
亦有不少一线教师进行了经验总结。苏宝辉(2020)提出了展开幼儿英语活动的“兴趣性”“宽容性”“局限性”“巩固性”原则,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学会总结提炼,进行模拟评课,勤于记录简短反思、心得体会。陈艳丽(2020)则主张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音乐律动教学、情景剧教学、绕口令趣味教学等。陈韵婷(2019)针对幼教英语教材良莠不齐,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幼儿英语课堂模式,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偏好,有效利用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英语和专业成长。
面向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要考虑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打造,同时也要考虑其职场需求和幼儿英语教学需求,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关如何从两个维度展开幼儿英语教学的研究大有裨益。
三、 中职英语教材的专业化改编
职业教育融入语言学习业已成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重要趋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英语课程赋予了工具性,而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方式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人文性,从而将零散的学习行为进行职业化管理,将碎片化的知识技能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整合,最终达成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符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一》第三单元前三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课程将听说读写四大英语技能进行模块化和阶梯式的构建,強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拓展职业指向型的课堂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
课堂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英语教与学过程中双方具备较大的信息差。通过以英语为工具的学科专业交流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完成职业学科任务,使专业知识技能的交流具有充沛的动力和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语言的自然习得。基于这样的英语职业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策略,本课程每个单元增设第四课时,开展幼师英语实践课堂。其重要性在于以下三点:
1.落实语言职业应用。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增大信息差,促进真实的语言交际,不再让英语知识与技能呆板地拘泥于课本,将语言灵活运用在职业氛围中。
2.引导正确职业认知。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了解幼师行业及其工作职责,将工作性质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感受与想象转化为对职业的兴趣和热爱。 3.提供接触职业机会。通过参观职业场所、扮演职业角色和职业课程学习等教学手段,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职业人士的接触面,建立对职业的具体感受。
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增设课时中的运用
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伴随一对一的技能机械训练和不相关联技能的训练,任务形式单一,致使教学过程冗长,且教师对难点的示范转瞬即逝,难以重复被学生观看和模仿操练。针对该弱点,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7年提出的“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Collins, Brown, and Newman, 1987; Ghefaili, 2003),关注未来从职人员在现有的实训课程中学习掌握相关从业技能的过程,提供实际工作场景,将难以直接言传的较复杂技能通过显性化的示范和引发学生充分参与来进行传授。
在该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随时重复观看任何环节的难点技能展示,获取解决问题的元认知与认知策略,从而精准复制目标技能并付诸实践,最终迁移应用到新的职业情境中去。本文将以本幼师课程的第三单元增设课时为例,着重描述认知学徒制各环节在课程中的应用。
本单元前三个课时中,教师将设置职业情境并进行概念化的示范(modeling),強化综合认知。示范完毕,学生进行操练,将概念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结合应用,让知识扎根于实践,使学习行之有效,避免学习成果拘泥于课本。该环节为学生提供略带难度的学习内容,教师仅在学生遇到执行困难和挑战时加以指导(coaching),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挖掘学生潜力,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从而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将技能熟练应用。
示范和指导环节完成后,增设课时采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其他环节进行组织,详情如下:
步骤一:建构(scaffolding)
1.(5分钟)在前三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已教会学生购物基本表达、购物清单制作和介绍物品的方法。在增设课时开始时进行复习并构建成一整套装扮幼儿园教室的流程方案。
2.(10分钟)教师以庆祝儿童节为背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幼儿园教室的装扮。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各提供不同的教室格局平面模板和游戏币金额1000元。装扮前,各组有三个用于采购的时间单位,每组学生在每个时间单位中可以决定去一家店铺。店铺分布在大型阶梯教室内,每家店都由两名高三年级的学长志愿参与运营,出售与店名相应的装扮物。以组为单位的学生需要在合计决定装扮细节后制作购物清单,带上游戏币,进入商店采购。店铺内商品标有英文单词和价格,学生需要对本组的购物清单根据实际供货情况进行规划并替换,同时积累更多物品的英文单词。通过与每家店铺的一名学长进行完整的购物会话来买到商品。同时,另一名学长负责记录账目,账目包括购买物品的数量、金额和各组顾客的英文表达正确率。各店铺均安装摄像头一个,录制购物对话过程,以备学生课后复习观看影像资料,帮助纠错。
3.(5分钟)购买完毕后,各组回到教室,每家店铺的负责学长综合账目数据,向全班汇报各组的英文表达正确率,将各组的语言表达错误记录提交给教师。获得物品的数量和表达正确率影响最终比赛结果。之后,每组有一次与其他组交换物品的机会,需要通过英语会话沟通达成,再次锻炼巩固对话句型。
4.(10分钟)教师提供三台与平面模板格局相同的3D模板教室,学生利用购买所得商品,将教室装扮起来。
【设计意图】以情境真实性为原则,保证活动任务具有自然性和较强的目的性,并将所学知识植根于有效的活动中,从而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合作管理与自我纠正的能力。
步骤二:表达(articulation)
(5分钟)装扮完成后,各组学生结合在制作购物清单时所积累的单词,使用所学句型对装扮好的教室进行介绍,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问题解决策略。表达过程将通过影像记录保存,以便诊断错误和课后复习。教师同时采用网络手段连线幼教专家,专家可远程实时观看学生的展示过程,并给出评价。
【设计意图】该步骤助力学生重新构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成果。
步骤三:反馈(reflection)
(5分钟)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从语言能力角度进行评价,诊断纠正,学生重复练习表达。教师评判语言能力优胜组,给出各组得分。幼教专家基于各组设计理念和问题解决策略,对教室装扮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方反馈,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方法策略上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在合作中诊断错误,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步骤四:探索(exploration)
(课后)学生通过评价环节,提出改进的理念,设立成果目标,记录日志。教师针对学生在步骤一(1、2)和步骤二(2)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对比影像记录,为仍存在语言表达问题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专项辅导,巩固表达能力。完成课程总结并通过语言复测之后,学生利用周末走访当地国际幼儿园,观察教室布置并随堂听课,以一名实习幼教的身份,在国内外专业幼师的指导下,切身体验教室装扮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拓展国际视野,从而验证并完善自己的装扮理念。除此之外,探索环节促进了知识技能的迁移,例如以装扮教室为目的学习制作购物清单,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制订学习计划表有参考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高英语素养和深化对幼师职业的理解为目标,对专业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识别和判断,根据相应职业目标,实践语言与职业技能,鼓励学生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成果与讨论
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技巧与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社会体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英语教材专业化过程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情境真实性原则:有条理、有氛围、有意义、有目的地将现实中的专业主题带入课堂,学生以社会文化为学习背景,遵循特定的准则,塑造观念模式和學习行为,使语言教学职业化,让日常学习符合社会活动流程。若知识技能传授脱离了情境,则传授过程便会呆板无趣,且无法令新知识投入真实应用环境。
2.活动交互性原则:知识习得与职业体验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割裂。师生与生生之间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交换观点,使学习成为活动参与者之间诠释、商议和反馈的过程,让群体劳动成果得以共享。在活动过程中,知识与认知技巧的习得并非旨在意会的单方向传输,而是通过积极参与得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媒介达成合理分配和交互体验,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与评估模式。
3.社会参与性原则:将模拟情境的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到真实社会背景中的自然学习,把对加深职业技能理解的定位转向对确立学生社会角色的定位,在职业范围内将学生真正塑造成社会的一分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与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知,坚定学生未来从业的信心。
基于以上原则,本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将为未来英语学科专业化改编提供范例和模板,建立现代化人才培养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现因材施教、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2-24.
[2]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J].教育与职业,2019(12):12-18.
[3]刘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究——以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活动指导》为例[J].英语教师,2019(15):122-126.
[4]吴国芬,唐颖,刘兴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幼儿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33-136.
[5]苏宝晖.浅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活动”能力培养[J].海外英语,2020(3):39-40.
[6]陈艳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课堂教法探析[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重庆会场)论文集,2020.
[7]陈韵婷.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幼儿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海外英语,2019(4):185-186.
[8]Collins A, Brown J S,Newman S E.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Technical Report No. 403). BBN Laboratories, Cambridge, MA.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anuary, 1987.
[9]Ghefaili A.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chnology, and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J]. Design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启蒙;课程专业化改编;认知学徒制
【作者简介】吴骥征,王惟珺,邱盛,宁波外事学校。
一、 背景
宁波外事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在幼儿教育工作一线组织与实施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职前教师培训这一重要环节,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专注于教学内容细化专业化及新型教学模式建设,这既关乎本校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又关乎本校所在区域未来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普及,从而切实完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主要发展目标。
作为学前英语教师,笔者梳理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两大困境:其一,新生入学普遍表现出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迷惘,也存在志愿填报时职业选择的盲目,然而,职业启蒙教育缺失不利于专业的成长,很有必要一开始便消除其对职业的神秘感,初步形成职业认知,唤醒其职业热忱,科学定位和规划自我,对五年的专业学习产生强烈需求;其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职阶段的英语课程划归为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为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与专业联系并不紧密,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专业化改编,从而充分发挥本校外语教学优势,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和未来市场需求。
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本文尝试对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一》进行专业化改编和教学,致力于英语教学和职业启蒙教学、幼儿英语启蒙教学的叠加,旨在实现幼师英语教与学启蒙,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对职业的初步认知,及其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初步尝试。
二、 文献综述
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鹏(2019)将职业教育启蒙比作开启个体职业生涯的“撬动器”,能够注入职业成长的驱策力,燃起真正的劳动热情,从而养成健康的职业伦理观和价值观,这关系着个体职业生涯路径的开启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教育生命力的激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
再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学科和英语学科的叠加,已引起广泛重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类似“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的课程往往不属于核心课程,有的属于选修课程,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使用专业教材,抑或校本教材,也有一线教师自发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从而展开跨学科教学。
例如,刘晶(2019)基于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活动指导》,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从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展开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再如,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和幼教教研组合作建设市级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训力度、开展教学比赛、进行多维评价的改进策略(吴国芬,唐颖,刘兴萤,2018)。
亦有不少一线教师进行了经验总结。苏宝辉(2020)提出了展开幼儿英语活动的“兴趣性”“宽容性”“局限性”“巩固性”原则,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学会总结提炼,进行模拟评课,勤于记录简短反思、心得体会。陈艳丽(2020)则主张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音乐律动教学、情景剧教学、绕口令趣味教学等。陈韵婷(2019)针对幼教英语教材良莠不齐,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幼儿英语课堂模式,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偏好,有效利用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英语和专业成长。
面向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要考虑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打造,同时也要考虑其职场需求和幼儿英语教学需求,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关如何从两个维度展开幼儿英语教学的研究大有裨益。
三、 中职英语教材的专业化改编
职业教育融入语言学习业已成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重要趋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英语课程赋予了工具性,而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方式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人文性,从而将零散的学习行为进行职业化管理,将碎片化的知识技能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整合,最终达成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符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一》第三单元前三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课程将听说读写四大英语技能进行模块化和阶梯式的构建,強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拓展职业指向型的课堂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
课堂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英语教与学过程中双方具备较大的信息差。通过以英语为工具的学科专业交流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完成职业学科任务,使专业知识技能的交流具有充沛的动力和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语言的自然习得。基于这样的英语职业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策略,本课程每个单元增设第四课时,开展幼师英语实践课堂。其重要性在于以下三点:
1.落实语言职业应用。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增大信息差,促进真实的语言交际,不再让英语知识与技能呆板地拘泥于课本,将语言灵活运用在职业氛围中。
2.引导正确职业认知。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了解幼师行业及其工作职责,将工作性质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感受与想象转化为对职业的兴趣和热爱。 3.提供接触职业机会。通过参观职业场所、扮演职业角色和职业课程学习等教学手段,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职业人士的接触面,建立对职业的具体感受。
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增设课时中的运用
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伴随一对一的技能机械训练和不相关联技能的训练,任务形式单一,致使教学过程冗长,且教师对难点的示范转瞬即逝,难以重复被学生观看和模仿操练。针对该弱点,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7年提出的“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Collins, Brown, and Newman, 1987; Ghefaili, 2003),关注未来从职人员在现有的实训课程中学习掌握相关从业技能的过程,提供实际工作场景,将难以直接言传的较复杂技能通过显性化的示范和引发学生充分参与来进行传授。
在该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随时重复观看任何环节的难点技能展示,获取解决问题的元认知与认知策略,从而精准复制目标技能并付诸实践,最终迁移应用到新的职业情境中去。本文将以本幼师课程的第三单元增设课时为例,着重描述认知学徒制各环节在课程中的应用。
本单元前三个课时中,教师将设置职业情境并进行概念化的示范(modeling),強化综合认知。示范完毕,学生进行操练,将概念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结合应用,让知识扎根于实践,使学习行之有效,避免学习成果拘泥于课本。该环节为学生提供略带难度的学习内容,教师仅在学生遇到执行困难和挑战时加以指导(coaching),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挖掘学生潜力,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从而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将技能熟练应用。
示范和指导环节完成后,增设课时采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其他环节进行组织,详情如下:
步骤一:建构(scaffolding)
1.(5分钟)在前三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已教会学生购物基本表达、购物清单制作和介绍物品的方法。在增设课时开始时进行复习并构建成一整套装扮幼儿园教室的流程方案。
2.(10分钟)教师以庆祝儿童节为背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幼儿园教室的装扮。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各提供不同的教室格局平面模板和游戏币金额1000元。装扮前,各组有三个用于采购的时间单位,每组学生在每个时间单位中可以决定去一家店铺。店铺分布在大型阶梯教室内,每家店都由两名高三年级的学长志愿参与运营,出售与店名相应的装扮物。以组为单位的学生需要在合计决定装扮细节后制作购物清单,带上游戏币,进入商店采购。店铺内商品标有英文单词和价格,学生需要对本组的购物清单根据实际供货情况进行规划并替换,同时积累更多物品的英文单词。通过与每家店铺的一名学长进行完整的购物会话来买到商品。同时,另一名学长负责记录账目,账目包括购买物品的数量、金额和各组顾客的英文表达正确率。各店铺均安装摄像头一个,录制购物对话过程,以备学生课后复习观看影像资料,帮助纠错。
3.(5分钟)购买完毕后,各组回到教室,每家店铺的负责学长综合账目数据,向全班汇报各组的英文表达正确率,将各组的语言表达错误记录提交给教师。获得物品的数量和表达正确率影响最终比赛结果。之后,每组有一次与其他组交换物品的机会,需要通过英语会话沟通达成,再次锻炼巩固对话句型。
4.(10分钟)教师提供三台与平面模板格局相同的3D模板教室,学生利用购买所得商品,将教室装扮起来。
【设计意图】以情境真实性为原则,保证活动任务具有自然性和较强的目的性,并将所学知识植根于有效的活动中,从而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合作管理与自我纠正的能力。
步骤二:表达(articulation)
(5分钟)装扮完成后,各组学生结合在制作购物清单时所积累的单词,使用所学句型对装扮好的教室进行介绍,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问题解决策略。表达过程将通过影像记录保存,以便诊断错误和课后复习。教师同时采用网络手段连线幼教专家,专家可远程实时观看学生的展示过程,并给出评价。
【设计意图】该步骤助力学生重新构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成果。
步骤三:反馈(reflection)
(5分钟)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从语言能力角度进行评价,诊断纠正,学生重复练习表达。教师评判语言能力优胜组,给出各组得分。幼教专家基于各组设计理念和问题解决策略,对教室装扮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方反馈,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方法策略上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在合作中诊断错误,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步骤四:探索(exploration)
(课后)学生通过评价环节,提出改进的理念,设立成果目标,记录日志。教师针对学生在步骤一(1、2)和步骤二(2)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对比影像记录,为仍存在语言表达问题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专项辅导,巩固表达能力。完成课程总结并通过语言复测之后,学生利用周末走访当地国际幼儿园,观察教室布置并随堂听课,以一名实习幼教的身份,在国内外专业幼师的指导下,切身体验教室装扮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拓展国际视野,从而验证并完善自己的装扮理念。除此之外,探索环节促进了知识技能的迁移,例如以装扮教室为目的学习制作购物清单,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制订学习计划表有参考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高英语素养和深化对幼师职业的理解为目标,对专业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识别和判断,根据相应职业目标,实践语言与职业技能,鼓励学生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成果与讨论
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技巧与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社会体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英语教材专业化过程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情境真实性原则:有条理、有氛围、有意义、有目的地将现实中的专业主题带入课堂,学生以社会文化为学习背景,遵循特定的准则,塑造观念模式和學习行为,使语言教学职业化,让日常学习符合社会活动流程。若知识技能传授脱离了情境,则传授过程便会呆板无趣,且无法令新知识投入真实应用环境。
2.活动交互性原则:知识习得与职业体验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割裂。师生与生生之间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交换观点,使学习成为活动参与者之间诠释、商议和反馈的过程,让群体劳动成果得以共享。在活动过程中,知识与认知技巧的习得并非旨在意会的单方向传输,而是通过积极参与得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媒介达成合理分配和交互体验,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与评估模式。
3.社会参与性原则:将模拟情境的课堂学习进一步拓展到真实社会背景中的自然学习,把对加深职业技能理解的定位转向对确立学生社会角色的定位,在职业范围内将学生真正塑造成社会的一分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与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知,坚定学生未来从业的信心。
基于以上原则,本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将为未来英语学科专业化改编提供范例和模板,建立现代化人才培养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现因材施教、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2-24.
[2]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J].教育与职业,2019(12):12-18.
[3]刘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究——以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活动指导》为例[J].英语教师,2019(15):122-126.
[4]吴国芬,唐颖,刘兴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幼儿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33-136.
[5]苏宝晖.浅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活动”能力培养[J].海外英语,2020(3):39-40.
[6]陈艳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课堂教法探析[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重庆会场)论文集,2020.
[7]陈韵婷.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幼儿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海外英语,2019(4):185-186.
[8]Collins A, Brown J S,Newman S E.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Technical Report No. 403). BBN Laboratories, Cambridge, MA.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anuary, 1987.
[9]Ghefaili A.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chnology, and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J].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