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25日,是王作尧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王作尧是东莞厚街人,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莞籍的第一个将军。王作尧将军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1935年参加“中国青年同盟”,1934年毕业于广州燕塘军校(后称黄埔军校11期),1936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副司令员。广东解放后,担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广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荣获一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东江纵队唯一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0年7月3日于广州病逝。遗著有《东纵一叶》等。
一、华南敌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始人
1938年1月,王作尧在日寇发动侵略华南战争的前夕,被派回东莞组织抗日武装,担任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宣传委员,领导着分布在东莞、增城城乡的共产党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5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王作尧任宣传部部长兼武装部长,领导着东莞清塘、水乡、东坑三个区委和三个直属支部以及增城仙村的党组织。王作尧亲自领导,以“民众自卫团东莞统率委员会”名誉举办的“抗日自卫团军事干部训练班”,动员各乡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青年200多人参训。训练后派到各乡去组织抗日自卫团,并组织了五个游击小组。同时,又根据省委指示,派党员何与成到“社训总队”任政训员,成立东莞县常备壮丁队,并动员了共产党员工农进步青年118人组成第二中队,共产党员陈昶任中队长,建立党掌握的抗日武装。日寇发动侵略华南战争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立即成立中心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模范壮丁队”,由王作尧任队长。并于10月15日,王作尧亲自率领抗日模范壮丁队150多人开进大岭山,在飞鹅集结全县抗日武装队伍近400人,组成一支150多人的战斗队和民运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东莞抗日常备壮丁队和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在榴花、西湖和白沙打响了抗击日侵略军的枪声。11月20日,东莞县城沦陷后,王作尧率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大岭山以及屏山水口的东宝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元旦,在清溪苦草洞,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东宝联合县委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合,经过整训,成立中共东南特委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增城民众抗日自卫团的仙村雅瑶大队也归建入编,王作尧担任大队长。在东莞、宝安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了解放宝安县城南头的战斗,东宝群众称这支队伍为“老模”,又称“王作尧大队”。
1940年9月,在省委领导下,“王作尧大队”与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于1942年3月成立总队,1943年12月,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委,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部队发展到9个支队,6个独立大队 ,有1.1万人。在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坚持在华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对日伪作战1400余次,成为“华南人民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和华南敌后战场的主力军。
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拓荒人”
1940年8月,东移海陆丰的“三大”和“五大”,根据党中央“5.8”指示,在王作尧率领下,回到惠东宝敌后。10月,“三大”(大队长曾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大王岭村,尹林平对梁鸿钧说:“我们就在这里打出一个新天地。”邬强接着说:“老王(王作尧)两年前就带领抗日模范队,在这里发动群众抗日,他是我们的开荒牛呢。”王作尧率领抗日游击队,三进大岭山,不仅是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拓荒者,现在回到东宝敌后,根据“上下坪”会议的决定,他又率领第五大队(30多人)和周伯明并肩战斗在宝安阳台山一带,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面对3000多日伪军和1000多国民党顽军,打响了首战阳台的战斗,成立中共宝安县工委(王作尧任书记),1941年初,队伍发展到300多人,还组建6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开辟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一起的东宝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在党的领导下的十五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部队发展到1500多人。根据中央“抢救在港的文化界和民主人士”的指示,王作尧亲自指挥从港九到宝安的交通接应和武装警戒,掩护转移。1942年6月在日伪顽的疯狂进攻下,占领了我大岭山以东的中心区。王作尧又同梁鸿钧、杨康华一起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主力大队挺进大岭山中心区,粉碎了敌人“万人扫荡”,重振抗日游击队的军威,同时,为了配合恢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王作尧又带领部分兵力挺进敌后珠三角,亲自担任“中共莞太线敌后工作委员会”书记,争取了驻在厚街的伪军代理团长梁德明率部起义,打断了日伪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包围”的链带。
1944年,根据土洋会议的“八月决议”东江纵队的活动范围要拓展到以罗浮山为中心,全面发展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王作尧带领部队北渡东江创建罗浮山根据地,并亲自指挥横河战斗,保卫中共广东省临委在罗浮山召开的干部扩大会议,东纵司令部移驻罗浮山,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
1945年6月,中央指示要派得力干部率队北上,迎接王震南下支队。王作尧又与杨康华、林锵云率1200人挺进粤北,开创五岭根据地。后因日本投降,南下支队奉命北返,王作尧率部留在粤北地区,进行了一年的艰苦斗争,创建粤赣边游击根据地,一直坚持到胜利北撤山东烟台。中央军委指出,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华南抗日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三、东江纵队唯一“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获得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到北京采访曾生(时任国务院交通部长),他说:“你们要采访东江纵队的战斗,去找王作尧,仗是王作尧指挥打的。”事实上,王作尧率领东江抗日战士“三进大岭山”、“四辟根据地”以及指挥粤北抗日部队“南移北撤”,进行了艰苦的战斗。 1946年6月底,王作尧与曾生等率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王作尧担任华东军政大学第四大队长,1947年5月王作尧调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担任副参谋长,恰逢国民党反动发动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凭美式装备,使我战士受到重大伤亡。王作尧创造了“洞穴工事”,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后向全华野推广,大大减少伤亡,大家称为“王作尧式工事”;战士高兴地说:“这样就不怕老蒋的美式装备了。”1947年12月,和曾生等同志在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广东武装斗争情况,受到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王作尧还到陕北米脂县杨家寨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同志和叶剑英同志等汇报广东工作。1948年5月,叶剑英在西柏坡见到王作尧,要他到陆军大学(后改为华北军政大学)任教育部副部长,当时,没有教材,王作尧把国民党军战俘组织教材编写组,这十多个将官,有真才实学,还真的编出一部分教材来。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了,5月间王作尧被调两广纵队任副司令员,6月,两广纵队奉命扩编至13600人,9月27日纵队到达赣州。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纵队由王作尧、杨康华率领继续南下,为解放广东而战斗。赣州会议上,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意图研究讨论了组织机构和干部配备问题,确定:广东省政府由叶剑英任主席,方方、古大存为副主席,广州市军管会由叶剑英任主任,赖传珠,王作尧为副主任……。这些人事安排,都先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正当王作尧与同志们一起挥师南粤,解放惠州城时,广东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员叶剑英电令:由王作尧副司令带领一个团的兵力进入广州,担任警备广州市的任务。王作尧进入广州后,叶剑英还未到达广州,而这时四野15兵团44军军部已进驻广州各重要机关,广州警备任务由44军负责。(后来,我们查阅了《广州市军管会的布告》落款是主任叶剑英,副主任赖传珠。)
叶剑英司令员到达广州后,调王作尧担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参谋长,王作尧在江防司令部主持部署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司令员洪学智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当时,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20余艘舰艇,盘踞珠江口岛屿,敌我力量悬殊,王作尧运用“孙膑赛马”的典故,采用“以小袭大,以大击小”的战术,并以边纵一支三团副团长林文虎为突击队长,以小艇群为突击小编队,突入港湾,把敌主力舰缠于湾内,掩护我舰艇冲破敌人的巡防线。万山战役的胜利受到毛主席传令嘉奖:“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辉煌的战绩中,王作尧有效的组织工作和战术部署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王作尧历任广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广东省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7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少将军衔,副兵团职。
四、毕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将军
王作尧将军从1936年参加共产党以来,55年如一日,虽经历坎坷,可置个人得失于度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毕生为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
王作尧将军具有坚定的信仰,是无限忠诚于人民的革命家。他历经诬陷,横遭批斗与禁闭,一家七口分散七地,被断绝一切来往,后又被关禁在湖北省当阳长坂坡的荒郊,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有坚定的革命信仰。1954年底,王作尧将军调往北京防空军高级防校学习,然而到了高防校,却分配他任代训练部长,开始对他进行审查,怀疑是“国民党策反对象”,把王作尧当做“控制使用对象”。在武空他有职无权,处处受到排挤,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仍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工作,传授现代化军事知识,各种工作报告都亲自写稿,经常工作到深夜。“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到无休止的迫害,但他坚决地同林彪一伙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硬是没有从王作尧口中捞到半句对不起党的话,在轮番的迫供和辱骂中,王作尧将军以军人的拿枪弄炮的双手,用一根红线在军用挂包上绣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以明其志,以表为人民服务的心不变。
王作尧将军具有坚强的党性,是无限坚强的共产党员。1970年的第一天,王作尧将军被流放到湖北省当阳的穷山僻壤,整整的三年伴着寂寞,但他以当年举枪上大岭山抗日那样的勇气,锻炼身体,勤奋读书。他对何瑛说:“你放心,我会自重不倒,你要熬得住;告诉孩子们不要因为父母蒙难而自暴自弃,更不要做对不起党的事,要奋发做人,永远跟党走,相信革命事业必胜。”王作尧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党性纯真的共产党员。他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和名位高低,都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做一行,精一行,倾注全部心血。1990年6月23日广东省委党史办、省电视台到医院采访王作尧将军,他说:“我在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亲身体会到,党能够领导我们解放全中国,更要相信党也一定能够领导我们建设好社会主义……”。这成了王作尧将军的重要遗言,也是一个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心声。
王作尧将军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无私奉献一生的将军,对王作尧将军漫长的审查,难忍的折磨与迫害,历史终于做出了结论,这是他坚贞不屈斗争的胜利。他不断要求工作,以一生奉献人民。他在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他还像在部队当司令员那样,勤奋工作,早出晚归,深夜批阅文件;常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出现在农村,出现在广州的街头,调查研究,细致地倾听各方面意见和要求,他为人耿直,胸怀坦荡,不避权势,敢于直言不讳,言人之不敢言。他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处处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作风;他蒙受不白之冤,好些同志为他不平,他却说:“参加革命的初衷也并非为名为利”,充分体现将军党性坚强。他胸怀坦荡,磊落光明,作风正派,表里如一,秉性爽直,不存城府,对人诚恳,从善如流,品德高尚,高风亮节。他一生清廉,从不考虑家庭或子女的私利,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解放事业。
王作尧将军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光辉战斗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史册。
(作者系东莞市委党史办原主任、副研究员)
一、华南敌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始人
1938年1月,王作尧在日寇发动侵略华南战争的前夕,被派回东莞组织抗日武装,担任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宣传委员,领导着分布在东莞、增城城乡的共产党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5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王作尧任宣传部部长兼武装部长,领导着东莞清塘、水乡、东坑三个区委和三个直属支部以及增城仙村的党组织。王作尧亲自领导,以“民众自卫团东莞统率委员会”名誉举办的“抗日自卫团军事干部训练班”,动员各乡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青年200多人参训。训练后派到各乡去组织抗日自卫团,并组织了五个游击小组。同时,又根据省委指示,派党员何与成到“社训总队”任政训员,成立东莞县常备壮丁队,并动员了共产党员工农进步青年118人组成第二中队,共产党员陈昶任中队长,建立党掌握的抗日武装。日寇发动侵略华南战争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立即成立中心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模范壮丁队”,由王作尧任队长。并于10月15日,王作尧亲自率领抗日模范壮丁队150多人开进大岭山,在飞鹅集结全县抗日武装队伍近400人,组成一支150多人的战斗队和民运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东莞抗日常备壮丁队和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在榴花、西湖和白沙打响了抗击日侵略军的枪声。11月20日,东莞县城沦陷后,王作尧率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大岭山以及屏山水口的东宝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元旦,在清溪苦草洞,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东宝联合县委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合,经过整训,成立中共东南特委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增城民众抗日自卫团的仙村雅瑶大队也归建入编,王作尧担任大队长。在东莞、宝安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了解放宝安县城南头的战斗,东宝群众称这支队伍为“老模”,又称“王作尧大队”。
1940年9月,在省委领导下,“王作尧大队”与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于1942年3月成立总队,1943年12月,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委,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部队发展到9个支队,6个独立大队 ,有1.1万人。在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坚持在华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对日伪作战1400余次,成为“华南人民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和华南敌后战场的主力军。
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拓荒人”
1940年8月,东移海陆丰的“三大”和“五大”,根据党中央“5.8”指示,在王作尧率领下,回到惠东宝敌后。10月,“三大”(大队长曾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大王岭村,尹林平对梁鸿钧说:“我们就在这里打出一个新天地。”邬强接着说:“老王(王作尧)两年前就带领抗日模范队,在这里发动群众抗日,他是我们的开荒牛呢。”王作尧率领抗日游击队,三进大岭山,不仅是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拓荒者,现在回到东宝敌后,根据“上下坪”会议的决定,他又率领第五大队(30多人)和周伯明并肩战斗在宝安阳台山一带,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面对3000多日伪军和1000多国民党顽军,打响了首战阳台的战斗,成立中共宝安县工委(王作尧任书记),1941年初,队伍发展到300多人,还组建6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开辟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一起的东宝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在党的领导下的十五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部队发展到1500多人。根据中央“抢救在港的文化界和民主人士”的指示,王作尧亲自指挥从港九到宝安的交通接应和武装警戒,掩护转移。1942年6月在日伪顽的疯狂进攻下,占领了我大岭山以东的中心区。王作尧又同梁鸿钧、杨康华一起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主力大队挺进大岭山中心区,粉碎了敌人“万人扫荡”,重振抗日游击队的军威,同时,为了配合恢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王作尧又带领部分兵力挺进敌后珠三角,亲自担任“中共莞太线敌后工作委员会”书记,争取了驻在厚街的伪军代理团长梁德明率部起义,打断了日伪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包围”的链带。
1944年,根据土洋会议的“八月决议”东江纵队的活动范围要拓展到以罗浮山为中心,全面发展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王作尧带领部队北渡东江创建罗浮山根据地,并亲自指挥横河战斗,保卫中共广东省临委在罗浮山召开的干部扩大会议,东纵司令部移驻罗浮山,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
1945年6月,中央指示要派得力干部率队北上,迎接王震南下支队。王作尧又与杨康华、林锵云率1200人挺进粤北,开创五岭根据地。后因日本投降,南下支队奉命北返,王作尧率部留在粤北地区,进行了一年的艰苦斗争,创建粤赣边游击根据地,一直坚持到胜利北撤山东烟台。中央军委指出,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华南抗日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三、东江纵队唯一“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获得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到北京采访曾生(时任国务院交通部长),他说:“你们要采访东江纵队的战斗,去找王作尧,仗是王作尧指挥打的。”事实上,王作尧率领东江抗日战士“三进大岭山”、“四辟根据地”以及指挥粤北抗日部队“南移北撤”,进行了艰苦的战斗。 1946年6月底,王作尧与曾生等率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王作尧担任华东军政大学第四大队长,1947年5月王作尧调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担任副参谋长,恰逢国民党反动发动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凭美式装备,使我战士受到重大伤亡。王作尧创造了“洞穴工事”,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后向全华野推广,大大减少伤亡,大家称为“王作尧式工事”;战士高兴地说:“这样就不怕老蒋的美式装备了。”1947年12月,和曾生等同志在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广东武装斗争情况,受到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王作尧还到陕北米脂县杨家寨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同志和叶剑英同志等汇报广东工作。1948年5月,叶剑英在西柏坡见到王作尧,要他到陆军大学(后改为华北军政大学)任教育部副部长,当时,没有教材,王作尧把国民党军战俘组织教材编写组,这十多个将官,有真才实学,还真的编出一部分教材来。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了,5月间王作尧被调两广纵队任副司令员,6月,两广纵队奉命扩编至13600人,9月27日纵队到达赣州。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纵队由王作尧、杨康华率领继续南下,为解放广东而战斗。赣州会议上,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意图研究讨论了组织机构和干部配备问题,确定:广东省政府由叶剑英任主席,方方、古大存为副主席,广州市军管会由叶剑英任主任,赖传珠,王作尧为副主任……。这些人事安排,都先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正当王作尧与同志们一起挥师南粤,解放惠州城时,广东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员叶剑英电令:由王作尧副司令带领一个团的兵力进入广州,担任警备广州市的任务。王作尧进入广州后,叶剑英还未到达广州,而这时四野15兵团44军军部已进驻广州各重要机关,广州警备任务由44军负责。(后来,我们查阅了《广州市军管会的布告》落款是主任叶剑英,副主任赖传珠。)
叶剑英司令员到达广州后,调王作尧担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参谋长,王作尧在江防司令部主持部署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司令员洪学智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当时,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20余艘舰艇,盘踞珠江口岛屿,敌我力量悬殊,王作尧运用“孙膑赛马”的典故,采用“以小袭大,以大击小”的战术,并以边纵一支三团副团长林文虎为突击队长,以小艇群为突击小编队,突入港湾,把敌主力舰缠于湾内,掩护我舰艇冲破敌人的巡防线。万山战役的胜利受到毛主席传令嘉奖:“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辉煌的战绩中,王作尧有效的组织工作和战术部署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王作尧历任广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广东省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7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少将军衔,副兵团职。
四、毕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将军
王作尧将军从1936年参加共产党以来,55年如一日,虽经历坎坷,可置个人得失于度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毕生为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
王作尧将军具有坚定的信仰,是无限忠诚于人民的革命家。他历经诬陷,横遭批斗与禁闭,一家七口分散七地,被断绝一切来往,后又被关禁在湖北省当阳长坂坡的荒郊,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有坚定的革命信仰。1954年底,王作尧将军调往北京防空军高级防校学习,然而到了高防校,却分配他任代训练部长,开始对他进行审查,怀疑是“国民党策反对象”,把王作尧当做“控制使用对象”。在武空他有职无权,处处受到排挤,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仍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工作,传授现代化军事知识,各种工作报告都亲自写稿,经常工作到深夜。“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到无休止的迫害,但他坚决地同林彪一伙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硬是没有从王作尧口中捞到半句对不起党的话,在轮番的迫供和辱骂中,王作尧将军以军人的拿枪弄炮的双手,用一根红线在军用挂包上绣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以明其志,以表为人民服务的心不变。
王作尧将军具有坚强的党性,是无限坚强的共产党员。1970年的第一天,王作尧将军被流放到湖北省当阳的穷山僻壤,整整的三年伴着寂寞,但他以当年举枪上大岭山抗日那样的勇气,锻炼身体,勤奋读书。他对何瑛说:“你放心,我会自重不倒,你要熬得住;告诉孩子们不要因为父母蒙难而自暴自弃,更不要做对不起党的事,要奋发做人,永远跟党走,相信革命事业必胜。”王作尧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党性纯真的共产党员。他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和名位高低,都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做一行,精一行,倾注全部心血。1990年6月23日广东省委党史办、省电视台到医院采访王作尧将军,他说:“我在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亲身体会到,党能够领导我们解放全中国,更要相信党也一定能够领导我们建设好社会主义……”。这成了王作尧将军的重要遗言,也是一个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心声。
王作尧将军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无私奉献一生的将军,对王作尧将军漫长的审查,难忍的折磨与迫害,历史终于做出了结论,这是他坚贞不屈斗争的胜利。他不断要求工作,以一生奉献人民。他在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他还像在部队当司令员那样,勤奋工作,早出晚归,深夜批阅文件;常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出现在农村,出现在广州的街头,调查研究,细致地倾听各方面意见和要求,他为人耿直,胸怀坦荡,不避权势,敢于直言不讳,言人之不敢言。他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处处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作风;他蒙受不白之冤,好些同志为他不平,他却说:“参加革命的初衷也并非为名为利”,充分体现将军党性坚强。他胸怀坦荡,磊落光明,作风正派,表里如一,秉性爽直,不存城府,对人诚恳,从善如流,品德高尚,高风亮节。他一生清廉,从不考虑家庭或子女的私利,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解放事业。
王作尧将军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光辉战斗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史册。
(作者系东莞市委党史办原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