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月18日-20日调研时表示。“稳增长”首次被明确提出并放在重要位置,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增长之忧。
4月经济加速回落,在出口下降投资不振的情况下,市场认为二季度GDP增速将“破八”。
由于货币政策见效较慢,经济的托底可能更多还要靠财政政策。节能家电补贴的消费刺激政策已经启动,效果如何呢?在消费和投资领域还有哪些有效的刺激手段?除了进一步扩大消费刺激的范围,经济学家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可能还得靠基建投资。
消费托底
从经济长周期看,要扭转经济,可能需要根本性的改革。而短期内若要给下滑的经济垫一块海绵,货币政策恐难有作为,只能靠财政刺激托底。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363亿元财政补贴,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以扩大内需,推动节能减排,或将给消费带来一些支持。
自2011年底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退出后,家电消费遭遇寒冬。一季度家电整体消费疲软,是行业收入大幅下滑(接近2009年一季度最低点)的重要原因。相比过去以旧换新及节能惠民政策,此次补贴总额高、时间短(以往历时两年左右),优惠幅度更大。
补贴政策固然利好,关键是这300多亿元的补贴能起多大作用?经济学家颇有异议。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汤云飞认为,按过去的经验,以12%—13%的补贴率计算(降价12%-13%),363亿元的补贴能拉动约3000亿元的额外消费,相当于GDP的0.6%,如果排除挤出效应,那么,这个额外的消费可能拉动GDP约0.3-0.4个百分点,有助于消费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但如果产生的3000亿元产品能否全部销售出去是个问题,且相比目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年大概是19万亿元左右的量级,300多亿元的补贴还难以起到大的作用。”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彪提出了一些疑问。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主管石磊则认为,这一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目前家电行业库存较高,不太景气,此次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家电企业去库存,但恐怕在GDP上无法体现。
在投资下滑、出口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成为最后一剂良药。海通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表示,2012年消费看点在于政策。政策重点支持汽车、家电等领域的节能、节水、低排放的产品的消费。而此次财政补贴已经有所涉及。
李明亮认为,增加消费仍有招可寻,可以扩大政策支持的行业范围,如除了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之外,还可以扩大至家政、养老、教育、保健、大众餐饮等服务消费。
而完善政策支持的方式则包括:大众消费品减税,逐步降低消费税率;在支持的商品和服务领域,消费税先征后退;消费对象属于政策支持范围,通过贴息方式扩大消费需求。
投资还得靠基建
经济放缓已成共识,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保增长。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若要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最有效的手段恐怕还得靠基建投资。
石磊告诉本刊记者,当前问题的关键是需求端,若要避免经济短期快速下滑,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基建。私人投资下滑,必须以政府投资来对冲,若非有5000亿-10000亿元刺激,GDP恐怕难有起色。但这都是负债式增长,最根本的途径仍旧要靠改革。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认为,中国基建领域建设空间很大。虽然中国在基建方面大举投入,但城市化率仍只有50%左右,而且许多基建领域(即便是铁路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所以建设空间仍然可观。发改委也将以较快的速度批准新投资项目。新开工和在建项目,特别是铁路和城际交通等广义基建领域,获得更多资金至关重要。
徐彪也认为,要扭转总需求下行的趋势,补贴和减税只能起间接作用,投资才能起直接作用。基建进一步启动的概率很大,预计6月份很可能会结束投资下行走势,如果达到数千亿元刺激规模,应该会有一定效果。
把投资项目前移,短期内可以拉高经济,但一旦松手,经济又会再次下来。徐彪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法,“可以通过央企和地方政府合作来增加投资,这样既可以绕开地方债务问题,还可以通过央企借钱解决资金问题。”
相对于上述专家的加大基建投资建议,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并不赞同,“基建投资已经不像前几年,由于存在很多闲置产能,并且政府也缺钱,基建恐怕很难搞上去。目前GDP仍在7.5%之上,在可容忍范围之内,现在关键问题是欧洲,中国政府能不动就不动。”
4月经济加速回落,在出口下降投资不振的情况下,市场认为二季度GDP增速将“破八”。
由于货币政策见效较慢,经济的托底可能更多还要靠财政政策。节能家电补贴的消费刺激政策已经启动,效果如何呢?在消费和投资领域还有哪些有效的刺激手段?除了进一步扩大消费刺激的范围,经济学家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可能还得靠基建投资。
消费托底
从经济长周期看,要扭转经济,可能需要根本性的改革。而短期内若要给下滑的经济垫一块海绵,货币政策恐难有作为,只能靠财政刺激托底。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363亿元财政补贴,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以扩大内需,推动节能减排,或将给消费带来一些支持。
自2011年底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退出后,家电消费遭遇寒冬。一季度家电整体消费疲软,是行业收入大幅下滑(接近2009年一季度最低点)的重要原因。相比过去以旧换新及节能惠民政策,此次补贴总额高、时间短(以往历时两年左右),优惠幅度更大。
补贴政策固然利好,关键是这300多亿元的补贴能起多大作用?经济学家颇有异议。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汤云飞认为,按过去的经验,以12%—13%的补贴率计算(降价12%-13%),363亿元的补贴能拉动约3000亿元的额外消费,相当于GDP的0.6%,如果排除挤出效应,那么,这个额外的消费可能拉动GDP约0.3-0.4个百分点,有助于消费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但如果产生的3000亿元产品能否全部销售出去是个问题,且相比目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年大概是19万亿元左右的量级,300多亿元的补贴还难以起到大的作用。”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彪提出了一些疑问。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主管石磊则认为,这一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目前家电行业库存较高,不太景气,此次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家电企业去库存,但恐怕在GDP上无法体现。
在投资下滑、出口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成为最后一剂良药。海通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表示,2012年消费看点在于政策。政策重点支持汽车、家电等领域的节能、节水、低排放的产品的消费。而此次财政补贴已经有所涉及。
李明亮认为,增加消费仍有招可寻,可以扩大政策支持的行业范围,如除了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之外,还可以扩大至家政、养老、教育、保健、大众餐饮等服务消费。
而完善政策支持的方式则包括:大众消费品减税,逐步降低消费税率;在支持的商品和服务领域,消费税先征后退;消费对象属于政策支持范围,通过贴息方式扩大消费需求。
投资还得靠基建
经济放缓已成共识,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保增长。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若要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最有效的手段恐怕还得靠基建投资。
石磊告诉本刊记者,当前问题的关键是需求端,若要避免经济短期快速下滑,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基建。私人投资下滑,必须以政府投资来对冲,若非有5000亿-10000亿元刺激,GDP恐怕难有起色。但这都是负债式增长,最根本的途径仍旧要靠改革。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认为,中国基建领域建设空间很大。虽然中国在基建方面大举投入,但城市化率仍只有50%左右,而且许多基建领域(即便是铁路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所以建设空间仍然可观。发改委也将以较快的速度批准新投资项目。新开工和在建项目,特别是铁路和城际交通等广义基建领域,获得更多资金至关重要。
徐彪也认为,要扭转总需求下行的趋势,补贴和减税只能起间接作用,投资才能起直接作用。基建进一步启动的概率很大,预计6月份很可能会结束投资下行走势,如果达到数千亿元刺激规模,应该会有一定效果。
把投资项目前移,短期内可以拉高经济,但一旦松手,经济又会再次下来。徐彪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法,“可以通过央企和地方政府合作来增加投资,这样既可以绕开地方债务问题,还可以通过央企借钱解决资金问题。”
相对于上述专家的加大基建投资建议,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并不赞同,“基建投资已经不像前几年,由于存在很多闲置产能,并且政府也缺钱,基建恐怕很难搞上去。目前GDP仍在7.5%之上,在可容忍范围之内,现在关键问题是欧洲,中国政府能不动就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