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皇岛海之蓝歌舞团演出有限公司 066000)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尚德义先生的声乐作品中花腔技法的创作特征,即花腔技法与歌曲内容的完美统一,对传统作曲技法的突破与创新,对民族音调的继承与发展,对现代技法的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 尚德义;花腔技法;创作特征
一、花腔技法与歌曲内容的统一
花腔是旋律的华彩,是声乐艺术吸收了器乐化旋律的一些特点而形成的。但正是由于花腔艺术本身具有高度的技巧性, 所以曾出现过脱离歌曲内容,过分炫耀技巧的倾向, 这是导致花腔艺术在欧洲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用花腔技法表现激动地心情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王倬词) 中,因为要刻画聋哑人的形象, 表现聋哑人打开喉咙歌唱的激动心情, 花腔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歌曲用“啊”( 连音或断奏) 来表达歌词所不能表达的情绪。纵观全曲, 从歌词的词意来看, “无声世界春雷炸”应该是全曲的高潮, 但实际上, 它只是被作曲家安排为高潮的开端, 其后以“啊”开始的无词部分, 在五小节的花腔音乐的情绪不断向上推进之后, 所唱出的“东方红”一句, 使音乐进入了另一高潮。
2、用花腔技法表现青春活力
作者在《青春的足迹》中为了更好地表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青春活力, 花腔的运用又有独到之处。作者善于在必要时甩开歌词, 运用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独立的花腔乐段, 使感情得到尽情的发挥。
3、用花腔表现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风圆舞曲》是创作于上个世纪80 年代的第一首花腔歌曲,那时, 中国刚迎来改革发展的好时期, 人们的心中充满着春天一样的生机。其花腔的表现手法又不同于其它作品,花腔的旋律以高音区的同音重复为主, 听起来“如乌声缨缨、似春风徐徐”。尚德义选择春天的气象、景物为题材, 用委婉的转调、精致的花腔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使人们从心底里感到欢快舒畅。[3]
二、对传统作曲技法的创新与补充
花腔声乐艺术是从18世纪从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通过歌剧传入我国。它的作品风格、写作技法与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的风格与技法有许多不同之处, 要想使之在中国乐坛的百花园中盛开, 就必须有分析、有选择地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 在我国传统作曲法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走自己的花腔歌曲创作道路。
1、运用花腔顿音
比如, 他在《春姑娘》(吕金藻词)中为表现“春姑娘” 重新回到自己身旁的幸福和欢乐心情而精心设计的一个“啊”的旋律。
这段旋律如果把其中的两个顿音去掉, 就是传统作曲法的节奏重复。作者在这里吸收了欧洲的花腔技法, 将其中的两个音加上了顿音的演唱技巧, 使这段旋律增加了欢乐的情绪和明亮的色彩。
2、将连音的模进改用花腔
作者在《伟大祖国跨上了时代的骏马》(吕金藻词)中, 为表现伟大祖国的四化美景即将来临时的欢乐心情, 写出了这样一段旋律:这段旋律如果去掉花腔的技法, 用传统歌曲写作技法去看它, 它就是下行二度模进和紧缩模进。但是作曲家作者把传统旋律花腔化, 给它斌于了新的生命。
3、将歌曲中的笑声与花腔巧妙结合
在幽默的讽刺花腔歌曲《有位同志最会笑》中,为了塑造一个善于阿懊奉迎的人物形象, 作者尝试运用花腔技法, 通过不同的“ 笑声” 来体现。音乐主题一开始, 作者就把笑声与花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对民族音调的继承与发展
尚德义在他的花腔歌曲创作中关注到了这一点。为了解决花腔歌曲的中国风格问题, 尚德义吸取了民间音乐中的花腔因素, 把花腔的技艺非常自然地运用于各地域民歌音调中, 使音乐旋律的发展更加灵活自如, 更加生动精巧富有表现力。尚德义选择的题材积极向上, 不但具有现实意义, 与时代保持一致, 而且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 与老百姓的审美习惯相一致。他曾说过:“没有好的题材,我轻易不创作。尚德义先生在创作中表现民族特色时并不仅仅是写出一般的民歌味、民歌风, 而是将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因素与花腔这一创作手法灵活地结合在一起, 经过吸收消化后推陈出新, 创作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最终使每一首作品中所蕴涵的不同地域、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1、将彝族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与西洋花腔技法有机结合
《火把节的欢乐》是尚德义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彝族最隆重、最欢快的节日——火把节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一开始就以欢快婉转的和弦分解旋律, 动感活泼的切分节奏, 将彝族人民欢庆佳节的心情表露无余。[8]切分节奏是彝族民歌中常用的节奏型, 这一节奏型的运用使彝族民歌曲调时起时伏, 具有欢快俏皮、轻盈优美的特点。“彝家心中的欢乐, 白天装不下, 在这银色的月光下才点燃火把。”欢快的音调, 轻松的节奏, 轻盈优美,欢乐俏皮, 体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像点燃的火把, 亮堂堂, 红彤彤。
2、用花腔补充维吾尔族民歌的歌词,升华歌曲感情
《七月的草原》是近年來在歌坛中广为流传的一首作品, 尚德义用极具维吾尔族音乐特色的节奏和旋律, 生动地刻画出了夏天美丽的草原和草原上牧民的幸福生活。花腔技法的运用与歌词十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让演唱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幅美丽的“草原生活图”。歌词本身的表达是有局限的, 花腔补充了歌词, 升华了感情。
3、运用花腔展现哈萨克民歌的艺术美感和时代气息
《牧笛》是一首哈萨克民族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 作品运用哈萨克族音乐的素材, 描绘了草原牧民迎着晚霞放牧归来的喜悦心情和安宁祥和的生活, 歌词蕴含诗情画意, 是一部“音诗”般的作品。作曲家看中的是这首短小精悍的歌词的意境, 以及在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 牧笛音调自由翻飞所提供给花腔音乐充分发挥的可能性, 从而成功地创作出了这首旋律清晰、结构严谨、艺术感染力强的花腔歌曲。
四、对西洋作曲技法的借鉴与应用
1、巧妙地运用转调。
尚德义还善于将外来的音乐手法与民族旋律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且结合得那样自然和妥切。歌曲《春风圆舞曲》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反映了各行各业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歌曲中多次运用转调,用不同色彩的调性变换手法, 勾画出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生动画面。
2、运用现代和声技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歌曲《春姑娘》主要反映了三中全会以来, 人们对安定团结局面的向往,音乐开始是深沉的, 当春天又返回人间, 音乐转为欢乐而富有幸福感。作者精心设计的花腔旋律, 充分表现了人们这种无比激动的情绪。在结尾处, 旋律半音上行, 而伴奏的和声则是主一下属一重下属一二重下属一主, 充分显示了现代和声技法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 尚德义教授的花腔歌曲创作, 在继承与借鉴方面做到了继承民族风格而不落俗套, 借鉴欧洲技法而不离风格。正如著名作曲家丁鸣先生指出:尚德义的花腔歌曲创作在我国具有开拓意义, 其难能可贵之处, 是他在我国花腔歌曲还甚少的情况下, 大胆地借鉴吸收外国花腔音乐中有益的东西,通过认真学习外国花腔典范作品,把花腔艺术形式、技巧、风格、语言的特点和长处, 同表现与之相应、相吻合的新生活题材内容, 巧妙地统一起来, 从而塑造了生动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尚德义.夯筑生命的城垛[J].藝圃,1996(3、4) :80- 81.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尚德义先生的声乐作品中花腔技法的创作特征,即花腔技法与歌曲内容的完美统一,对传统作曲技法的突破与创新,对民族音调的继承与发展,对现代技法的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 尚德义;花腔技法;创作特征
一、花腔技法与歌曲内容的统一
花腔是旋律的华彩,是声乐艺术吸收了器乐化旋律的一些特点而形成的。但正是由于花腔艺术本身具有高度的技巧性, 所以曾出现过脱离歌曲内容,过分炫耀技巧的倾向, 这是导致花腔艺术在欧洲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用花腔技法表现激动地心情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王倬词) 中,因为要刻画聋哑人的形象, 表现聋哑人打开喉咙歌唱的激动心情, 花腔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歌曲用“啊”( 连音或断奏) 来表达歌词所不能表达的情绪。纵观全曲, 从歌词的词意来看, “无声世界春雷炸”应该是全曲的高潮, 但实际上, 它只是被作曲家安排为高潮的开端, 其后以“啊”开始的无词部分, 在五小节的花腔音乐的情绪不断向上推进之后, 所唱出的“东方红”一句, 使音乐进入了另一高潮。
2、用花腔技法表现青春活力
作者在《青春的足迹》中为了更好地表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青春活力, 花腔的运用又有独到之处。作者善于在必要时甩开歌词, 运用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独立的花腔乐段, 使感情得到尽情的发挥。
3、用花腔表现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风圆舞曲》是创作于上个世纪80 年代的第一首花腔歌曲,那时, 中国刚迎来改革发展的好时期, 人们的心中充满着春天一样的生机。其花腔的表现手法又不同于其它作品,花腔的旋律以高音区的同音重复为主, 听起来“如乌声缨缨、似春风徐徐”。尚德义选择春天的气象、景物为题材, 用委婉的转调、精致的花腔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使人们从心底里感到欢快舒畅。[3]
二、对传统作曲技法的创新与补充
花腔声乐艺术是从18世纪从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通过歌剧传入我国。它的作品风格、写作技法与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的风格与技法有许多不同之处, 要想使之在中国乐坛的百花园中盛开, 就必须有分析、有选择地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 在我国传统作曲法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走自己的花腔歌曲创作道路。
1、运用花腔顿音
比如, 他在《春姑娘》(吕金藻词)中为表现“春姑娘” 重新回到自己身旁的幸福和欢乐心情而精心设计的一个“啊”的旋律。
这段旋律如果把其中的两个顿音去掉, 就是传统作曲法的节奏重复。作者在这里吸收了欧洲的花腔技法, 将其中的两个音加上了顿音的演唱技巧, 使这段旋律增加了欢乐的情绪和明亮的色彩。
2、将连音的模进改用花腔
作者在《伟大祖国跨上了时代的骏马》(吕金藻词)中, 为表现伟大祖国的四化美景即将来临时的欢乐心情, 写出了这样一段旋律:这段旋律如果去掉花腔的技法, 用传统歌曲写作技法去看它, 它就是下行二度模进和紧缩模进。但是作曲家作者把传统旋律花腔化, 给它斌于了新的生命。
3、将歌曲中的笑声与花腔巧妙结合
在幽默的讽刺花腔歌曲《有位同志最会笑》中,为了塑造一个善于阿懊奉迎的人物形象, 作者尝试运用花腔技法, 通过不同的“ 笑声” 来体现。音乐主题一开始, 作者就把笑声与花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对民族音调的继承与发展
尚德义在他的花腔歌曲创作中关注到了这一点。为了解决花腔歌曲的中国风格问题, 尚德义吸取了民间音乐中的花腔因素, 把花腔的技艺非常自然地运用于各地域民歌音调中, 使音乐旋律的发展更加灵活自如, 更加生动精巧富有表现力。尚德义选择的题材积极向上, 不但具有现实意义, 与时代保持一致, 而且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 与老百姓的审美习惯相一致。他曾说过:“没有好的题材,我轻易不创作。尚德义先生在创作中表现民族特色时并不仅仅是写出一般的民歌味、民歌风, 而是将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因素与花腔这一创作手法灵活地结合在一起, 经过吸收消化后推陈出新, 创作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最终使每一首作品中所蕴涵的不同地域、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1、将彝族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与西洋花腔技法有机结合
《火把节的欢乐》是尚德义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彝族最隆重、最欢快的节日——火把节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一开始就以欢快婉转的和弦分解旋律, 动感活泼的切分节奏, 将彝族人民欢庆佳节的心情表露无余。[8]切分节奏是彝族民歌中常用的节奏型, 这一节奏型的运用使彝族民歌曲调时起时伏, 具有欢快俏皮、轻盈优美的特点。“彝家心中的欢乐, 白天装不下, 在这银色的月光下才点燃火把。”欢快的音调, 轻松的节奏, 轻盈优美,欢乐俏皮, 体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像点燃的火把, 亮堂堂, 红彤彤。
2、用花腔补充维吾尔族民歌的歌词,升华歌曲感情
《七月的草原》是近年來在歌坛中广为流传的一首作品, 尚德义用极具维吾尔族音乐特色的节奏和旋律, 生动地刻画出了夏天美丽的草原和草原上牧民的幸福生活。花腔技法的运用与歌词十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让演唱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幅美丽的“草原生活图”。歌词本身的表达是有局限的, 花腔补充了歌词, 升华了感情。
3、运用花腔展现哈萨克民歌的艺术美感和时代气息
《牧笛》是一首哈萨克民族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 作品运用哈萨克族音乐的素材, 描绘了草原牧民迎着晚霞放牧归来的喜悦心情和安宁祥和的生活, 歌词蕴含诗情画意, 是一部“音诗”般的作品。作曲家看中的是这首短小精悍的歌词的意境, 以及在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 牧笛音调自由翻飞所提供给花腔音乐充分发挥的可能性, 从而成功地创作出了这首旋律清晰、结构严谨、艺术感染力强的花腔歌曲。
四、对西洋作曲技法的借鉴与应用
1、巧妙地运用转调。
尚德义还善于将外来的音乐手法与民族旋律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且结合得那样自然和妥切。歌曲《春风圆舞曲》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反映了各行各业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歌曲中多次运用转调,用不同色彩的调性变换手法, 勾画出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生动画面。
2、运用现代和声技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歌曲《春姑娘》主要反映了三中全会以来, 人们对安定团结局面的向往,音乐开始是深沉的, 当春天又返回人间, 音乐转为欢乐而富有幸福感。作者精心设计的花腔旋律, 充分表现了人们这种无比激动的情绪。在结尾处, 旋律半音上行, 而伴奏的和声则是主一下属一重下属一二重下属一主, 充分显示了现代和声技法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 尚德义教授的花腔歌曲创作, 在继承与借鉴方面做到了继承民族风格而不落俗套, 借鉴欧洲技法而不离风格。正如著名作曲家丁鸣先生指出:尚德义的花腔歌曲创作在我国具有开拓意义, 其难能可贵之处, 是他在我国花腔歌曲还甚少的情况下, 大胆地借鉴吸收外国花腔音乐中有益的东西,通过认真学习外国花腔典范作品,把花腔艺术形式、技巧、风格、语言的特点和长处, 同表现与之相应、相吻合的新生活题材内容, 巧妙地统一起来, 从而塑造了生动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尚德义.夯筑生命的城垛[J].藝圃,1996(3、4)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