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近年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主持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开始提高自身的专业本领,创新自身的语言特色,改变自身的形象风格等,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更要培养自身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学会将自身感受、情绪、表达等与节目融为一体,从而呈现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因此,研究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话语样态呈现出的多样性,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也可以让生活服务类主持人更好地适应传媒市场的需求,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融媒体;主持人;话语样态;生活服务类节目;《文化印记》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212-03
一、前言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近年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客户端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这无疑给传统节目主持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对于观众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新旧媒体的融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节目相继推出,人们的观看选择由以往的较为单一变得越来越丰富,观看时间和地点也从相对固定的场所变成了随时随地。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在融媒体大环境下,要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优质节目,留住观众,就必须探索话语样态的创新,走出一条多样化的道路。本文以《文化印记》为例,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萌芽和发展,并且就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进行重要分析,探究當前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生活服务类节目及其主持的发展演变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传播知识、指导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节目形式。“改革开放后,电视社会生活节目从栏目化到频道化,从全面普罗大众到关注分众小众,从注重宣传宣讲到更多服务分享,从严谨正统到轻松娱乐,从缺乏时效性到‘第一时间’的恰切应对,从‘我’播‘你’看、‘我’教‘你’学到观众全方位参与传播等。”[1]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作思维、传播观念、内容选择、结构样态、主持方式等等,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变化。
(一)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兴起期。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逐步栏目化,而所谓栏目化,是指将电视节目分为多个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使其具有固定的名称、标志、片头曲和时间长度,并在固定时间段进行播出。这样一来,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题更加统一,而固定的播出时间和固定的节目主持人使观众形成了契约意识,巩固了节目的收视群体,也为日后其他类型节目的栏目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央视于1983年元旦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我国最早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为您服务》,在将其设立为固定栏目的同时,还设置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沈力。自此,以沈力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用平常生活化的口语和广大观众朋友交谈互动,而沈力也因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诚朴实的主持风格,很快成了广大观众的知心朋友甚至是亲人。
(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期。由于当时国家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电视行业也开始变革。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求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节奏,逐渐显现出了专业化、对象化、服务性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也逐渐鲜明起来,主要代表有1996年7月1日央视推出的杂志型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该节目一推出就因其新颖的节目形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文清也因平民化的姿态、口语化的表达和自身干练的主持风格被广大观众熟知。此时,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有的观众甚至会因为喜爱某节目的主持人而固定收看某节目。
(三)21世纪初至现在
21世纪,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正式进入繁荣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变,电视媒体和电视节目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被划分入相应的电视频道,这不仅可以使生活服务类节目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也可以满足不同观众更加个性化的观看需求。到了今天,“传播技术与手段迅猛发展,电视专业频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电视社会生活节目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服务也更微观、更具体。同时,电视观众个性化、个体化的需求逐渐彰显,电视社会生活节目对观众的设定也逐渐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传播内容与形式逐渐多样化”[1]58。例如,定位于生活服务类的专业化频道旅游卫视、江苏靓妆频道、中华美食频道、孕育指南频道、围棋频道等。
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媒介更加多元,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更加多样化,话语样态也逐渐增多。例如,河北卫视和安徽连接传媒共同打造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家政女皇》,率先用综艺的形式对节目进行包装,采用内外景结合的方式,充分引入娱乐元素,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小窍门;再如,在《文化印记》节目中,主持人走出演播室,用风趣幽默的口语化表达带观众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和受众的需求
“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同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2]与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单一媒介传播不同,融媒体使各种媒介载体实现了互补性的整合,实现了资源、内容、传播的互相联动和融通,有利于发挥多种媒介的优势,深刻地影响了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内容创作主体也不再是以往较为单一的播音员、主持人等,媒体工作者向着平民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内容创作者多元化
如今,随着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平台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领域的不断发展,众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涌现出来。在抖音、快手、蜻蜓FM等平台上,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音视频剪辑加工,就可以快速制作完成一期音视频节目,内容创作者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且其创作的内容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且短小精悍。而从有声语言表达创作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平台上的一些内容创作者虽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但却丰富了内容创作的主体,对比以往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离观众更近甚至就是观众本身,因此他们具有多样化和平民化的特点。
(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
以央视和各省级卫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以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和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共同形成了现在的媒体环境,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海量化的特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关的节目和内容进行观看。这促使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开始关注受众的观看需求,而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转变则是适应和满足受众更高需求的充分条件。
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内容创作主体的语言更加平易近人、轻松活泼。这要求生活服务类主持人在充分了解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基础上,用多样化的话语样态激发受众观看节目的兴趣和热情,引发与受众的共鸣,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四、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
“话语样态由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结合而成。在实际使用中,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是融为一体的,四种话语样式与四種话语体式结合就形成了十六种基本的话语样态,而这十六种样态在不同的栏目中,在不同的内容、语体、栏目风格、传播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又会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话语样态。”因此,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受众越观看需求的不断提高,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必须丰富话语样态,更好地适应传媒市场,增强大众传播的效果。
(一)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话语样式的融合
“话语样式是指话语的基本态势和主要形式。经过广播电视语言多年的实践,根据诸多播音艺术家的有声语言创作历程,结合历代语言艺术风格的梳理,话语样式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即宣读式、朗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3]35在节目当中,并不是只能使用特定的某一种样式,而是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这四种样式进行表达。例如,在《文化印记》节目当中,主持人主要采用讲解式与谈话式的话语样式。在第一板块文化历史的讲述中,主持人采用讲解式的话语样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建筑的历史故事,值得观众细细咀嚼和认真品味;而在第三板块知识趣味问答环节当中,主持人主要采用谈话式的话语样式,语言亲切随和,仿佛在生活中跟自己的老朋友聊家常一般,有利于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二)不同语境中生成新的话语样态
“语境是有声语言产生、交流和传播的背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有声语言的功能。不同的语境下,播音主体会转变播音状态,在某一话语样式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或高雅庄重,或平实正规,形成丰富多样的话语样态。”[4]同一话语样式,内容创作主体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和自己表达的需要形成不同的话语样态。拿讲解式来说,既可以高雅郑重地讲解,也可以平实正规地讲解,还可以通俗灵动地讲解和消闲自在地讲解。由此可见,在内容创作者的表达过程中,话语样式与语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融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话语样态。例如,在《文化印记》节目当中,第一板块讲述历史故事或史实时,可以平实正规地进行讲解;在讲述马宝三私塾读书的故事时,可以通俗灵动地讲解。
(三)主持人实时互动能力不断增强,广泛运用交谈式话语
“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加之其具有实时交互的特点,受众的互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媒体节目中很好地为受众和播音员、主持人搭建了多个实时互动平台,增强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嘉宾的互动能力,进而使交谈式的话语样式得到了广泛运用。”[3]62以央视为主导的一些电视节目常常将微信公众号留言、视频现场互动等形式融入节目。例如,在《中国舆论场》中,鲁健经常以亲近幽默的交谈式话语样式与在线观众和现场嘉宾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连接场内和场外,实现多屏幕之间的联动,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再如,在《文化印记》节目第三板块的知识问答环节当中,主持人现场连线热心观众,参与有关历史文化的知识趣味问答,不但丰富了节目本身的形式,也很好地达到了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目的。
五、话语样态多样性发展的问题和思考
(一)同质化
研究国内现有的一些生活服务类节目,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在内容和主题的选择上都趋于一致。某一类型的节目火了,各大卫视就会争相推出类似的节目,虽然节目的外在形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内容相似度较高,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降低了此类节目的竞争力。
为了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不断发生,可以积极利用话语样式的融合,探索出更加多姿多彩的话语样态。而在内容和选题设置上,也应当关注时下热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依托明星效应,邀请歌手、网络红人等作为节目嘉宾,增强节目对大众的吸引力和新鲜感。
(二)低俗媚俗化
近年来,很多节目随意篡改或恶搞一些历史人物或史实,用恶趣味吸引观众,但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并且也不利于历史文化的正确传播。
因此,生活服务类的历史文化节目,应当将创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向观众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普及历史知识,尽可能地向观众呈现真实且完整的历史。同时,还要提升主持人和内容创作主体的专业素养,做好相关功课,真正实现话语样态之间的转变,为观众树立正确的认知。还可以聘请相关的历史专家为节目的内容作适当补充,进一步提高节目的专业性、知识性等,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缺少语言规范
在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播出的节目,往往不会受到太多制度方面的限制,“在新媒体节目当中,主持人的语言样式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更加灵活,主持人的随意性更强。虽然新媒体节目的把关较为宽松,但是主持人在选择话语内容还有表达形式时要把握好尺度,如果超出了这个尺度,言论过于自由,就会缺少规范,从而对节目造成不好的影响”[5]。毕竟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只要播出就会得到受众的关注,如果其中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被青少年群体模仿和学习,将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正能量的传播。
因此,广电部门可以对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节目出台相关的规定,以此规范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同时主持人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在合适的尺度范围内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
(四)增强传播效果
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大众打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自媒体平台推出的节目内容短小,方便观看,对时长固定、播出时间固定的传统媒体节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了传统媒体节目的传播效果。
因此,生活服务类节目应当积极创新,运用微博、微信、绿洲等新媒体平台增强自身的宣传影响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央视《新闻联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与收看节目的观众建立联系,更好地了解其感兴趣的节目内容,从而打造优秀节目品牌。
六、结语
笔者通过阅读和学习相关参考文献,结合生活服务类节目《文化印记》,对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当下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其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只有不断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而生活服務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新兴媒体节目的主持人还是传统媒体节目的主持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规范语言习惯,积极探索话语样态多样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29.
[2] 吴茜茜.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风格创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145.
[3] 宋鑫鑫.论网络传播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话语样式的革新[J].传媒论坛,2019,2(16):76,78.
[4] 董鹤游.电视播音的话语样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 杨婷婷.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样式浅析[J].戏剧之家,2017(11):153.
作者简介:郭新卓(2000—),男,山东聊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节目主持。
关键词:融媒体;主持人;话语样态;生活服务类节目;《文化印记》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212-03
一、前言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近年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客户端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这无疑给传统节目主持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对于观众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新旧媒体的融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节目相继推出,人们的观看选择由以往的较为单一变得越来越丰富,观看时间和地点也从相对固定的场所变成了随时随地。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在融媒体大环境下,要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优质节目,留住观众,就必须探索话语样态的创新,走出一条多样化的道路。本文以《文化印记》为例,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萌芽和发展,并且就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进行重要分析,探究當前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生活服务类节目及其主持的发展演变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传播知识、指导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节目形式。“改革开放后,电视社会生活节目从栏目化到频道化,从全面普罗大众到关注分众小众,从注重宣传宣讲到更多服务分享,从严谨正统到轻松娱乐,从缺乏时效性到‘第一时间’的恰切应对,从‘我’播‘你’看、‘我’教‘你’学到观众全方位参与传播等。”[1]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作思维、传播观念、内容选择、结构样态、主持方式等等,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变化。
(一)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兴起期。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逐步栏目化,而所谓栏目化,是指将电视节目分为多个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使其具有固定的名称、标志、片头曲和时间长度,并在固定时间段进行播出。这样一来,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题更加统一,而固定的播出时间和固定的节目主持人使观众形成了契约意识,巩固了节目的收视群体,也为日后其他类型节目的栏目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央视于1983年元旦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我国最早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为您服务》,在将其设立为固定栏目的同时,还设置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沈力。自此,以沈力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用平常生活化的口语和广大观众朋友交谈互动,而沈力也因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诚朴实的主持风格,很快成了广大观众的知心朋友甚至是亲人。
(二)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期。由于当时国家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电视行业也开始变革。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求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节奏,逐渐显现出了专业化、对象化、服务性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也逐渐鲜明起来,主要代表有1996年7月1日央视推出的杂志型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该节目一推出就因其新颖的节目形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文清也因平民化的姿态、口语化的表达和自身干练的主持风格被广大观众熟知。此时,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有的观众甚至会因为喜爱某节目的主持人而固定收看某节目。
(三)21世纪初至现在
21世纪,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正式进入繁荣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变,电视媒体和电视节目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被划分入相应的电视频道,这不仅可以使生活服务类节目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也可以满足不同观众更加个性化的观看需求。到了今天,“传播技术与手段迅猛发展,电视专业频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电视社会生活节目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服务也更微观、更具体。同时,电视观众个性化、个体化的需求逐渐彰显,电视社会生活节目对观众的设定也逐渐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传播内容与形式逐渐多样化”[1]58。例如,定位于生活服务类的专业化频道旅游卫视、江苏靓妆频道、中华美食频道、孕育指南频道、围棋频道等。
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媒介更加多元,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更加多样化,话语样态也逐渐增多。例如,河北卫视和安徽连接传媒共同打造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家政女皇》,率先用综艺的形式对节目进行包装,采用内外景结合的方式,充分引入娱乐元素,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小窍门;再如,在《文化印记》节目中,主持人走出演播室,用风趣幽默的口语化表达带观众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和受众的需求
“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同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2]与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单一媒介传播不同,融媒体使各种媒介载体实现了互补性的整合,实现了资源、内容、传播的互相联动和融通,有利于发挥多种媒介的优势,深刻地影响了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内容创作主体也不再是以往较为单一的播音员、主持人等,媒体工作者向着平民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内容创作者多元化
如今,随着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平台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领域的不断发展,众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涌现出来。在抖音、快手、蜻蜓FM等平台上,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音视频剪辑加工,就可以快速制作完成一期音视频节目,内容创作者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且其创作的内容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且短小精悍。而从有声语言表达创作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平台上的一些内容创作者虽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但却丰富了内容创作的主体,对比以往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离观众更近甚至就是观众本身,因此他们具有多样化和平民化的特点。
(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
以央视和各省级卫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以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和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共同形成了现在的媒体环境,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海量化的特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关的节目和内容进行观看。这促使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开始关注受众的观看需求,而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转变则是适应和满足受众更高需求的充分条件。
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内容创作主体的语言更加平易近人、轻松活泼。这要求生活服务类主持人在充分了解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基础上,用多样化的话语样态激发受众观看节目的兴趣和热情,引发与受众的共鸣,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四、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
“话语样态由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结合而成。在实际使用中,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是融为一体的,四种话语样式与四種话语体式结合就形成了十六种基本的话语样态,而这十六种样态在不同的栏目中,在不同的内容、语体、栏目风格、传播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又会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话语样态。”因此,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受众越观看需求的不断提高,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必须丰富话语样态,更好地适应传媒市场,增强大众传播的效果。
(一)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话语样式的融合
“话语样式是指话语的基本态势和主要形式。经过广播电视语言多年的实践,根据诸多播音艺术家的有声语言创作历程,结合历代语言艺术风格的梳理,话语样式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即宣读式、朗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3]35在节目当中,并不是只能使用特定的某一种样式,而是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这四种样式进行表达。例如,在《文化印记》节目当中,主持人主要采用讲解式与谈话式的话语样式。在第一板块文化历史的讲述中,主持人采用讲解式的话语样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建筑的历史故事,值得观众细细咀嚼和认真品味;而在第三板块知识趣味问答环节当中,主持人主要采用谈话式的话语样式,语言亲切随和,仿佛在生活中跟自己的老朋友聊家常一般,有利于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二)不同语境中生成新的话语样态
“语境是有声语言产生、交流和传播的背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有声语言的功能。不同的语境下,播音主体会转变播音状态,在某一话语样式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或高雅庄重,或平实正规,形成丰富多样的话语样态。”[4]同一话语样式,内容创作主体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和自己表达的需要形成不同的话语样态。拿讲解式来说,既可以高雅郑重地讲解,也可以平实正规地讲解,还可以通俗灵动地讲解和消闲自在地讲解。由此可见,在内容创作者的表达过程中,话语样式与语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融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话语样态。例如,在《文化印记》节目当中,第一板块讲述历史故事或史实时,可以平实正规地进行讲解;在讲述马宝三私塾读书的故事时,可以通俗灵动地讲解。
(三)主持人实时互动能力不断增强,广泛运用交谈式话语
“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加之其具有实时交互的特点,受众的互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媒体节目中很好地为受众和播音员、主持人搭建了多个实时互动平台,增强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嘉宾的互动能力,进而使交谈式的话语样式得到了广泛运用。”[3]62以央视为主导的一些电视节目常常将微信公众号留言、视频现场互动等形式融入节目。例如,在《中国舆论场》中,鲁健经常以亲近幽默的交谈式话语样式与在线观众和现场嘉宾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连接场内和场外,实现多屏幕之间的联动,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再如,在《文化印记》节目第三板块的知识问答环节当中,主持人现场连线热心观众,参与有关历史文化的知识趣味问答,不但丰富了节目本身的形式,也很好地达到了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目的。
五、话语样态多样性发展的问题和思考
(一)同质化
研究国内现有的一些生活服务类节目,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在内容和主题的选择上都趋于一致。某一类型的节目火了,各大卫视就会争相推出类似的节目,虽然节目的外在形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内容相似度较高,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降低了此类节目的竞争力。
为了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不断发生,可以积极利用话语样式的融合,探索出更加多姿多彩的话语样态。而在内容和选题设置上,也应当关注时下热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依托明星效应,邀请歌手、网络红人等作为节目嘉宾,增强节目对大众的吸引力和新鲜感。
(二)低俗媚俗化
近年来,很多节目随意篡改或恶搞一些历史人物或史实,用恶趣味吸引观众,但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并且也不利于历史文化的正确传播。
因此,生活服务类的历史文化节目,应当将创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向观众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普及历史知识,尽可能地向观众呈现真实且完整的历史。同时,还要提升主持人和内容创作主体的专业素养,做好相关功课,真正实现话语样态之间的转变,为观众树立正确的认知。还可以聘请相关的历史专家为节目的内容作适当补充,进一步提高节目的专业性、知识性等,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缺少语言规范
在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播出的节目,往往不会受到太多制度方面的限制,“在新媒体节目当中,主持人的语言样式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更加灵活,主持人的随意性更强。虽然新媒体节目的把关较为宽松,但是主持人在选择话语内容还有表达形式时要把握好尺度,如果超出了这个尺度,言论过于自由,就会缺少规范,从而对节目造成不好的影响”[5]。毕竟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只要播出就会得到受众的关注,如果其中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被青少年群体模仿和学习,将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正能量的传播。
因此,广电部门可以对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的节目出台相关的规定,以此规范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同时主持人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在合适的尺度范围内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
(四)增强传播效果
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大众打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自媒体平台推出的节目内容短小,方便观看,对时长固定、播出时间固定的传统媒体节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了传统媒体节目的传播效果。
因此,生活服务类节目应当积极创新,运用微博、微信、绿洲等新媒体平台增强自身的宣传影响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央视《新闻联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与收看节目的观众建立联系,更好地了解其感兴趣的节目内容,从而打造优秀节目品牌。
六、结语
笔者通过阅读和学习相关参考文献,结合生活服务类节目《文化印记》,对主持人话语样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当下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其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只有不断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而生活服務类节目主持人话语样态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新兴媒体节目的主持人还是传统媒体节目的主持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规范语言习惯,积极探索话语样态多样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29.
[2] 吴茜茜.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风格创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145.
[3] 宋鑫鑫.论网络传播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话语样式的革新[J].传媒论坛,2019,2(16):76,78.
[4] 董鹤游.电视播音的话语样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 杨婷婷.新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样式浅析[J].戏剧之家,2017(11):153.
作者简介:郭新卓(2000—),男,山东聊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节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