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适合并促进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昨天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组织部分同学进行投篮比赛。
  二、探索交流,感受需要
  投篮成绩统计如下:
  师:从表中你知道些什么?
  生1:统计的人数不一样多。
  师: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
  生2:女生投得准,因为女生投中最多的是10个。
  生3:女生投得准,女生投中的总个数比男生多,30-28=2(个)。
  生4:男生投得准,男生的平均水平比女生高。
  【设计说明:创设投篮比赛情境,引导学生健康锻炼,形成一项体育技能。同时围绕学生关心的生活问题“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理念。】
  三、动手操作,形成技能
  1.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①师:男生投中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板,动手移动小方块,体会“移多补少”的策略,然后交流展示)
  师:男生投中的平均数是7个,用红色“——”画出平均数。
  ②师:女生投中的平均数呢?
  (学生自主探索,并试着用红色“——”画出平均数)
  ③师:女生投中的平均数是6。
  2.探究讨论,优化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知道如何算平均数吗?
  ①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板演。
  男生:6+9+7+6=28(个),28÷4=7(个)。
  (师生交流,说说算式的意思,体会“先合后分”的方法)
  ②师: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女生投中的平均数吗?
  3.还原学具板。
  师:红色水平线表示什么?
  师:“7”代表什么?说说该水平线所在的范围。
  师:“6”代表什么?该水平线所在的范围是多少?
  4.师: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积极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移一移、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感受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学具板的移动演示,在动态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比较平均水平在最高数和最低数之间,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沟通联系,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出示题目: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①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②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2.移一移,算一算。
  出示题目: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设计说明:这两个问题的呈现,是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再一次巩固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中去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意义。移动铅笔易于操作,思维能力要求低,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估一估,算一算。
  出示题目:小丽有三条彩带,分别是14厘米、24厘米、16厘米。
  ①猜一猜:平均长度是多少?
  ②估一估:平均长度有可能是多少?在下面□里打“√”。
  16cm □  18cm □  22cm□
  ③算一算。(略)
  【设计说明:在这一练习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想一想,选一选。
  出示题目:小林、小华进行三次套圈比赛,每人每次都是15个圈。
  ①算一算小林套圈的平均成绩。
  ②不计算,选一选,小华第三次套中的个数。在下面□里打“√”。
  比10个多 □  比10个少□  10个 □
  ③说一说,是小林套中的准一些,还是小华套中的准一些?
  【设计说明:设计这道题目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直观的彩带,抽象为表格中的数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利用平均数去估计小华第三次套中的个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范围,加强数、表、形的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积极性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为他们今后实践能力不断向“高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学生初步实践的三个层面:理解型实践、发现型实践和应用型实践,结合教育教学实例,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作一粗浅探讨。  一、理解型实践  理解型实践即在教学过程中融
期刊
演绎文本生命,就是一种对文本挖掘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使文本具体生动,富有生命特质。如何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文本内涵,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么,怎么才能让文本绽放生命之花呢?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化“静”为“动”,演绎数学文本生命的精彩。  一、挖掘教学内容,达成预期目标  有人说过:“目标是课的灵魂,内容是课的血肉,形式是课的骨架,它们是紧密联系的。
期刊
前不久,我校组织了优质课竞赛。本次竞赛采用课前一小时抽班级和课题进行备课的方式,学校只提供一本教科书。一位教师执教“鸡兔同笼”一课,听后获益不少,现付诸笔端,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以图代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今天大家知道要上什么课吗?  生:数学。  师:那我是什么老师?  生:数学老师。  师:对。我是数学老师,而且老师还有个爱好,那就是画画。现在想展示一下,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期刊
近年来,笔者积极倡导教师用“理性教学”的理念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培养“基础扎实、思维灵活、探索积极、视野开阔”的学生作为自己数学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我针对常见的教学做法进行了创新思考和理性实践。现整理成文,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回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思考的力量和灵光  生活世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一门心思地投入到科学世界的怀抱中的时候,不止一次地发现,数学的真理性认识有时真
期刊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心的热点。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笔者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生动、活泼的数学新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例】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我以“图1是一个梯形,你能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应怎样分?”这样一道习题为蓝本,创编如下的学习情境:  王敏家有一块梯形实验田,今年爸爸想对一种作物的两个品种进行同样条件下的种植
期刊
作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活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位教师在教学“找次品”一课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教学案例:  一、合作交流,感悟把待测物品分3份的原理  1.小组合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长方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体验计算中的最优策略及组合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
期刊
计算教学占既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然而每次上计算课时,学生总是喜欢以“写”的方式来代替“说”,急于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对于课堂上的交流总是心不在焉。  今年12月有幸到南京听到特级教师潘晓明老师的课。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潘老师立刻问班里其他学生:“你听明白了吗?有什么建议?”这种商讨式的谈话形式很受欢迎,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了解其他
期刊
一、问题缘起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练、老师批这是最常见的教学信息反馈流程。有些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分类,如同一知识性错误的一类,计算错误的一类等,而后按照错误的类别分批次给学生讲解,这应该算是一位尽责的教师。  笔者每天也都如此,可是,目前所任教的学生两年下来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到处寻觅良策,无意中发现这样一段话:数学思维活动教学涉及三种思维活
期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和分析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性与简洁性。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复习旧知,铺垫引路  1.首先,我们一起进行课前检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