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本文仅对财务报表方面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财务报表分析改进等相关问题进行简略地分析、探讨。
关键词:财务分析目的;内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因此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确定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偿债能力的大小,尤其是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强弱。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投资者是否对企业投资主要依据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债权人是否向企业放贷则主要依据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管理者重点考虑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未来的发展问题。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一)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资产构成分析
它是以资产总额为基数,计算各资产项目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相关利益人可以通过分析资产构成,更清楚地了解资产的结构是否合理,通过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资产构成的比较,同时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可评价各资产变动及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2.权益构成分析
主要是指是以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为基数,计算各负债项目或所有者权益占总额的百分比,也可以以某一项负债或某一项所有者权益为基础,计算另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占其百分比。在实际应用时,权益分析主要用于静态分析,它通过各权益构成,可清楚地了解企业资产来源构成是否合理,权益分析也可用于动态分析,如列出连续两年及其以上的构成比率进行比较。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而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業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投资人能够获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比较真实的数据,则对其分析和决策都是十分有用的,但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等指标还是有些不全面,需要增加一些盈利的结构和关联交易指标,如:非经营性损益比率(本年度非经营性损益÷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运用股权转让、固定资产处置和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交易获得盈利的情况;关联交易比率(关联交易额/净利润总额)揭示了关联交易额占整个利润总额的情况。
﹙五﹚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1.环境保护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污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力度,把环境污染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之内,不能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如增加保护环境支出占收入的比率等。
2.资源节约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原料、能源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占用的土地也是非常紧缺的资源,为使当代人的经济发展不影响后代人的经济发展,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土地、能源、原料等资源的节约,反映在财务上就是要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增加单位GDP能源降低率。
3.增加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超过物力资本的贡献。企业应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员工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使企业发展有强大后劲。如增加单位员工技术培训费用增长率。
4.生态建设
企业生产经营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合理规划生产与生活用地,搞好绿化与植被保护,把企业周边环境建设好,形成花园式企业。如增加单位绿化面积增长率和防灾救灾基金提取率等。 企业要通过投资为环境保护、增加人力资本与生态建设提供财力支持,要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资源节约。
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具体缺陷
1.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等。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确定的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等。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的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依据过时的、经过人为调整过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的竞争
非货币信息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现有会计报表主要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完整性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但这却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固有弊病,也是和以上提到的财务报告的缺点密切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上述缺点的衍生物。其不完整性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往往也是不全面的。
1.财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
财务比率体系不严密,每一个财务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比率都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我们在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比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比率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比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在利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比率的“信任度”。而这又是一个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概念。
3.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不同的行业或在同一行业由于所处的位置、时间、出发点等不一样,导致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比率为2是比较合理的,但许多成功的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而对速动比率则认为1是合适的,但不同的行业此比率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帐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帐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或在同一行业,用财务比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行业间对比。
4.财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有的用銷售收入/存货,有的用销售成本/存货;对流动负债的计算也是如此,分子流动负债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三)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反映的是股东权益,对员工所得、国家贡献所得等创造的社会责任等反映还不够。
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
1.要有科学的预见。为增强企业竞争和应变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失误和损失,在财务分析中,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预测并择优决策是当代新兴的管理科学。作为信息反馈的财务分析工作,要跟上形势,不能老是跟在后面做事后解剖,要走在前面做事先判断,及时而延续地提供可靠信息,帮助企业提高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使企业经营中有好决策,管理中有好措施。
2.充分占有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必须充分占有资料,但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还应充分应用有关的统计和业务资料,不但要定期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实际了解经营管理全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
3.分析方法应灵活运用。资金运动随经营活动和经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经营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也有外来因素;还有互相促进因素,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方法分析问题。
4.适当改进财务指标
(1)当前反映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
销售利润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是企业的存在状态。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若仍按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净利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获利水平;二是由于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划分不明显,在选择计入主营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纵性较强,所以新会计准则在编利润表时不再区分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使收入的确认更准确。基于此,修改对销售利润率做出修正公式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对权益净利率的修正,原权益净利率的分母用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这是合理的。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使计算值不同。因此,修正后的公式为“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分配的利润)。
(2)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由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已不明显,若仍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这些指标已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分子用“营业收入”比较好;另外,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母也要作适当修正。原比率分母用应收帐款的平均余额,但由于账面上的应收帐款是提取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容易人为操纵,也减少了可比性,因此,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分母用“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提取的坏账准备”比较合适。
5.各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而应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财务分析目的;内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因此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确定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偿债能力的大小,尤其是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强弱。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投资者是否对企业投资主要依据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债权人是否向企业放贷则主要依据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管理者重点考虑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未来的发展问题。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一)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资产构成分析
它是以资产总额为基数,计算各资产项目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相关利益人可以通过分析资产构成,更清楚地了解资产的结构是否合理,通过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资产构成的比较,同时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可评价各资产变动及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2.权益构成分析
主要是指是以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为基数,计算各负债项目或所有者权益占总额的百分比,也可以以某一项负债或某一项所有者权益为基础,计算另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占其百分比。在实际应用时,权益分析主要用于静态分析,它通过各权益构成,可清楚地了解企业资产来源构成是否合理,权益分析也可用于动态分析,如列出连续两年及其以上的构成比率进行比较。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而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業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投资人能够获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比较真实的数据,则对其分析和决策都是十分有用的,但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等指标还是有些不全面,需要增加一些盈利的结构和关联交易指标,如:非经营性损益比率(本年度非经营性损益÷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运用股权转让、固定资产处置和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交易获得盈利的情况;关联交易比率(关联交易额/净利润总额)揭示了关联交易额占整个利润总额的情况。
﹙五﹚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1.环境保护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污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力度,把环境污染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之内,不能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如增加保护环境支出占收入的比率等。
2.资源节约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原料、能源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占用的土地也是非常紧缺的资源,为使当代人的经济发展不影响后代人的经济发展,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土地、能源、原料等资源的节约,反映在财务上就是要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增加单位GDP能源降低率。
3.增加人力资本。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超过物力资本的贡献。企业应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员工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使企业发展有强大后劲。如增加单位员工技术培训费用增长率。
4.生态建设
企业生产经营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合理规划生产与生活用地,搞好绿化与植被保护,把企业周边环境建设好,形成花园式企业。如增加单位绿化面积增长率和防灾救灾基金提取率等。 企业要通过投资为环境保护、增加人力资本与生态建设提供财力支持,要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资源节约。
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具体缺陷
1.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等。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确定的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等。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的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依据过时的、经过人为调整过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的竞争
非货币信息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现有会计报表主要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完整性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但这却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固有弊病,也是和以上提到的财务报告的缺点密切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上述缺点的衍生物。其不完整性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往往也是不全面的。
1.财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
财务比率体系不严密,每一个财务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比率都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我们在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比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比率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比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在利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比率的“信任度”。而这又是一个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概念。
3.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不同的行业或在同一行业由于所处的位置、时间、出发点等不一样,导致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比率为2是比较合理的,但许多成功的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而对速动比率则认为1是合适的,但不同的行业此比率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帐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帐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或在同一行业,用财务比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行业间对比。
4.财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有的用銷售收入/存货,有的用销售成本/存货;对流动负债的计算也是如此,分子流动负债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三)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反映的是股东权益,对员工所得、国家贡献所得等创造的社会责任等反映还不够。
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
1.要有科学的预见。为增强企业竞争和应变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失误和损失,在财务分析中,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预测并择优决策是当代新兴的管理科学。作为信息反馈的财务分析工作,要跟上形势,不能老是跟在后面做事后解剖,要走在前面做事先判断,及时而延续地提供可靠信息,帮助企业提高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使企业经营中有好决策,管理中有好措施。
2.充分占有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必须充分占有资料,但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还应充分应用有关的统计和业务资料,不但要定期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实际了解经营管理全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
3.分析方法应灵活运用。资金运动随经营活动和经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经营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也有外来因素;还有互相促进因素,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方法分析问题。
4.适当改进财务指标
(1)当前反映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
销售利润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是企业的存在状态。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若仍按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净利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获利水平;二是由于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划分不明显,在选择计入主营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纵性较强,所以新会计准则在编利润表时不再区分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使收入的确认更准确。基于此,修改对销售利润率做出修正公式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对权益净利率的修正,原权益净利率的分母用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这是合理的。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使计算值不同。因此,修正后的公式为“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分配的利润)。
(2)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由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已不明显,若仍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这些指标已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分子用“营业收入”比较好;另外,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母也要作适当修正。原比率分母用应收帐款的平均余额,但由于账面上的应收帐款是提取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容易人为操纵,也减少了可比性,因此,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分母用“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提取的坏账准备”比较合适。
5.各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而应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