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潮流,又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提出绿色建筑成本和效益的评价途径,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一、引言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只考虑建筑的显性的、内生的可量化成本,忽略其带给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外在的、隐性的、不可量化的效益,阻碍了绿色建筑推广。因此,针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 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收益和成本是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必须考虑的因素。利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和方法要求在评价建筑物的经济性能时,要考虑建筑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构思、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修建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造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4 个部分。Alting·L 认为如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由公司成本、用户成本和社会成本共同组成。同样的,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也应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在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企业、消费者以及环境和社会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成本、消费者成本、环境和社会成本。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发生在项目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是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累积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别是前一阶段发生的成本往往影响后一阶段所发生的成本。绿色建筑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细分为分为:新增设计和建设成本、新增运营成本、增减设施的环境成本。
四、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可以根据不同含义的分类,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结合绿色建筑的含义,可以把绿色建筑的效益概括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三大方面。
(1)环境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一般来说,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2)经济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上;
(3)个人舒适度。绿色建筑还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和减少患病的机会成本。
综合以上概述,可将绿色建筑的效益细分为资源节约效益、生态保护的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市政公用设施减负效益、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
五、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
(1)增量成本分析。
在现有技术和生产条件下,增加特定产出(增量效益)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量。市场所关心的绿色建筑成本,实质上是其相对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即在绿色建筑评价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以满足现行规范、标准对于建筑的基础性要求或现有建筑普遍达到的一般水平为成本起算点,为获取更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而需额外支付的成本。与绿色建筑评价内容无关的建筑成本不应包括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绿色建筑的购买者所关心的是,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节约的运营成本以及因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支付意愿之和是否大于购房过程中因选择绿色建筑而多支付的购房款。因此,判断绿色建筑产品是否良好,实质上就是判断采用绿色建筑方案后取得的增量效益是否高于所付出的增量成本。因此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中,应当对增量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2)环境和社会效益定量化。
绿色建筑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既为绿色建筑的居住者(购房者或承租者)所享有,也为周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所共享。作为绿色建筑成本的负担者,开发商必然希望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自身的经济收益。
(3)调控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问题
绿色建筑,由于发出方(开发商或者居住者)的生产收益中有一部分"发散"为社会收益,使其私人生产均衡点低于社会需要的均衡点,导致部分社会福利损失。由其外部性导致了不同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产生矛盾,进而导致各主体对绿色建筑持消极的态度。而对于绿色的建筑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激励政策来进适时的调控。
六、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建筑用能已经达到全国能源总量的45%,预计到2020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庞大的建筑耗能,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国家提出要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绿色建筑全方位体现了"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适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一效益分析体系,对于推广绿色建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觉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
[2] 俞建晟.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J].商业现代化,2010(22):73-74
[3]曹中,董聪.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0(01)54-57
[4]陈琳.投资项目评估中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05,269(3)
[5] 万一梦.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9
[6] 崔晨华.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7] 周红.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生态成本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43-46
[8] 王万山,谢六英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
作者简介:杨秋香(1986- ),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一、引言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只考虑建筑的显性的、内生的可量化成本,忽略其带给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外在的、隐性的、不可量化的效益,阻碍了绿色建筑推广。因此,针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 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收益和成本是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必须考虑的因素。利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和方法要求在评价建筑物的经济性能时,要考虑建筑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构思、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修建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造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4 个部分。Alting·L 认为如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由公司成本、用户成本和社会成本共同组成。同样的,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也应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在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企业、消费者以及环境和社会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成本、消费者成本、环境和社会成本。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发生在项目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是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累积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别是前一阶段发生的成本往往影响后一阶段所发生的成本。绿色建筑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细分为分为:新增设计和建设成本、新增运营成本、增减设施的环境成本。
四、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可以根据不同含义的分类,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结合绿色建筑的含义,可以把绿色建筑的效益概括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三大方面。
(1)环境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一般来说,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2)经济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上;
(3)个人舒适度。绿色建筑还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和减少患病的机会成本。
综合以上概述,可将绿色建筑的效益细分为资源节约效益、生态保护的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市政公用设施减负效益、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
五、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
(1)增量成本分析。
在现有技术和生产条件下,增加特定产出(增量效益)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量。市场所关心的绿色建筑成本,实质上是其相对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即在绿色建筑评价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以满足现行规范、标准对于建筑的基础性要求或现有建筑普遍达到的一般水平为成本起算点,为获取更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而需额外支付的成本。与绿色建筑评价内容无关的建筑成本不应包括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绿色建筑的购买者所关心的是,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节约的运营成本以及因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支付意愿之和是否大于购房过程中因选择绿色建筑而多支付的购房款。因此,判断绿色建筑产品是否良好,实质上就是判断采用绿色建筑方案后取得的增量效益是否高于所付出的增量成本。因此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中,应当对增量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2)环境和社会效益定量化。
绿色建筑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既为绿色建筑的居住者(购房者或承租者)所享有,也为周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所共享。作为绿色建筑成本的负担者,开发商必然希望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自身的经济收益。
(3)调控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问题
绿色建筑,由于发出方(开发商或者居住者)的生产收益中有一部分"发散"为社会收益,使其私人生产均衡点低于社会需要的均衡点,导致部分社会福利损失。由其外部性导致了不同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产生矛盾,进而导致各主体对绿色建筑持消极的态度。而对于绿色的建筑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激励政策来进适时的调控。
六、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建筑用能已经达到全国能源总量的45%,预计到2020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庞大的建筑耗能,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国家提出要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绿色建筑全方位体现了"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适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一效益分析体系,对于推广绿色建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觉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
[2] 俞建晟.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J].商业现代化,2010(22):73-74
[3]曹中,董聪.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0(01)54-57
[4]陈琳.投资项目评估中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05,269(3)
[5] 万一梦.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9
[6] 崔晨华.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7] 周红.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生态成本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43-46
[8] 王万山,谢六英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
作者简介:杨秋香(1986- ),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