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也是让语言学习者倍感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词义习得困难,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了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转变现象。研究表明,英语词汇的发展和变化遵循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即以原型意义为中心进行辐射或连锁扩展,或者从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隐喻过程。上述发现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指导。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习得;原型理论;隐喻理论
G633.41
一、引言
高中英语学习是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否在高中阶段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是决定英语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丰富的词汇量不仅是阅读、听力、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更是达到交际目标,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保障。但词汇学习同时也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遇到的最普遍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单词记忆耗时长,效率低,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锐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个常见的困难是,虽然学生对单词的拼写、发音和意义形成了准确的记忆,却无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单词,这种情况在口语以及书面表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单词记忆过程中容易造成单词与上下文脱离,无法将单词的发音、拼写、意义、搭配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其次,学生无法将单词的学习与英语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准确、不地道的现象。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词汇学习的策略。本文以目前较为流行的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英语词汇的特点及自己英语词汇学习的切身体会,探讨高中英语词汇的认知学习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参照。
二、原型理论与一词多义
1.原型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概念与范畴化密切相关,人类学家Berlin和Kay(1969)在对98种语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范畴和某颜色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代表性颜色被称为焦点色(focal colours)(赵艳芳,2001)。在此基础上,Rosch发现,与非焦点色相比,焦点色在感知中更加突显,比其他颜色辨认更准确,且在长时记忆中更容易保持,因此更容易被儿童习得(赵艳芳,2001:60)。
此后,Rosch将焦点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物体和形状上,并使用“原型(pototype)”这一术语来指称范畴中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或概念,同一范畴中的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例如,在汉语中鸟的范畴里,麻雀被当作原型,而猫头鹰、布谷鸟、企鹅等虽然也属于鸟类,但其典型程度却远不如麻雀。
Ungerer & Schmid(1996)概括了原型范畴的主要特征:(1)范畴的开放性,即范畴内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随时变化的;(2)范畴中心-边缘性,即中心属性具有更显著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邻近范畴的属性具有交叉性;(3)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即范畴成员的部分属性相互之间形成重合;(4)范畴成员地位的不平等性,中心成员比边缘成员更具典型性。
2.多义词习得规律
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让英语学习者倍感头痛的现象。认知语言学研究(见蒋向勇、邵娟萍,2007;吳世雄、纪玉华,2004)发现,一个词在最初出现时只有一种原型意义,这种原型含义在语言的使用中通过扩大、缩小、比喻、迁移等不同变化,最终获得了与原型意义相关的其他意义,也叫派生意义。词汇的这种多义化过程主要呈现为辐射趋势和连锁趋势两种变化。前者指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产生其他意义;后者指后出现的意义以先出现的意义为基础,逐步形成连锁变化趋势。这些变化可以用原型理论得以解释。
以face和hot两个单词为例。牛津大辞典列举的face一词的主要义项有:(1)面孔;(2)面部表情;(3)物体的表面;(4)面具;(5)(钟表等的)字盘;(6)(矿石等的)晶面;(7)支撑面。在face一词的多义化过程中,义项(1)“面孔”是原型词义,处于中心位置,其他6个义项都是围绕“面孔”这一原型义项逐步产生,并且与其具有直接关联,最后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
牛津大辞典列举的hot的主要义项有:(1)天气炎热;(2)(物体)发热;(3)(话题)热门;(4)流行的;(5)性感的。其中第一个义项“天气炎热”是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逐步脱离这一中心义项,并以前面的义项为基础逐步扩展,以至于最后的义项与原型义项之间从表面上看没有必然联系了,从而形成连锁范畴。
三、隐喻理论与词义转变
1.隐喻理论
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或词语的非常规用法,常见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隐喻被当作一种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思维工具。Lakoff & Johnson(1980:4-6)明确指出:“隐喻不只是语言,不只是词语表达。相反,人类的思维过程大部分都是隐喻性的。”隐喻的实质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蓝纯,2005:119)。因此,人们使用隐喻的过程实际上是用一种较为熟悉的事物去体验和理解另一种新鲜的、不熟悉的事物的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隐喻性特征最终反映在语言上,从而产生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或者说,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是人类认知活动隐喻性的外在表现。Householer认为,由隐喻认知获得的语言符号在语言中占绝大多数,英语词汇中91%以上的词汇具有理据性。Richards则认为,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由此可见,为了深刻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形成隐喻(赵艳芳,2001)。 2.词义转变
语言词汇的隐喻性特征为我们习得英语词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汇发展的隐喻过程,来获得对词汇的意义以及使用语境的更深入理解。如,surf一开始用来表示冲浪运动,但自从网络普及以后,人们开始使用“surf the web”或“surf the internet”这样的表达方式。surf的语义从“冲浪”这一始源域被创造性地运用到了“上网”这一目标域,是因为人们发现了“上网”和“冲浪”之间的相似性,如冒险、随意性等,从而使两者在认知上产生关联,并最终反映在语言上,形成隐喻性表达。
同样地,在电脑出现以前,mouse一词主要用来表示“老鼠”这一动物,但在电脑出现以后,mouse被赋予了“鼠标”这一新的含义。mouse词义的发展同样是隐喻性的过程,是“老鼠”这一概念的始源域投射到“鼠标”这一目标域的结果,因为在人类的认知结构中,鼠标具有老鼠的很多特征,如,大小相同,颜色相近(灰色),鼠标连线酷似老鼠的尾巴等。
此外,隐喻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概念隐喻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经过归纳形成的、条理性的、固定的表达句式,如“Life is a journey”、“Time is money”、“People are plants”等。概念隐喻是人们认知周围世界的固定形式,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通过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进行学习时,要注意概念隐喻的文化差异性,避免因为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词汇的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butterfly(蝴蝶)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指称对象相同,但其映射的隐喻含义却完全不同。受 “化蝶”这一美丽传说的影响,蝴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美丽和忠贞的隐喻意义;但在英语文化中,butterfly却象征着轻浮与不忠。同样地,“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含义是凶兆,在英语文化中却代表智慧与公正。认识到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含义的不同是英语词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四、结论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对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转变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英语词汇意义的发展和变化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词义的变化符合人类的认知規律。其中,原型理论可以有效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多义词,隐喻理论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词汇意义的转变。上述两种理论不仅为词汇的准确记忆提供了参照,而且为词汇的正确使用,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Berlin B,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M]. California UP, 1969.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Ungerer F, Schmid H J. 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1996.
[4]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蒋向勇, 邵娟萍. 语义范畴的原型理论诠释[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6):216-219.
[6]吴世雄, 纪玉华.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57-64.
[7]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潘彦卓(1999-),女,汉族,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二(2)班学生,擅长英语朗诵与写作。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习得;原型理论;隐喻理论
G633.41
一、引言
高中英语学习是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否在高中阶段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是决定英语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丰富的词汇量不仅是阅读、听力、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更是达到交际目标,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保障。但词汇学习同时也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遇到的最普遍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单词记忆耗时长,效率低,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锐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个常见的困难是,虽然学生对单词的拼写、发音和意义形成了准确的记忆,却无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单词,这种情况在口语以及书面表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单词记忆过程中容易造成单词与上下文脱离,无法将单词的发音、拼写、意义、搭配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其次,学生无法将单词的学习与英语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准确、不地道的现象。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词汇学习的策略。本文以目前较为流行的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英语词汇的特点及自己英语词汇学习的切身体会,探讨高中英语词汇的认知学习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参照。
二、原型理论与一词多义
1.原型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概念与范畴化密切相关,人类学家Berlin和Kay(1969)在对98种语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范畴和某颜色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代表性颜色被称为焦点色(focal colours)(赵艳芳,2001)。在此基础上,Rosch发现,与非焦点色相比,焦点色在感知中更加突显,比其他颜色辨认更准确,且在长时记忆中更容易保持,因此更容易被儿童习得(赵艳芳,2001:60)。
此后,Rosch将焦点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物体和形状上,并使用“原型(pototype)”这一术语来指称范畴中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或概念,同一范畴中的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例如,在汉语中鸟的范畴里,麻雀被当作原型,而猫头鹰、布谷鸟、企鹅等虽然也属于鸟类,但其典型程度却远不如麻雀。
Ungerer & Schmid(1996)概括了原型范畴的主要特征:(1)范畴的开放性,即范畴内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随时变化的;(2)范畴中心-边缘性,即中心属性具有更显著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邻近范畴的属性具有交叉性;(3)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即范畴成员的部分属性相互之间形成重合;(4)范畴成员地位的不平等性,中心成员比边缘成员更具典型性。
2.多义词习得规律
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让英语学习者倍感头痛的现象。认知语言学研究(见蒋向勇、邵娟萍,2007;吳世雄、纪玉华,2004)发现,一个词在最初出现时只有一种原型意义,这种原型含义在语言的使用中通过扩大、缩小、比喻、迁移等不同变化,最终获得了与原型意义相关的其他意义,也叫派生意义。词汇的这种多义化过程主要呈现为辐射趋势和连锁趋势两种变化。前者指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产生其他意义;后者指后出现的意义以先出现的意义为基础,逐步形成连锁变化趋势。这些变化可以用原型理论得以解释。
以face和hot两个单词为例。牛津大辞典列举的face一词的主要义项有:(1)面孔;(2)面部表情;(3)物体的表面;(4)面具;(5)(钟表等的)字盘;(6)(矿石等的)晶面;(7)支撑面。在face一词的多义化过程中,义项(1)“面孔”是原型词义,处于中心位置,其他6个义项都是围绕“面孔”这一原型义项逐步产生,并且与其具有直接关联,最后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
牛津大辞典列举的hot的主要义项有:(1)天气炎热;(2)(物体)发热;(3)(话题)热门;(4)流行的;(5)性感的。其中第一个义项“天气炎热”是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逐步脱离这一中心义项,并以前面的义项为基础逐步扩展,以至于最后的义项与原型义项之间从表面上看没有必然联系了,从而形成连锁范畴。
三、隐喻理论与词义转变
1.隐喻理论
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或词语的非常规用法,常见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隐喻被当作一种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思维工具。Lakoff & Johnson(1980:4-6)明确指出:“隐喻不只是语言,不只是词语表达。相反,人类的思维过程大部分都是隐喻性的。”隐喻的实质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蓝纯,2005:119)。因此,人们使用隐喻的过程实际上是用一种较为熟悉的事物去体验和理解另一种新鲜的、不熟悉的事物的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隐喻性特征最终反映在语言上,从而产生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或者说,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是人类认知活动隐喻性的外在表现。Householer认为,由隐喻认知获得的语言符号在语言中占绝大多数,英语词汇中91%以上的词汇具有理据性。Richards则认为,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由此可见,为了深刻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形成隐喻(赵艳芳,2001)。 2.词义转变
语言词汇的隐喻性特征为我们习得英语词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汇发展的隐喻过程,来获得对词汇的意义以及使用语境的更深入理解。如,surf一开始用来表示冲浪运动,但自从网络普及以后,人们开始使用“surf the web”或“surf the internet”这样的表达方式。surf的语义从“冲浪”这一始源域被创造性地运用到了“上网”这一目标域,是因为人们发现了“上网”和“冲浪”之间的相似性,如冒险、随意性等,从而使两者在认知上产生关联,并最终反映在语言上,形成隐喻性表达。
同样地,在电脑出现以前,mouse一词主要用来表示“老鼠”这一动物,但在电脑出现以后,mouse被赋予了“鼠标”这一新的含义。mouse词义的发展同样是隐喻性的过程,是“老鼠”这一概念的始源域投射到“鼠标”这一目标域的结果,因为在人类的认知结构中,鼠标具有老鼠的很多特征,如,大小相同,颜色相近(灰色),鼠标连线酷似老鼠的尾巴等。
此外,隐喻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概念隐喻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经过归纳形成的、条理性的、固定的表达句式,如“Life is a journey”、“Time is money”、“People are plants”等。概念隐喻是人们认知周围世界的固定形式,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通过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进行学习时,要注意概念隐喻的文化差异性,避免因为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词汇的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butterfly(蝴蝶)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指称对象相同,但其映射的隐喻含义却完全不同。受 “化蝶”这一美丽传说的影响,蝴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美丽和忠贞的隐喻意义;但在英语文化中,butterfly却象征着轻浮与不忠。同样地,“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含义是凶兆,在英语文化中却代表智慧与公正。认识到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含义的不同是英语词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四、结论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对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转变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英语词汇意义的发展和变化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词义的变化符合人类的认知規律。其中,原型理论可以有效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多义词,隐喻理论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词汇意义的转变。上述两种理论不仅为词汇的准确记忆提供了参照,而且为词汇的正确使用,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Berlin B,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M]. California UP, 1969.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Ungerer F, Schmid H J. 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1996.
[4]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蒋向勇, 邵娟萍. 语义范畴的原型理论诠释[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6):216-219.
[6]吴世雄, 纪玉华.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57-64.
[7]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潘彦卓(1999-),女,汉族,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二(2)班学生,擅长英语朗诵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