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研究的演进及原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其中,罗荣渠的现代化理论为确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现代化研究步入鼎盛期.近十年左右,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出现微观化、技术化、去历史化趋势.这是现代化理论成功普及、改革实践导致理论内在张力升级,以及国外学术转向的共同影响所致.当前,现代化研究需要重新定向,维持多元、活跃的研究格局.
其他文献
Diana王诗安,那张甜美面孔在不笑的状态下其实并不温柔,眼神里透出一丝酷劲。虽然粉丝们也会用“酷”来形容这位备受推崇的音乐才女,因此称呼她“山哥”“姐子”,但三两句话的交流后又发现,她其实内心温暖、待人真诚。虽入行多年,一直诚实地努力着,却因为专注和心无旁骛,她总给人一种处江湖而远的自由与笃定之感,而这也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尤其是在如今的华语乐坛,是可遇不可求的实力女声。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仔细去
期刊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的可能性,而且发展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然而,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赫斯特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幸福、美德和目的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经验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另一方
至今所见,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相关研究,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现三个研究视角.先是福建地方史研究中涉及的中原姓氏入闽问题,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等闽籍学者对福建民间家族再造中关于“闽祖光州固始”的回应.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跨区域移民史研究,尤其是闽台学者对闽南、客家姓氏祖地及姓氏播迁的溯源研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及闽台同胞寻根活动之开展,由豫、闽、台三地学者共同推动的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研究.由福建地方史向跨区域移民史和两岸关系研究视角之转移,总体上呈现
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借助DEA-ESDA模型对其2011—2016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静态上看,2016年的综合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从动态上看,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TFP值在缓慢增长,技术进步不快是主要限制因素;(3)从空间上看,空间自相关性越来越强,其中,高高集聚(HH)向西部转移,高低集聚(HL)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LL(低低集聚)型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