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核心思想。但是, 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语文教育面临极为艰巨的挑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语文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语文学困生”的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34%。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通过笔者的课题研究,我对造成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各方面因素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结合自己和同仁们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实践探索和大量的文献理论研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现实意义。可以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及交往需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同时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学好语文对于他们将来就业和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还可以告诉他们,学习语文可以开发右脑,发展智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大胆开口、读音准确、书写规范、善于背诵、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指:预习,找疑难;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巩固,积极操练所学内容;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情景想象下背诵一段课文;如何利用艾宾豪斯遗忘规律复习和记忆材料,如何正确参加语文考试等。
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困生”创造课堂表现机会
“学困生”由于“营养不良,元气大伤”,光靠吃“课堂大餐”是很难恢复健康的,必须要“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和补偿教学,可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实现共同提高。这是“一帮一”的必要措施。补偿教学应该以学生愿学为基础,可以通过结对子,也可以把“语文学困生”均匀地分到各个学习小组中,给他们每人配一位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他们在语文课上坐在一起,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分心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提醒,偷懒时可以得到及时的监督,成功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分享。教师可以把难度不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无论笔头作业还是口头作业都应如此。备课时,特意为他们设计一些内容,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如果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欣赏,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就会明显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继而信心倍增。
五、融洽教师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的确,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面对新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时,教师应该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包括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学习基础、家庭情况、学生个性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学困生”由于在几次考试(包括小升初)中连遭失败,已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教师也采取躲避和不信任的态度。为改善这种关系,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家校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农村地区家长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支持和投入是相通的,因此语文老师要积极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契机和电话联系、家访是方式,多与家长沟通,尽力转变有些家长认为语文不重要的观念,让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战线,争取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的适时督促、支持和投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尤其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因此,从起始阶段开始教师就应高度重视,弄清原因,想方設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颗爱心,真诚地关心和教育“语文学困生”,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笔者坚信:“语文学困生”完全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甚至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语文佼佼者。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现实意义。可以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及交往需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同时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学好语文对于他们将来就业和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还可以告诉他们,学习语文可以开发右脑,发展智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大胆开口、读音准确、书写规范、善于背诵、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指:预习,找疑难;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巩固,积极操练所学内容;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情景想象下背诵一段课文;如何利用艾宾豪斯遗忘规律复习和记忆材料,如何正确参加语文考试等。
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困生”创造课堂表现机会
“学困生”由于“营养不良,元气大伤”,光靠吃“课堂大餐”是很难恢复健康的,必须要“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和补偿教学,可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实现共同提高。这是“一帮一”的必要措施。补偿教学应该以学生愿学为基础,可以通过结对子,也可以把“语文学困生”均匀地分到各个学习小组中,给他们每人配一位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他们在语文课上坐在一起,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分心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提醒,偷懒时可以得到及时的监督,成功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分享。教师可以把难度不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无论笔头作业还是口头作业都应如此。备课时,特意为他们设计一些内容,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如果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欣赏,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就会明显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继而信心倍增。
五、融洽教师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的确,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面对新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时,教师应该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包括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学习基础、家庭情况、学生个性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学困生”由于在几次考试(包括小升初)中连遭失败,已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教师也采取躲避和不信任的态度。为改善这种关系,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家校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农村地区家长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支持和投入是相通的,因此语文老师要积极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契机和电话联系、家访是方式,多与家长沟通,尽力转变有些家长认为语文不重要的观念,让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战线,争取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的适时督促、支持和投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尤其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因此,从起始阶段开始教师就应高度重视,弄清原因,想方設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颗爱心,真诚地关心和教育“语文学困生”,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笔者坚信:“语文学困生”完全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甚至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语文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