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及时沟通,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渠道。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微型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全员导师制家长会、四方会谈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把学校及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介绍给家长和学生们,让他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了解,已达到家校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家长会;创新家长会;家校和谐发展
一、家长会的意义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家庭、学校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从而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但传统的家长会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学新形势的需要。
二、传统家长会存在的问题
传统家长会,都是全体家长聚在一起,聆听老师的报告,听取情况,汇报有哪些问题,应该怎么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这样的统一召开的家长会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实能讲清,统一的要求也能传达,但对于部分学生的情况了解,问题的解决往往很不利,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部分同学的问题,对于其他同学的家长来说,听了莫名其妙或误以为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教育孩子时造成张冠李戴,出现误解,引起家长和学生反感,教育效果较差。
2.部分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听了统一报告后,仍然不清楚,再个别去问班主任老师,造成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接不暇,或时间仓促,交流仍然不够,信息量不够多,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低下,核心问题解决不了。
3.部分家长经过多次统一家长会后,误认为家长会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够重视,可能连参加的积极性也会消褪。这样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这块有力阵地。
4.召開次数少,每学段基本上只有一次,召开时间较为固定,一般都在模块检测后一至二周。
5.形式比较呆板,内容较为单一,有的甚至变成了“期中成绩发布会”或“告状会”。
6.对优生的关注过多,忽视了最需要关心的其他学生。
三、创新家长会的形式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推进素质教育,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家长会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微型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全员导师制家长会、四方会谈家长会等系列家长会,分别介绍如下:
(一)微型家长会(参加人数少)
1.时间地点:根据事件的发生,随时随地召开。
2.操作流程:
3.特点和作用: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抓住某一事件的发生,有针对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解决具体的问题,以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二)分类家长会(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可分为:美术类、音乐类、文管类、体育类等分类家长会)
1.时间地点:高二学期初,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
第一步:进入高二年级,根据教学部的安排对全体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摸底,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把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分为四大类和17小类。
第二步:根据类别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大约7至8人,会议的安排可根据专业的类别。
第三步:参会人员有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
第四步:家长会进行时,由班主任主持,任课老师、各家长、学生、专业教师在多功能室团团围坐,互相交流情况,介绍自己的看法、经验、教训,共同设计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规划。
第五步:形成该类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具体落实计划,实现专业和文化课的共同发展。
3.特点和作用:有共同专业和爱好的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参加家长会,对学生的人生目标规划和专业方向易产生共鸣,有利于达成共识。通过共同分析、沟通、讨论,达成对学生人生目标规划的共识,共同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家长会(根据学习成绩分成abcde五个层)
1.时间地点:模块考试结束、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往往一个班级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学生:a.学习上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落后;b.偏科;c.有潜力,有待于挖掘;d.很努力,但学习效果不好;e.全面发展的优秀生。为了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有提高,发挥家庭教育独有的优势,克服统一家长会的弊端,我校创造性地设计出家长会分层召开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各作业组开一次会议,确定本班每个学生的类型,按照年级组统一制定的标准把各班学生进行分类,概括出各类学生的行为特征、思想动态、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及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
第二步:由班主任按各类群学生名单,分批召集家长会,各班每批次家长人数一般在6~8名,家长会的类型按照前列的abcde的顺序进行召开。
第三步:家长会进行时,由班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和各家长在多功能室团团围坐,互相交流情况,介绍自己的看法、经验、教训,共同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方案,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第四步:每次家长会后,年级组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汇总各班家长会情况,进行经验交流、互享,再策划下一次家长会……直至全部完成。
3.特点和作用:同一学习类型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参加家长会,人数较少,会议质量高,效果好。同一学习类型的学生有共同的特点,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类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方案,家长在同一平台上分享育子经验,极易产生共鸣,能达到经验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全员导师制家长会
1.时间地点: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后、各班教室。
2.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总体介绍本班总体学习情况。
第一步:班主任先介绍本班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氛围、思想动态、出现的成绩及问题等情况。
第二步:在各自的教室由班主任主持,各任课教师轮流向全体家长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
第二阶段:导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家长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步: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担任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导师的确定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管理、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导师采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与学生谈心、不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会等措施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步:班主任公布导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并指定各小组在教室内交流的地点。
第三步:导师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导师把学生在校的状态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第四步:家长也可以与其他的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弱科学习情况。
3.特点与作用:家长可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可明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可了解孩子今后的努力方向,可与孩子的导师进行深入沟通,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五)四方会谈家长会
1.时间地点:每学期一至两次,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由学生导师、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四方一起,采用小型会议的形式,本着平等、民主、和谐的原则,对有关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加以“会诊”和“会商”,以利于找准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3.特点和作用:灵活性较强,可随时召开。四方会谈针对性强,能开诚布公的谈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家长会应该怎样召开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基本原则应该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让家校共筑爱心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家长和老师共同担负起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作者简介:
桑明国,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2010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潍坊中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赵洪东,男,现供职于潍坊中学。
【关键词】传统家长会;创新家长会;家校和谐发展
一、家长会的意义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家庭、学校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从而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但传统的家长会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学新形势的需要。
二、传统家长会存在的问题
传统家长会,都是全体家长聚在一起,聆听老师的报告,听取情况,汇报有哪些问题,应该怎么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这样的统一召开的家长会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实能讲清,统一的要求也能传达,但对于部分学生的情况了解,问题的解决往往很不利,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部分同学的问题,对于其他同学的家长来说,听了莫名其妙或误以为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教育孩子时造成张冠李戴,出现误解,引起家长和学生反感,教育效果较差。
2.部分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听了统一报告后,仍然不清楚,再个别去问班主任老师,造成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接不暇,或时间仓促,交流仍然不够,信息量不够多,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低下,核心问题解决不了。
3.部分家长经过多次统一家长会后,误认为家长会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够重视,可能连参加的积极性也会消褪。这样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这块有力阵地。
4.召開次数少,每学段基本上只有一次,召开时间较为固定,一般都在模块检测后一至二周。
5.形式比较呆板,内容较为单一,有的甚至变成了“期中成绩发布会”或“告状会”。
6.对优生的关注过多,忽视了最需要关心的其他学生。
三、创新家长会的形式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推进素质教育,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家长会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微型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全员导师制家长会、四方会谈家长会等系列家长会,分别介绍如下:
(一)微型家长会(参加人数少)
1.时间地点:根据事件的发生,随时随地召开。
2.操作流程:
3.特点和作用: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抓住某一事件的发生,有针对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解决具体的问题,以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二)分类家长会(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可分为:美术类、音乐类、文管类、体育类等分类家长会)
1.时间地点:高二学期初,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
第一步:进入高二年级,根据教学部的安排对全体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摸底,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把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分为四大类和17小类。
第二步:根据类别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大约7至8人,会议的安排可根据专业的类别。
第三步:参会人员有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
第四步:家长会进行时,由班主任主持,任课老师、各家长、学生、专业教师在多功能室团团围坐,互相交流情况,介绍自己的看法、经验、教训,共同设计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规划。
第五步:形成该类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具体落实计划,实现专业和文化课的共同发展。
3.特点和作用:有共同专业和爱好的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参加家长会,对学生的人生目标规划和专业方向易产生共鸣,有利于达成共识。通过共同分析、沟通、讨论,达成对学生人生目标规划的共识,共同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家长会(根据学习成绩分成abcde五个层)
1.时间地点:模块考试结束、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往往一个班级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学生:a.学习上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落后;b.偏科;c.有潜力,有待于挖掘;d.很努力,但学习效果不好;e.全面发展的优秀生。为了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有提高,发挥家庭教育独有的优势,克服统一家长会的弊端,我校创造性地设计出家长会分层召开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各作业组开一次会议,确定本班每个学生的类型,按照年级组统一制定的标准把各班学生进行分类,概括出各类学生的行为特征、思想动态、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及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
第二步:由班主任按各类群学生名单,分批召集家长会,各班每批次家长人数一般在6~8名,家长会的类型按照前列的abcde的顺序进行召开。
第三步:家长会进行时,由班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和各家长在多功能室团团围坐,互相交流情况,介绍自己的看法、经验、教训,共同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方案,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第四步:每次家长会后,年级组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汇总各班家长会情况,进行经验交流、互享,再策划下一次家长会……直至全部完成。
3.特点和作用:同一学习类型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参加家长会,人数较少,会议质量高,效果好。同一学习类型的学生有共同的特点,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类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方案,家长在同一平台上分享育子经验,极易产生共鸣,能达到经验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全员导师制家长会
1.时间地点: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后、各班教室。
2.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总体介绍本班总体学习情况。
第一步:班主任先介绍本班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氛围、思想动态、出现的成绩及问题等情况。
第二步:在各自的教室由班主任主持,各任课教师轮流向全体家长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
第二阶段:导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家长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步: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担任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导师的确定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管理、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导师采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与学生谈心、不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会等措施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步:班主任公布导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并指定各小组在教室内交流的地点。
第三步:导师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导师把学生在校的状态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第四步:家长也可以与其他的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弱科学习情况。
3.特点与作用:家长可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可明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可了解孩子今后的努力方向,可与孩子的导师进行深入沟通,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五)四方会谈家长会
1.时间地点:每学期一至两次,多功能室。
2.操作流程:由学生导师、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四方一起,采用小型会议的形式,本着平等、民主、和谐的原则,对有关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加以“会诊”和“会商”,以利于找准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3.特点和作用:灵活性较强,可随时召开。四方会谈针对性强,能开诚布公的谈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家长会应该怎样召开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基本原则应该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让家校共筑爱心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家长和老师共同担负起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作者简介:
桑明国,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2010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潍坊中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赵洪东,男,现供职于潍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