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幸福中国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全面解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时代紧密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实践提供指导。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布局中,建设幸福中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幸福中国
  人人都渴望过上幸福的日子,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幸福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为人民谋幸福的意愿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烈地凸显出来。幸福是人们在需要、欲求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现有生活状态积极肯定的评价。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源自于对社会实践的提炼和把握,代表着大众的需求。深刻解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全面把握幸福的本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开辟追求幸福的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劳动与享受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在要求
  幸福来自何处?在幸福来源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坚持劳动才是幸福的源泉,强调人的劳动创造自身幸福。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培养锻炼了人的智能和体能。劳动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在人生的拼搏中,劳动引导人们实现对幸福的不懈追求。人们从事各项劳动,既满足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创造了丰富的财富,使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也会因此而感受到巨大的幸福。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1]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有了劳动,幸福才有了实现基础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应该是劳动与享受的辩证统一。劳动创造之后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都是幸福的,这种享受又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一方面,劳动作为幸福的源泉,是享受的前提。劳动影响到我们所享受财富的内容,故要特别关注创造财富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享受是劳动的结果,也是促进劳动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享受是人人都有的平等权利,享受自身劳动成果作为一种幸福应该被肯定。人们为了享受更多的劳动成果,会激发出更大的热情来从事劳动创造。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幸福不仅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也是人们对劳动成果的享受,劳动是幸福,享受劳动成果也是幸福。
  第二、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重要内容
  离开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很难谈什么幸福,物质生活为幸福奠定了现实基础。人的生存是头等大事,不能脱离人生存的物质条件而空谈幸福。马克思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当然,物质财富并非衡量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真正的幸福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幸福,应致力于追求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融合统一。物质幸福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短暂的幸福,精神幸福才是更持久而深刻的幸福。
  第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保证
  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小幸福和大幸福的辩证统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品读这段论述,就能深深领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的理解。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它是个人幸福的基础。人类整体幸福的实现,常伴随着个人的牺牲和奉献。自觉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幸福。当然,个人幸福也是必要的,个人幸福促进并丰富着社会幸福,在追逐个人幸福的过程中,社会幸福得以实现。
  第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注意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类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没有这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资料,想要拥有幸福是很困难的。马克思认为,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会令人感到幸福。浑浊的空气,污染的水源,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真正的幸福是既要过得好,又要保护环境不被破坏。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满足当代人对幸福的追求,也要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留下空间与余地。
  第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远大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终极追求就是解放全人类,为全人类谋福利,这也是无产阶级的重大历史使命。马克思鼓励人们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献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当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人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人类的最高幸福也才能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幸福中国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作为人类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为人民指明了未来幸福之路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幸福中国的美好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广大人民福祉的关切与重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我们党建设幸福中国的理念高度一致,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下探索建设幸福中国的基本思路。   第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幸福中国的物质基础
  经济是影响幸福评价的基础性要素。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衡量幸福的硬指标,是实现幸福的物质保障。但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发展理念,促进科技创新,使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第二、促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构筑幸福中国的政治基础
  建设幸福中国,需要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对群众自由、平等、公平、民主等政治诉求的满足,也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提升群众的幸福感,需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决策民主化。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切实保障群众的各项政治权利,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促进文化实力显著增强,营造幸福中国的文化氛围
  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能丰富精神生活,增进人民幸福。在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满足感。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使人们在认识上出现迷茫和困惑。加强文化建设是维系我们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纽带。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第四、促进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奠定幸福中国的民生基础
  民生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造福人民,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进行着不懈的奋斗和追求。改善民生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和谐稳定,幸福感才会油然而生。
  第五、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打牢幸福中国的生态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是人民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缔造幸福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人类对幸福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也为我们开辟了寻求幸福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5]秦佳宇.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13(6).
  [6]贾晓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J].德州学院学报,2013(7).
  [7]李少兰王娜.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学习论坛,2013(6).
  [8]曾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幸福中国构建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8).
  [9]郑湘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与幸福中国建设[J].前沿,2012(17).
  [10]王鲁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指导意义探讨_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若干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4).
  [11]李荣梅陈湘舸.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本质与幸福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
  [12]周桔.浅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1(12).
  [13]陈国锋.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进程[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
  [14]徐丽丹.解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15]张琼苑.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6).
  [16]陈文远.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8(10).
  [17]江海全.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在中职艺术院校的全面开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
老工业基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作用。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是配角还是主角的争论做个澄清,凸现其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地位;对政府在老工业基地中的职能进行
银河仿真Ⅱ型机的应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围绕YHF2的应用,软件研究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基本YHF2的CSCW系统是以YHF2为中心,并作为用户(客户)的服务器的系统。本文从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结构
<正>~~
期刊
情感表达在愈来愈得到发展的社会中越发体现出其积极的作用来,工业化的步伐加快也使得文化艺术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声乐表演是当代人更容易接触到的一种音乐形式。而声乐表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可应用Internet网上构造第二代WWW。但由于自身的繁杂性,直接构造三维虚拟空间较为困难,若能设计VRML生成工具,这就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讨论创建VRML生成工具的基本方法,最后我们利用生成工具完成一个应用实例。
2010年9月21日,第三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山东省文联主席、院长潘鲁生出席开幕仪式,并与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共同签署了“山东工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聚集地,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本文主要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01-0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
书籍设计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元素的设计学科。它不单纯只是设计书籍之形式,而是将装帕设计、出版方法和印刷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书籍设计。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