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SA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参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9.23±0.38)ng/L、白细胞介素-6(I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SA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参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9.23±0.38)ng/L、白细胞介素-6(IL-6)(22.70±2.73)ng/L、白细胞介素-10(IL-10)(20.43±4.28)ng/L均低于参照组的(22.70±0.47)、(28.03±2.07)、(26.74±5.30)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19.02±3.42)μmol/L、总胆固醇(TC)(4.82±1.27)mmol/L均低于参照组的(24.03±4.02)μmol/L、(5.62±1.5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促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减轻肝功能损害,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采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下钛夹止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钛夹止血术治疗,参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参照组的73.33%(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365.72±41.31)ml、输血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疗法,研究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疗法+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4 d后,研究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NIH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应用醒脑静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33±2.42)mg/L、白介素-8(IL-8)(8.44±2.15)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28±2.4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
目的 分析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6.1±1.5)d、经期(6.8±2.5)d短于对照组的(7.5±3.3)、(10.5±5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质量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ICU收治的5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ICU常规治疗与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性检测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