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乳制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来源 :乳业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健康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乳制品的功能性、多样性也有更高的要求.随着乳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功能性乳制品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本文对牛初乳制品、益生菌乳制品、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乳制品、添加酶制剂乳制品、益生元乳制品等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我国功能性乳制品研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功能性乳制品开发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乳中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对牛乳进行提取,应用QuEChERS方法进行净化处理,氮吹后复溶,采用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方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乙腈和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4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待测物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均为0.1μg/kg,定量限均为1.0μg/kg;于不含农药残留的牛乳中添加1.0、2.5、5.0μg/kg 3个水
肾健康问题已经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现有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是肾健康维护的新型干预路径.然而,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作用目前还缺乏关注.本文围绕可食用益生菌应用于肾健康相关的慢性肾炎、血透析、高尿酸及高草酸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疾病干预涉及的可食用益生菌种类、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益生菌新型原料开发、益生菌产品的精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乳中含有2%~5%的脂质,乳中的脂质由乳腺上皮细胞分泌并以乳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乳中.大部分乳脂(约98%)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乳脂肪球内部,其余(约2%)包括甘油磷脂、鞘脂、糖脂等在内的少部分极性脂质则主要分布在乳脂肪球膜表面.乳极性脂质虽然在乳脂中占比较少,但却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乳中极性脂质的种类,比较奶牛乳、水牛乳、牦牛乳、绵羊乳、山羊乳、驴乳、骆驼乳、人乳等不同乳源的乳极性脂质种类及含量差异,随后探讨乳极性脂质的生理功能,包括抑制中性脂肪吸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
样品前处理是元素检验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了满足对各种元素的检测要求,采用微波消解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仪的碰撞反应模式,测定乳粉中的多元素含量,考察样品前处理中不同赶酸时间、不同称样量和不同赶酸剩余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赶酸温度160℃、赶酸时间97.5 min、称样量0.2500 g、赶酸剩余量1.0 mL时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仅赶走酸雾的处理结果,该前处
超高压均质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工方式,与传统热处理和静态超高压相比,动态超高压处理具有可连续化、经济及热负荷低等诸多优点.随着压力的提高,高压均质带来的剪切、湍流和空化现象急剧增加,产品在处理过程中的温度瞬间增加,这为牛乳的杀菌和灭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超高压均质在牛乳微生物和酶中的应用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超高压均质对芽孢菌以外的微生物具有比较明显的杀灭效果,且与进样温度和压力相关.同时在超高压均质过程影响灭酶的因素中,温度相较于压力对酶活力的影响更大.
后生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干预肠道生态系统的新手段.后生元是指由活细菌分泌或细菌裂解后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产物或代谢副产物),如酶、肽、磷壁酸、肽聚糖衍生的多肽、多糖、细胞表面蛋白和有机酸等可调控宿主健康的小分子.尽管目前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尚未发表关于后生元的共识,但作为与益生菌密切相关的概念依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阐明后生元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探讨后生元作为乳制品功能性成分的应用优势及潜在应用价值.
婴儿大脑的快速发育对膳食中营养物质的供应有极高需求,尤其是早产儿.唾液酸是脑神经节苷脂和修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聚唾液酸链的重要成分.人乳唾液酸含量较高,主要形式为N-乙酰神经氨酸.相比之下,婴儿配方乳粉中含有低水平的唾液酸,包括N-乙酰神经氨酸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N-羟乙酰神经氨酸与一些人类炎症性疾病有关.本文综述唾液酸在人乳、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中的分布、纯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的来源以及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为缩小配方乳与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干酪和牦牛酥油等牦牛乳加工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现有的牦牛乳加工框架体系,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方向,丰富牦牛乳制品品类,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乳资源和推动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对采自广东省的2份小磨菇属Micropsalliota标本进行鉴定,采用形态鉴定和ITS序列比对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将这2份标本鉴定为二瓣小蘑菇(Micropsalliota bifida R.L.Zhao,Desjardin,Soytong&K.D.Hyde)和亚白小蘑菇(Micropsalliota subalba Heinem.&Little Flower),前者的模式产地在泰国,后者在印度,二者在我国均为首次发现.二瓣小蘑菇主要的识别特征为子实体小型,菌盖成熟后纯白色;菌褶离生,不等长,密,幼时白色
为了解决弹齿滚筒式捡拾器容易出现捡拾损失而导致工作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DAMS)与离散元法(DEM)的耦合方法,揭示了其运动特性.采用ADAMS-DEM耦合方法,建立了以稻草为对象的捡拾器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的运行前进速度和秸秆覆盖率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打捆机配合搂草机使用时,秸秆损失率随作业速度和秸秆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滚轮和轨道槽之间的作用力会有周期性的峰值产生,这可能会增加轨道槽的磨损.此外,还分析了秸秆的运动变化以及不同秸秆长度在捡拾后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