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一直十分关心美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关怀他们的成长。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周恩来都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给予了直接的关心和指导,在一些非常时期更是挺身而出,保护老艺术家。其中,他与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的交往,已成为美术界和全社会传颂的佳话。
与徐悲鸿的友谊
周恩来比徐悲鸿小5岁,他们最早相识于1924年,当时两人都在法国巴黎留学,同为壮怀激烈的爱国学子。徐悲鸿专攻美术,周恩来亦多才多艺,两人志向、情趣颇多共识。在巴黎公社墙前,他们曾合影留念。此后,直到抗战胜利,他们再没见过面,但对于徐悲鸿的生活和工作,周恩来始终密切地关注着。
1945年初春,周恩来曾委托在重庆的郭沫若前去探望患病的徐悲鸿,并送去了延安的红枣和小米。在徐悲鸿家中,郭沫若笑呵呵地对徐悲鸿说:“悲鸿,这是周恩来先生从延安带回来的,他特意托我给你送来的,他向你表示问候,请你多多保重。他实在太忙,不能亲自来看你,十分抱歉。”徐悲鸿看着从延安带来的红艳艳的大枣和黄澄澄的小米,十分感动地说:“请代我向周恩来先生致谢。而且你不辞路远,亲自送来,真使我受之有愧。”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赴北平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途经上海时,他在郭沫若家见到了周恩来,这是两人自巴黎晤面后的首次相见。周恩来追忆起巴黎见面的情景,说:“我们算是老朋友了!记得当时你不停地素描,还摘了两片树叶,夹在画夹里……”徐悲鸿赞叹道:“周副主席,你的记忆力可真惊人!我觉得你比以前更精神了。”周恩来又关切地询问了徐悲鸿的生活近况和今后打算等,听说他要去北平艺专任职,高兴地说:“好啊!应当去。”两人分手时,周恩来握着徐悲鸿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徐先生,我们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大众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
周恩来的谈话鼓舞了徐悲鸿,他满怀激情地接受了办好艺专和保护好国统区美术事业的重托,来到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团结了一批进步的美术家。他挑选吴作人为教务主任,聘请齐白石为名誉教授,李桦、叶浅予、庞薰瑟、吴作人、李苦禅、冯法祀、王临乙、董希文、李可染、李瑞年、滑田友、沈士庄(高庄)、李宗津、齐振杞等担任各系的负责人和教师职务。他讲民主、讲进步,决心把艺专办成一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国民党对这样一所重点学校当然不会放松控制,徐悲鸿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别派遣的一批党棍、特务的监视,北平艺专也时时受到国民党的攻击。徐悲鸿总是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保护被迫害的师生。他写了“艺术至上”四个大字挂在校门口,以激励和维护进步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与国民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北平艺专的国民党分子发动了一场“南迁运动”。国民党要迁走的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将艺专的一大批美术界、音乐界的中坚力量迁到南京去,徐悲鸿就是他们要弄走的主要对象。国民党当局给徐悲鸿送去两张机票,逼迫他南下。这时,中国共产党派田汉秘密来到北平,带来了解放区的消息,特别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徐悲鸿的嘱咐:“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徐悲鸿激动得难以自己。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着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却还挂念着北平文化界,记挂着自己并托以重任,他的内心深受感动。此后,徐悲鸿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南迁”斗争。他亲自召集校务会议,当场决定将国民党政府发给艺专“南迁费”换成小米,补贴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徐悲鸿还劝告齐白石切勿轻信谣言,一同留下来迎接解放。
1949年春天,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宴会开始后,周恩来在人群中发现了徐悲鸿,便径直走到徐悲鸿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悲鸿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徐悲鸿兴奋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周恩来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徐悲鸿身边,亲切询问徐悲鸿的身体情况,旧病是否治愈。接着,周恩来又向徐悲鸿询问北平美术界的情况。在听完徐悲鸿的叙述后,周恩来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南京、上海和很多地方都还没解放。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我们胜利了,人民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给我们,假如把艺专改为美术学院,你就任院长好不好?”
1953年9月,周恩来在中南海约见了徐悲鸿。徐悲鸿谈了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也谈了素描。周恩来听着徐悲鸿的谈话,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并微笑着说:“一切艺术都应当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国画吸收西方的某些优点,便会更加丰富。”他凝思了一会儿,继续说:“国画以后也不一定叫国画,对其他画来说有唯我独尊的意思。”徐悲鸿说:“我们美术学院叫彩墨画。”随后,徐悲鸿又谈了画家的品德问题和美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他认为从事美术教育的人,在品德上也应能为人师表。任命美术学院的领导时,应当考虑德才兼备的人。周恩来听了徐悲鸿的这些意见,十分赞同,频频点头,说:“我希望你们美术界加强团结合作,一切以有利于培养新中国的美术建设人才为重。”
1953年7月,正当徐悲鸿以饱满的激情,拼力工作时,由于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指示挑选最好的医生组成医疗小组,尽最大努力抢救,并委托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和郭沫若等人前来探望。徐悲鸿病情稍有好转,同年9月,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悲鸿从上午参加会议一直到晚上,当晚,因脑溢血复发被送到北京医院。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派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去医院督促治疗,又亲自派医生会诊,但已无济于事。徐悲鸿不幸于9月26日早晨逝世。当天下午,周恩来到北京医院向徐悲鸿遗体告别,极其沉痛地说:“徐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为什么让他带病从早到晚开会?以后决不容许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的声音带着微颤,既沉痛又严肃。说完,他缓慢地转过身来,嘱咐身边的周扬,要他守候徐悲鸿的遗体入殓。
1954年9月26日,即徐悲鸿逝世一周年之际,建立了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不久,便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周恩来亲笔题写了“悲鸿故居”的匾额,表达了他对徐悲鸿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与刘海粟的交往
刘海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了周恩来,那时,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在一次集会上,周恩来的演说给刘海粟留下深刻印象,两人就此相识了。后来,因为生活的变迁,他们很久未见面。
抗战胜利以后,周恩来前往上海美专存天阁画室探望刘海粟。周恩来首先向刘海粟伸出手说:“刘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周恩来。”刘海粟当然没有忘记周恩来,他紧握着周恩来的手,说:“真没想到,你会来。”
“我就住在附近的思南路,离你这里很近的。”周恩来说,“我早就想来看看你,你是位爱国画家,所以外国人很尊敬你。我想,中国的老百姓也一定敬重你。”
刘海粟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悟出了这话里的深意。他说:“谢谢你,周先生。”
那一次,他们谈得很久。直到晚年,刘海粟还记得当时周恩来说过的一句话:“你年轻时是翩翩佳公子,现在到了壮年,竟健康得像头雄狮。希望你在艺术界真正成为亚洲的雄狮!”
全国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胁迫和利诱一些知名文化人离开大陆。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正当刘海粟心乱如麻、面临着去和留的人生大抉择的时候,他收到了周恩来托人辗转捎来的信。周恩来在信中说:“刘先生,我希望你不要走,留下来,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需要你负责造就新时代的美术人才!”这封信像一束炽热的阳光突然照亮了他的心,刘海粟坚定地留了下来,迎接新中国的成立。1952年上海美专与苏州艺专合并为华东艺专,刘海粟被任命为校长。
1953年的夏天,周恩来邀请刘海粟到北京参观、作画,并委托国务院交际处处长常俊照顾刘海粟夫妇。几天后,周恩来在百忙中派人把刘海粟接到了他的住处。周恩来握着刘海粟的手说:“别人以为你的子女多在海外,你不会留下。可我相信,你会留下来继续办学的。因为你更爱的还是祖国!”
刘海粟很激动,攥紧了周恩来的手说:“谢谢恩来这么理解我、相信我。在那时,是有人劝我去台湾,也有人叫我去香港、法国的,说:‘你儿子任着国民党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你女儿在英国,你侄儿也去了台湾,你留下来日子不好过!’这时,我接到了你的信,要我留下来继续办学。是你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周恩来拉着他的手,请他在沙发上坐下,亲手给他沏了茶,然后谈起了1952年进行的高等院校系院调整的事。周恩来说:“你在这项工作中为许多私立学校做出了好的榜样,把你创办了几十年的上海美专贡献给了祖国。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正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当初创办上海美专的初衷,我如愿以偿,我很感谢政府!”刘海粟衷心地说。接着,刘海粟又谈起了对美术教育的构想和具体打算:“上海美专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有很多东西值得今天借鉴,比如旅行写生,人体模特儿写生,都是锻炼学生如何用画笔来表现新中国建设和建设者精神面貌的好手段;让学生们走进火热的生活,走进自然,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
周恩来说:“你们的做法很好,象牙塔里是培养不出人民艺术家的。”
接着,周恩来向刘海粟详细地介绍徐悲鸿及中央美术学院的情况,称赞“徐悲鸿先生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也有很多创新的表现”,并说:“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嘛!”
刘海粟点点头:“是的,我很欣赏徐先生在美术教学上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方针,他在培养美术人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对他很钦佩。他的西洋画根基厚,他的素描和色彩都有很深厚的基本功。早在20年代,我就看出他会成功,我多次向我的朋友推荐他,说他运用中国画的水墨技术结合西洋画的表现方法所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应该给予支持,郭沫若先生把我的评价对许多人都说了,但当时有人还说他的功力不够,说我是‘谬奖’。我却坚信不疑地说‘让时间来证明吧!他准成大器’。他中年以后创作的《九方皋》、《愚公移山》气派很大。”
周恩来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色,说:“曾有人对我说,你和徐先生长期不在一起,有所隔膜。我当时就严肃地说,‘不要相信外间的传闻,刘先生和徐先生都是艺术家,过去又有一段缘分。外间凭猜想是猜不透的。我们还要依靠他们两人团结合作,把新中国的美术教育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对吧?”
听了周恩来的话,刘海粟连忙答应道:“对对对!由于我和悲鸿的艺术道路和生活环境不同,又长期不在一起,我们的关系疏远了,曾经有些误解。那时,我们都年少气盛,有些意气用事,现在想来,很没意思。但那是对艺术的不同认识引起的,也早已成为过去了,烟消云散了。我非常希望悲鸿能捐弃前嫌,我们团结起来,南北呼应,为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发挥我们全部的力量,才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
“你的态度很好!”周恩来说,“我来做这个工作。”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画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造学习。悲鸿对共产党的尊重和信任建国前就开始了,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你们互相学习嘛!”周恩来又鼓励刘海粟,“你们对美术事业都做出了贡献,你们的团结,关系到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徐先生有病,性情容易急躁,你要谅解他。你们的担子很重,国家需要你们,你们能健康长寿,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条件。”
过了几天,周恩来就召见了徐悲鸿。徐悲鸿向周恩来汇报了美术界对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的筹备情况。周恩来在美术界的代表名单中没有看到刘海粟的名字,意识到徐刘之间的误解和隔膜仍然存在。他没有明说,只是把刘海粟对徐悲鸿的称赞和肯定转述给了徐悲鸿。徐悲鸿立即领会了周恩来的意思,说:“总理,我知道你希望我们美术界团结,这也是我的意愿。可是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是有原则的。我认为,画家的品德非常重要。”“不能因为有了画家的头衔而品德就可以打折扣,尤其是在国土沦陷时期,画家的民族气节应当是首位!”他说到这儿,非常激动,“恩来,我认为,任命美术院校领导应该考虑德才兼备的人!”
周恩来明白他的意思,回答说:“徐先生,你的意见完全正确。我们在任命美术院校校长之前,就已做过细致调查研究工作。我希望你这个主席在促进画家间的了解和交流方面多做些工作,对某些画家的经历,要作具体的调查研究,不能只凭道听途说而下结论,请你相信组织,我希望你们美术界加强团结合作,一切以有利于培养新中国的美术建设人才为重。”
徐悲鸿是非常尊重周恩来的,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意见。接着,转过话题,双方谈起了国画的继承、借鉴和发展问题。
1956年,国务院下达了华东艺专迁往西安的决定,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艺术家们,画惯了江南的山水和人物,他们担心离开熟悉的生活土壤就开不出花,结不出果,也害怕去西安过不惯北方生活,纷纷表示不满。刘海粟也认为教授们的忧虑很有道理,偌大个华东区,怎么能没有一所高等艺术学校呢?为了新中国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的繁荣,他决定给周恩来写信,反映他和师生们的观点和意见。周恩来接到他的信后,立即派人进行调查研究,很快就下达了撤销关于华东艺专西迁西安决定的文件。
1986年夏,刘海粟作了一首怀念周恩来的《七律》:
不朽声威震九垓,
绝伦四海一人才。
立身严正留公论,
谋国忠勤悴杰魁。
悲恸化为群众力,
德功无愧万方推。
英灵妥矣昭遗爱,
松柏长青望继来。
与徐悲鸿的友谊
周恩来比徐悲鸿小5岁,他们最早相识于1924年,当时两人都在法国巴黎留学,同为壮怀激烈的爱国学子。徐悲鸿专攻美术,周恩来亦多才多艺,两人志向、情趣颇多共识。在巴黎公社墙前,他们曾合影留念。此后,直到抗战胜利,他们再没见过面,但对于徐悲鸿的生活和工作,周恩来始终密切地关注着。
1945年初春,周恩来曾委托在重庆的郭沫若前去探望患病的徐悲鸿,并送去了延安的红枣和小米。在徐悲鸿家中,郭沫若笑呵呵地对徐悲鸿说:“悲鸿,这是周恩来先生从延安带回来的,他特意托我给你送来的,他向你表示问候,请你多多保重。他实在太忙,不能亲自来看你,十分抱歉。”徐悲鸿看着从延安带来的红艳艳的大枣和黄澄澄的小米,十分感动地说:“请代我向周恩来先生致谢。而且你不辞路远,亲自送来,真使我受之有愧。”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赴北平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途经上海时,他在郭沫若家见到了周恩来,这是两人自巴黎晤面后的首次相见。周恩来追忆起巴黎见面的情景,说:“我们算是老朋友了!记得当时你不停地素描,还摘了两片树叶,夹在画夹里……”徐悲鸿赞叹道:“周副主席,你的记忆力可真惊人!我觉得你比以前更精神了。”周恩来又关切地询问了徐悲鸿的生活近况和今后打算等,听说他要去北平艺专任职,高兴地说:“好啊!应当去。”两人分手时,周恩来握着徐悲鸿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徐先生,我们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大众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
周恩来的谈话鼓舞了徐悲鸿,他满怀激情地接受了办好艺专和保护好国统区美术事业的重托,来到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团结了一批进步的美术家。他挑选吴作人为教务主任,聘请齐白石为名誉教授,李桦、叶浅予、庞薰瑟、吴作人、李苦禅、冯法祀、王临乙、董希文、李可染、李瑞年、滑田友、沈士庄(高庄)、李宗津、齐振杞等担任各系的负责人和教师职务。他讲民主、讲进步,决心把艺专办成一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国民党对这样一所重点学校当然不会放松控制,徐悲鸿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别派遣的一批党棍、特务的监视,北平艺专也时时受到国民党的攻击。徐悲鸿总是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保护被迫害的师生。他写了“艺术至上”四个大字挂在校门口,以激励和维护进步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与国民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北平艺专的国民党分子发动了一场“南迁运动”。国民党要迁走的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将艺专的一大批美术界、音乐界的中坚力量迁到南京去,徐悲鸿就是他们要弄走的主要对象。国民党当局给徐悲鸿送去两张机票,逼迫他南下。这时,中国共产党派田汉秘密来到北平,带来了解放区的消息,特别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徐悲鸿的嘱咐:“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徐悲鸿激动得难以自己。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着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却还挂念着北平文化界,记挂着自己并托以重任,他的内心深受感动。此后,徐悲鸿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南迁”斗争。他亲自召集校务会议,当场决定将国民党政府发给艺专“南迁费”换成小米,补贴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徐悲鸿还劝告齐白石切勿轻信谣言,一同留下来迎接解放。
1949年春天,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宴会开始后,周恩来在人群中发现了徐悲鸿,便径直走到徐悲鸿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悲鸿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徐悲鸿兴奋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周恩来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徐悲鸿身边,亲切询问徐悲鸿的身体情况,旧病是否治愈。接着,周恩来又向徐悲鸿询问北平美术界的情况。在听完徐悲鸿的叙述后,周恩来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南京、上海和很多地方都还没解放。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我们胜利了,人民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给我们,假如把艺专改为美术学院,你就任院长好不好?”
1953年9月,周恩来在中南海约见了徐悲鸿。徐悲鸿谈了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也谈了素描。周恩来听着徐悲鸿的谈话,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并微笑着说:“一切艺术都应当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国画吸收西方的某些优点,便会更加丰富。”他凝思了一会儿,继续说:“国画以后也不一定叫国画,对其他画来说有唯我独尊的意思。”徐悲鸿说:“我们美术学院叫彩墨画。”随后,徐悲鸿又谈了画家的品德问题和美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他认为从事美术教育的人,在品德上也应能为人师表。任命美术学院的领导时,应当考虑德才兼备的人。周恩来听了徐悲鸿的这些意见,十分赞同,频频点头,说:“我希望你们美术界加强团结合作,一切以有利于培养新中国的美术建设人才为重。”
1953年7月,正当徐悲鸿以饱满的激情,拼力工作时,由于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指示挑选最好的医生组成医疗小组,尽最大努力抢救,并委托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和郭沫若等人前来探望。徐悲鸿病情稍有好转,同年9月,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悲鸿从上午参加会议一直到晚上,当晚,因脑溢血复发被送到北京医院。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派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去医院督促治疗,又亲自派医生会诊,但已无济于事。徐悲鸿不幸于9月26日早晨逝世。当天下午,周恩来到北京医院向徐悲鸿遗体告别,极其沉痛地说:“徐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为什么让他带病从早到晚开会?以后决不容许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的声音带着微颤,既沉痛又严肃。说完,他缓慢地转过身来,嘱咐身边的周扬,要他守候徐悲鸿的遗体入殓。
1954年9月26日,即徐悲鸿逝世一周年之际,建立了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不久,便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周恩来亲笔题写了“悲鸿故居”的匾额,表达了他对徐悲鸿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与刘海粟的交往
刘海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了周恩来,那时,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在一次集会上,周恩来的演说给刘海粟留下深刻印象,两人就此相识了。后来,因为生活的变迁,他们很久未见面。
抗战胜利以后,周恩来前往上海美专存天阁画室探望刘海粟。周恩来首先向刘海粟伸出手说:“刘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周恩来。”刘海粟当然没有忘记周恩来,他紧握着周恩来的手,说:“真没想到,你会来。”
“我就住在附近的思南路,离你这里很近的。”周恩来说,“我早就想来看看你,你是位爱国画家,所以外国人很尊敬你。我想,中国的老百姓也一定敬重你。”
刘海粟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悟出了这话里的深意。他说:“谢谢你,周先生。”
那一次,他们谈得很久。直到晚年,刘海粟还记得当时周恩来说过的一句话:“你年轻时是翩翩佳公子,现在到了壮年,竟健康得像头雄狮。希望你在艺术界真正成为亚洲的雄狮!”
全国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胁迫和利诱一些知名文化人离开大陆。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正当刘海粟心乱如麻、面临着去和留的人生大抉择的时候,他收到了周恩来托人辗转捎来的信。周恩来在信中说:“刘先生,我希望你不要走,留下来,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需要你负责造就新时代的美术人才!”这封信像一束炽热的阳光突然照亮了他的心,刘海粟坚定地留了下来,迎接新中国的成立。1952年上海美专与苏州艺专合并为华东艺专,刘海粟被任命为校长。
1953年的夏天,周恩来邀请刘海粟到北京参观、作画,并委托国务院交际处处长常俊照顾刘海粟夫妇。几天后,周恩来在百忙中派人把刘海粟接到了他的住处。周恩来握着刘海粟的手说:“别人以为你的子女多在海外,你不会留下。可我相信,你会留下来继续办学的。因为你更爱的还是祖国!”
刘海粟很激动,攥紧了周恩来的手说:“谢谢恩来这么理解我、相信我。在那时,是有人劝我去台湾,也有人叫我去香港、法国的,说:‘你儿子任着国民党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你女儿在英国,你侄儿也去了台湾,你留下来日子不好过!’这时,我接到了你的信,要我留下来继续办学。是你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周恩来拉着他的手,请他在沙发上坐下,亲手给他沏了茶,然后谈起了1952年进行的高等院校系院调整的事。周恩来说:“你在这项工作中为许多私立学校做出了好的榜样,把你创办了几十年的上海美专贡献给了祖国。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正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当初创办上海美专的初衷,我如愿以偿,我很感谢政府!”刘海粟衷心地说。接着,刘海粟又谈起了对美术教育的构想和具体打算:“上海美专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有很多东西值得今天借鉴,比如旅行写生,人体模特儿写生,都是锻炼学生如何用画笔来表现新中国建设和建设者精神面貌的好手段;让学生们走进火热的生活,走进自然,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
周恩来说:“你们的做法很好,象牙塔里是培养不出人民艺术家的。”
接着,周恩来向刘海粟详细地介绍徐悲鸿及中央美术学院的情况,称赞“徐悲鸿先生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也有很多创新的表现”,并说:“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嘛!”
刘海粟点点头:“是的,我很欣赏徐先生在美术教学上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方针,他在培养美术人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对他很钦佩。他的西洋画根基厚,他的素描和色彩都有很深厚的基本功。早在20年代,我就看出他会成功,我多次向我的朋友推荐他,说他运用中国画的水墨技术结合西洋画的表现方法所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应该给予支持,郭沫若先生把我的评价对许多人都说了,但当时有人还说他的功力不够,说我是‘谬奖’。我却坚信不疑地说‘让时间来证明吧!他准成大器’。他中年以后创作的《九方皋》、《愚公移山》气派很大。”
周恩来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色,说:“曾有人对我说,你和徐先生长期不在一起,有所隔膜。我当时就严肃地说,‘不要相信外间的传闻,刘先生和徐先生都是艺术家,过去又有一段缘分。外间凭猜想是猜不透的。我们还要依靠他们两人团结合作,把新中国的美术教育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对吧?”
听了周恩来的话,刘海粟连忙答应道:“对对对!由于我和悲鸿的艺术道路和生活环境不同,又长期不在一起,我们的关系疏远了,曾经有些误解。那时,我们都年少气盛,有些意气用事,现在想来,很没意思。但那是对艺术的不同认识引起的,也早已成为过去了,烟消云散了。我非常希望悲鸿能捐弃前嫌,我们团结起来,南北呼应,为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发挥我们全部的力量,才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
“你的态度很好!”周恩来说,“我来做这个工作。”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画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造学习。悲鸿对共产党的尊重和信任建国前就开始了,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你们互相学习嘛!”周恩来又鼓励刘海粟,“你们对美术事业都做出了贡献,你们的团结,关系到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徐先生有病,性情容易急躁,你要谅解他。你们的担子很重,国家需要你们,你们能健康长寿,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条件。”
过了几天,周恩来就召见了徐悲鸿。徐悲鸿向周恩来汇报了美术界对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的筹备情况。周恩来在美术界的代表名单中没有看到刘海粟的名字,意识到徐刘之间的误解和隔膜仍然存在。他没有明说,只是把刘海粟对徐悲鸿的称赞和肯定转述给了徐悲鸿。徐悲鸿立即领会了周恩来的意思,说:“总理,我知道你希望我们美术界团结,这也是我的意愿。可是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是有原则的。我认为,画家的品德非常重要。”“不能因为有了画家的头衔而品德就可以打折扣,尤其是在国土沦陷时期,画家的民族气节应当是首位!”他说到这儿,非常激动,“恩来,我认为,任命美术院校领导应该考虑德才兼备的人!”
周恩来明白他的意思,回答说:“徐先生,你的意见完全正确。我们在任命美术院校校长之前,就已做过细致调查研究工作。我希望你这个主席在促进画家间的了解和交流方面多做些工作,对某些画家的经历,要作具体的调查研究,不能只凭道听途说而下结论,请你相信组织,我希望你们美术界加强团结合作,一切以有利于培养新中国的美术建设人才为重。”
徐悲鸿是非常尊重周恩来的,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意见。接着,转过话题,双方谈起了国画的继承、借鉴和发展问题。
1956年,国务院下达了华东艺专迁往西安的决定,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艺术家们,画惯了江南的山水和人物,他们担心离开熟悉的生活土壤就开不出花,结不出果,也害怕去西安过不惯北方生活,纷纷表示不满。刘海粟也认为教授们的忧虑很有道理,偌大个华东区,怎么能没有一所高等艺术学校呢?为了新中国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的繁荣,他决定给周恩来写信,反映他和师生们的观点和意见。周恩来接到他的信后,立即派人进行调查研究,很快就下达了撤销关于华东艺专西迁西安决定的文件。
1986年夏,刘海粟作了一首怀念周恩来的《七律》:
不朽声威震九垓,
绝伦四海一人才。
立身严正留公论,
谋国忠勤悴杰魁。
悲恸化为群众力,
德功无愧万方推。
英灵妥矣昭遗爱,
松柏长青望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