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备课、上课的环节上存在不足是正常的,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理应帮助年轻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听课、评课、反思、改进”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反复循环,肯定优点,找准不足,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听课;评课;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听其课,观其行
课堂教学是一种显性行为,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流程的显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一)看教師的基本素质。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堂好课是教师综合能力和备课水平的集中体现。课备得越充分,课堂展示的底气就越足,其教态就越从容,课的流程就会自然流畅。
(二)看课的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看教学语言。语言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理解、学生智慧的启发,而且还会影响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四)看课堂调控能力。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因此课堂调控尤为重要。要营造处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节奏,讲解正确、科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既要要看教师的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又要看其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是否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突破。
二、听后评,找优劣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听课后先由出课老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并指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环节,然后由指定的评课教师进行点评,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最重要的指出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告知其具体的改进方法。
(一)评价教学流程。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知识的探究、拓展与提升等教学环节。看能否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控课堂,达到合理调控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是否环环相扣,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展示交流,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例如在听新授课《羚羊木雕》时,老师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创设情境就非常到位。
(二)关注重点、难点的突破。年青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对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要理清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来突破重难点。
(三)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学会概括、学会归纳与小结等。
(四)关注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后思,找差距
叶澜教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上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年轻教师更应该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首先是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要反思是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反思导学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吻合程度,是课前教学反思的首要内容。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查缺补漏、内化、吸收,重新审视这个导学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在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还要反思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位是否准确,重难点的突破措施是否得当,例题或课堂练习难易程度是否合理等。
其次是课中反思。反思教学的流程是否与预设一致,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堂流程能如期完成。例如,新知识的生成或延伸,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是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要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课堂是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展示舞台,在授课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要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寻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遗漏点,及时积累教学经验。
四、思后改,求提升
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教师的成长要在积累经验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矫正提升,我们的总体要求是做到“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增:增加有所遗漏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相关的对应练习或巩固练习,增加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增加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备课中的一些不当之处,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等;根据实际授课情况修改教学方法和技巧,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制定有效的策略,修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等。
删:删除原备课中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此环节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即要设计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设计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设计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设计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换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调换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或习题等。
五、结束语
总之,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校搭台,教师唱戏”的过程,要坚持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的四个环节,不断发现问题,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听课;评课;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听其课,观其行
课堂教学是一种显性行为,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流程的显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一)看教師的基本素质。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堂好课是教师综合能力和备课水平的集中体现。课备得越充分,课堂展示的底气就越足,其教态就越从容,课的流程就会自然流畅。
(二)看课的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看教学语言。语言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理解、学生智慧的启发,而且还会影响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四)看课堂调控能力。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因此课堂调控尤为重要。要营造处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节奏,讲解正确、科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既要要看教师的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又要看其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是否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突破。
二、听后评,找优劣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听课后先由出课老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并指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环节,然后由指定的评课教师进行点评,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最重要的指出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告知其具体的改进方法。
(一)评价教学流程。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知识的探究、拓展与提升等教学环节。看能否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控课堂,达到合理调控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是否环环相扣,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展示交流,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例如在听新授课《羚羊木雕》时,老师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创设情境就非常到位。
(二)关注重点、难点的突破。年青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对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要理清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来突破重难点。
(三)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学会概括、学会归纳与小结等。
(四)关注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后思,找差距
叶澜教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上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年轻教师更应该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首先是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要反思是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反思导学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吻合程度,是课前教学反思的首要内容。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查缺补漏、内化、吸收,重新审视这个导学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在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还要反思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位是否准确,重难点的突破措施是否得当,例题或课堂练习难易程度是否合理等。
其次是课中反思。反思教学的流程是否与预设一致,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堂流程能如期完成。例如,新知识的生成或延伸,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是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要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课堂是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展示舞台,在授课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要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寻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遗漏点,及时积累教学经验。
四、思后改,求提升
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教师的成长要在积累经验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矫正提升,我们的总体要求是做到“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增:增加有所遗漏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相关的对应练习或巩固练习,增加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增加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备课中的一些不当之处,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等;根据实际授课情况修改教学方法和技巧,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制定有效的策略,修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等。
删:删除原备课中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此环节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即要设计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设计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设计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设计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换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调换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或习题等。
五、结束语
总之,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校搭台,教师唱戏”的过程,要坚持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的四个环节,不断发现问题,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