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唐诗里的句子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维那首流传古今的《相思》,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引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却句句话儿不离红豆;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却又委婉含蓄。大唐盛世,这首婉曲动人的《相思》,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夜雨霖铃,想起我遥远的南国家乡。如果此时在鸳江之畔、蝶山之峰,我肯定跑去草丛间捡拾红豆去了。
  南国树有情,一株株高大苍翠的红豆树,在雁过声声、霜寒露冷的季节,随风摇落粒粒丹朱,红透青阶。这些碧血染成的相思子,都是生在豆荚中的,累累如缀珠,豆荚绽破,倾泻一地相思。点点滴滴,染透秋色,岁岁拾复生,结荚何时止?记得那时的高中校园里,有好几株年年结子的红豆树,每到深秋几番风雨后,我就会在放学之后,在草地上、树荫下,俯身弯腰,寻寻觅觅。每每拾得,如获至宝,拈来纳玉瓶,暗把痴心寄。
  红豆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珠宝,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玲珑玉骰嵌红豆,入骨相思何时偿。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哭夫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相思》这首诗也不是王维为所恋女子而写,而是他赠给李龟年的,无疑为眷恋友人。
  在手掌上摩挲把玩红豆,鲜红如血,坚硬如骨,如从地底提纯而来,也许,这让土地都为之一阵剧痛战栗。想不到柔情的南方,能生长出如此坚硬的红豆。累世情缘,谁捡起,谁抛下,谁忘前尘,谁总牵挂?忆当时年华,谁点相思,谁种桃花。人间离别易多时,见红豆,忽相思。然而,最懂相思,也最惹愁绪。其实,遇见的人终会遇见,离散的人终会离散,不复相见的人死生不复相见。有情有义之人一生缠绵,在这红尘里辗转一路,遍体鳞伤。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鱼缸里的鱼儿,永远不会感到無聊。我宁愿是条鱼,七秒一过什么都忘,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人世间来去匆匆的相逢与离别中,无法忘记牵挂的苦,亦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昔年采撷的红豆,静置枕边或书案,偶尔默然凝望,仿佛唐诗里的句子,跃动在眼前。少年时为红豆而写的诗篇,早已扔在猎猎风中。掌心的余温被风吹去,看着光阴的脚步一点点挪移。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一杯酒,情绪万种。古人云,相思令人老,殊不知相思亦使人幽,尤其当着落叶纷飞时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任多少深情独向寂寞。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人生的春夏秋燃尽之后,就到了尽头。如此匆匆的我们,如此匆匆的岁月,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长相思,永别离。在这样寂寞的夜里,也只有数数红豆,凭凭阑干,柔了夜雨,浓了相思。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不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直接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严重破坏大气环境。本文对山东省2017年17个地级市农作物种植情况进行统计,概算出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资源总量。评估秸秆肥料化对于补充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构建秸秆沼气化利用及碳排放数学模型,计算秸秆沼气化潜力,对其燃烧利用后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为秸秆沼气化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山东省2017年秸秆资源总量为6 433.66×104t,肥料化还田的秸秆养分可替代64.77×104
摘 要: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但远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极养老、被动养老、孤立看待养老、模式化养老等。目前,一些农村在微型养老、互助养老、医-养-康-护养老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未来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应突破单一思维,纳入乡村治理格局,从制度创新入手,贴近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干群主体性、创造性,实现根本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