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乡村里,拉着小偷游街示众;有的地方,让打老婆的丈夫,在村民面前向老婆道歉。我们试图用羞耻感来改变一个人,让他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羞耻,从此“痛改前非,回头是岸”,可是羞耻感真的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吗?还是说他会破罐子破摔呢?
  如果你的丈夫对你施行家暴并且他被强迫在数百人面前公开道歉,你会愿意成为他被公众羞辱了一天之后回到家见到的那个女人吗?
  羞耻感会让人更有攻击性更容易批判别人,那么我们在他体验着羞耻或者在羞耻感中恢复的时候,待在他的身边,是否真的更安全?我们羞辱别人,到底是为了让别人真正改变,还是仅仅因为羞耻别人让我们感到一时痛快?
  有羞耻感的人更容易破罐子破摔
  跟大家澄清两个概念:内疚和羞耻感。
  羞耻感和内疚情绪的最大区别是:羞耻感在说“我是坏的或者我不够好”,而内疚在说“我做了错事或者我做得还不够好”。内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修正我们的行为,而羞耻感则更可能让我们绝望。因为当我们认定自己有缺陷或者是自己不好时,改变就变成了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情。
  在对400多个孩子为期8年的道德情感研究中发现,那些容易产生羞耻感情绪的孩子,更可能被学校开除、吸毒和自杀。而那些更容易产生内疚感的孩子则更有可能申请大学并且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他们更少自杀、酗酒、吸毒,并且在更晚的年龄开始有性行为。
  羞耻感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远远超出想象。
  为什么羞耻感不可能让我们真正改变
  一个男人殴打自己妻子而被强迫去参加法庭指定的咨询小组。这个男人拒绝参加由一群“殴打者”组成的团体,但是却愿意甚至有兴趣参加一个“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有困难”的人组成的小组。
  打人者需要一点自我价值感的平台来支撑自己。只有在更高的点上我们才能俯瞰自己犯的错,只能从那里我们才能道歉。
  当我们的身份被我们最恶劣的行为定义时,我们是无法活下去的。羞耻感让我们觉得无地自容,让我们觉得跟整个世界隔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同理心来建立连接,让羞耻感不再成为我们“肮脏的小秘密”。
其他文献
为什么她们不离开?我们不能去问家暴受害者,而应该去研究。知道答案,才能更好地帮助她们。  害怕、没钱、为了孩子、被人指责  也许她们害怕。大量数据和事实都表明,“离开”不会终止对方的暴力,而会使对方的暴力加剧。施暴者将配偶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一旦她们选择离开,就等于“背叛”,施暴的男人会展开愤怒的报复,不仅针对她们,也对她们的家人。  许多男人威胁他们的配偶“如果你敢离开我,我一定会杀了你,杀了你全
期刊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这么一起真实病例。当时,有名因眩晕而卧病不起的妇女,来求名医傅青诊治。结果,傅青开出的药方是“软石汤”。病妇丈夫按傅青的吩咐,要将石头煮软,让妻服下。  哪知,煮了几天几夜,石头坚硬如初。这几天里,病患的丈夫渴了,就喝点水;饿了,随便塞点干粮;困了,就眯着眼小睡片刻。几天下来,整个人都脱了形,邋遢不堪。病者见状,大受感动,挣扎着起身,和丈夫一起煮石头。  直至此时,傅
期刊
秋高气爽,多好的天,可对我来说却是怎一个苦字了得。早上一起来就喷嚏不止,换个房间也打,从室内到室外不停地打。鼻涕很多,每天早上都要清理半个小时,甚至半夜鼻腔里全是鼻涕,导致鼻腔与口腔相连的地方巨疼无比,经常被疼醒,然后伴着别人的呼噜声默默地收拾鼻涕。每天夜里都要折腾接近一个小时,早上起来头晕脑胀,心情低落到极点。  西医对此诊断为季节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是吃抗过敏西药和往鼻腔里喷西药,消除鼻涕,缓
期刊
我和丈夫通过相亲认识,很快就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女,活泼可爱,我们的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可是,没几年,丈夫因为车祸,断了一条腿,当时急需手术费10万,我手头没那么多钱,只得向婆家小姑借了5万元,凑够了手术费。后来,丈夫手术成功。小姑也没有向我们催要这5万元钱。丈夫的腿虽然接上了,但是需要不断进行康复训练,花费很大,我们也就没有主动归还借款。  丈夫自从腿部受伤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差,经常对我和女儿又打又
期刊
有研究表明,经历过家庭暴力伤害,尤其是那些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女性,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即使她们能够逃离施暴者,以往遭受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仍将在持续较长时间内影响其精神健康状况。  知乎网友周冲曾介绍过一个案例:一个20来岁的女孩因遭受家暴来求助,说她不想活了。脸是木然的,眼睛是浊而无光的。递给她的水不喝。只是坐在沙发的角落里,紧紧抱着抱枕。  外面有汽车经过,“吡”一声喇叭,
期刊
王端给生产队喂驴,兼看场院。我老家地处平原,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养过牛。七十年代以后,大队终于有了一台缺胳膊少腿的拖拉机,虽经常趴窝,但耕地还是能对付,牛就卖掉了。驴的作用,主要是秋播,平时基本赋闲,所以在我记忆中,我们第三生产队最多时也只养过两头驴。  每个生产队都有喂驴的,也都是老头,一般是老光棍儿,我老家叫“光棍子”。  既然喂驴,自然住在场院里,“看场院”是捎带的,似乎只具象征意义。那时,偷
期刊
遭受家暴,很多人会建议——跑啊。这个建议不太靠谱。贸然离开可能更危险!有调查显示,受害者匆忙离开后容易造成最严重的跟踪,虐待甚至杀害。要离开,必须要有具体计划!  家暴发生时或者过后,打110报警,并且要求登记备案  报警可能并不能帮助受害者改善暂时的处境。但是,别灰心,一定要不断地打110报警,每次发生家暴的时候都要打,并且要求登记备案。这些报警的记录在以后想要离婚、寻求索赔、争夺孩子抚养权、申
期刊
在大陡山别墅的观景台上,我和一帮文朋诗友谈论起了哲学的三大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春风掠过每一个人的脸颊,瞭望前方雄伟的泰山,我们都陷入了思考。  关于这三个命题,早就有人如此戏说过: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我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去西天取经。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却不无道理。世上找不出两片同样的树叶,人也不能两次趟进同一条河里,那么,我们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在这个世上,你都
期刊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恩小惠令人感激,给的恩惠多了,反倒可能被受助者嫉恨。  人们在日常观察中不难找到支持这句俗话的案例,某些案例是自己或亲戚、朋友帮助了“不知感恩的小人”;某些案例来自媒体报道,报道中施恩者的无私和受助者的肆无忌惮对比极为强烈。  这属于传播规律和我们开的玩笑,当人际关系符合“互帮互助”、“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等道德标准时,帮人者和受助者都不太有非要将其
期刊
有个女同学,最近在微信群里很活跃,每天9点准时报到。正是上班时间,极少有人回应,她就一一点名。有回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她没有其他事情做吗?她说老公上班了,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这段时光是她自己的。  我问,那你自己在家都做些什么呢?她答,这不找你们聊天吗?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这位同学上学时文笔不错,以前梦想当作家。我说既然你有这么多时间,不如写点东西吧,我给你推荐几个发表平台。她立马发过来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