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吗?r——基于收入来源与结构的视角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07—2019年中国37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与系统广义矩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多个维度对其中的关联机制与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较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2)从收入来源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等均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盈利能力.(3)从收入结构看,互联网金融对非利息收入占比、收入多元化等指标的影响尚不明显.(4)分类型看,互联网金融对区域性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近代中国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近代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翻译或创作,将“少年”与新民、新国、民族复兴等意象联系起来,参与近代中国“少年”的精神世界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城市绿色发展,考虑到上述背景以及经济行为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的事实,在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269个城市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长期内总效应明显;城市创新水平对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能源政策会影响到地方产业集聚模式,短期内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城市规模异质和经济发展分层下,产业集聚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且深刻的影响,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反映研究的热点及其政策导向.为厘清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经济研究的内核并发挥理论创新和政策引领作用,以中国1992—2020年共1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悖离及其成因与对策.结果表明:(1)已有研究构建“气候变化—风险生成—农户避险手段”的理论框架,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外生的)如何影响到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户避险手段选择性偏好(内生的).(2)理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高度的专属性与私密性,与个人隐秘的生理特征直接相关,彰显个人身份特质,因而需要特别保护.通过立法路径提供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使用与保护的框架,是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滥用、实现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关键.在立法模式上,结合中国的立法传统、现实需求以及法制发展现状,应当采用渐进式的综合立法模式.在立法理念上,为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有限地利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立法应当秉持的核心理念.在立法内容上,需要界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概念、类别、属性,确立特殊保护原则,明确信
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全国—区域(省份)—行业—企业”的多层级嵌套结构特征,现有的生产率分解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在动态的Olley-Pakes生产率分解模型中,通过增加区域和(或)行业层级的要素流动,将不同层级的要素流动效应进行了分离,这种多级分解思路在其他生产率分解模型中具有普适性.中国制造业在1998—2007年的经验分析表明:(1)基于增加值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高达11.57%并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它为制造业增长做出了58.43%的相对贡献,其中企业学习效应的相对贡献最大(62.10%),
基于2020年1月—2020年7月共27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与新冠疫情确诊人数增长率的数据,引入融资约束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融资约束对企业韧性的作用和效果.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越大,不管是内源融资约束还是外源融资约束,其在疫情冲击下的韧性越弱.(2)在应对冲击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比率表现最为突出,能够增强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其次是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3)民营企业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虽然对企业的绩效表现有正向的作用,但对于其在疫情下的韧
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公众共用物共享权的两种不同路径.个人主义方法论从微观角度分析个人的行为选择,认为共享权是“作为个体的公众”享有的个体性权利;整体主义方法论从宏观角度认识公众共用物的基本属性,认为共享权是“作为整体的公众”享有的整体性权利.公众共用物共享权主体的不特定性、开放性,客体的公共性、共享性表明它是一项新兴的非排他性权利.这一权利特性决定了应当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论研究公众共用物共享权,其中,个人主义方法论体现在依据“生态人”假设、“请求权”理论与法律经济分析等方式研究共享权;整
国家制裁是否能够阻断犯罪生涯的持续进而遏制再犯是预防刑论立论的根基性问题.根据对J省和N省监狱7次及以上被判刑或劳教的66名在押罪犯的深度访谈资料、刑事判决书和自传综合分析发现:惩罚预防再犯的边际效益递减明显,即随着处罚次数增加,刑罚体验痛苦性不断下降,犯罪人日渐适应监狱和犯罪生活,对犯罪越来越视若平常.犯罪侦查中的“伦理性执法”,立法层面的“重复惩罚”“延伸惩罚”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整体性惩罚加重,个体性惩罚式弱”等不但未能充分实现惩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反而消解了犯罪人对刑罚应有的畏惧和顺服.应当通过拒
在污染治理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结构转换这一新的视角解构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通道,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刻画环境规制竞争,探索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定的促进作用,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是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U形”动态规律,中国平均环境规制强度已经处在“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但低规制强度组尚处
信息疫情是指传染病引发大规模疫情后,网络空间大量的错误信息形成过载效应,并与正确信息相互混杂大范围传播造成无法分辨的危险的现象.信息疫情有着自身特性,体现为信息量巨大且真假难辨、内容面广且倾向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关注度高且危害性强等.信息疫情累加过载会加大公共安全风险和社会危机的治理难度,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形成社会稳定风险,甚至扰动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极端主义发展.信息疫情的产生既有群体恐慌性情绪导致的信息敏感与无助的因素,也与政府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与水平不足相关,同时还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