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音节副词重叠是现代汉语副词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种语法现象。排除无基式副词重叠式、其他词类重叠式、同形异构重叠式、重叠变异式等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大部分双音节重叠式可以带“地”,少部分重叠式可作补语。在搭配上基式要广于重叠式。双音节副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是量的增加,其表示的量是一种主观的量、模糊的量。
关键词:副词 双音节 AABB 重叠
引 言
重叠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副词重叠的探讨则涉及甚少,特别是对双音节副词重叠的专门研究更为少见。故本文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副词重叠进行专门的研究。
对于ABAB式(如“非常非常”“十分十分”)等是否算副词重叠,张谊生(1997)认为ABAB式目前还不是副词的重叠形式,而只是一种语用重复。我们赞同张谊生的观点,ABAB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为行文方便,我们将基式写为副1,重叠式写为副2。
一、重叠的范围
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AABB式重叠,但是并非所有的AABB式都属于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以下四种情况需要排除。
1.无基式副词重叠式。
这一类重叠只有重叠式AABB式,而无相应的基式副词。例如:
(1)他也冷静了一些,断断续续地说:“我要求工会,秦妈妈……我要求工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重叠式“断断续续”是副词,但并不存在其基式“断续”,只能算重叠式副词而非副词重叠式,类似的有“口口声声、声声泪泪”等。
2.其他词类重叠式。
这类重叠式AABB只作状语,但其基式是非副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例如:
(2)徐把厂里“五反”工作检查总结大会前后的情形详详细细地说了一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详细”重叠为“详详细细”在句中只作状语,但是其基式是形容词,所以属于形容词重叠研究的范围,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3.同形异构重叠式。
所谓同形异构,即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在语义则是不同的。我们发现部分AABB式除了可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谓语、宾语等其他成分,如:
(3)我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真正正、顶天立地、有血有肉的新人。(梁凤仪《风云变》)
(4)我和华茜真真正正分手了,你相信我。(岑凯伦《还你前生缘》)
例(3)作定语,例(4)作状语。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真正”是身兼二类的兼类词,例(3)是由形容词“真正”重叠而成。例(4)是由副词“真正”重叠而成。它们的内在语义也是不一样的,如例(3)“真正”表示的是“实质与名义完全符合”,而例(4)“真正”义同“的的确确、确实”。
当然,区分一个词是否属于兼类词有时难免主观,本文把这种不同词性的划分建立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中对各词词性的标注上,得出双音节副词重叠的兼类词有:
名副兼类:原原本本、时时刻刻、早早晚晚、死死活活、好好歹歹
形副兼类:自自然然、分分明明、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干干脆脆、轻轻易易
在双音节重叠中,主要是名副兼类和形副兼类,暂时未发现动副兼类词。我们探讨的是其作为双音节副词时而形成的重叠,其他词性的重叠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4.重叠变异式。
一般认为,副词重叠形成重叠式副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大部分副词重叠后形成的重叠式仍为副词,但是一小部分副词重叠后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它们在句子中除可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谓语等,例如:
(5)这种他小时候经常闻到的、略带甜味的咖啡香气,又从嗅觉上证实了这不是梦,而是的的确确的现实。(张贤亮《灵与肉》)
这种情况不同于我们上文提到的同形异构,因为“的确”本身只是副词,而非兼类词。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旧用法的遗留,如鲁迅、老舍小说中就存在不少“的确”作定语的例子。我们暂时称之为“重叠变异式”。
排除以上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我们统计得出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具体见附录。
二、句法功能与搭配关系
(一)句法功能
1.句中位序。双音节副1和副2在充当状语时都可紧跟被修饰语,也可以被其他状语隔开。两者既可以充当句首状语,也可以充当独立状语,但副1充当独立状语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的确”等少数几个在极偶尔的情况下才可以,例如:
(6)的确是问题,赵胜天摊开两手苦笑一声:的确。(池莉《太阳出世》)
(7)“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紧挺直了身子,毕恭毕敬地低声说。(鲁迅《离婚》)
另外,两者在能否充当补语上则相差甚远。现代汉语中能充当补语的副词很少,如:“透”“透顶”等,副1基本上都不能作补语,而副2在我们统计的语料中却发现大部分都可以做补语。例如:
(8)五爷比死了亲爹亲妈还伤心,哭得死死活活,头直往墙上碰。(乔典运《香与香》)
双音节副词重叠作补语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都是可补副词,而非唯补副词,双音节重叠式副词即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作状语是常态,作补语是异态;其次,都是组合式补语,而非粘合式补语,作补语时都要带一个标记词“得”,是有标的。
2.标记成分。副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其标记成分是附加后缀“地”。从标记角度看,有些副1是无标,即几乎都不能加后缀“地”。例如:
(9)办厂的确需要钱啊,没有钱啥人也没法子办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而有些副1后面能不能加“地”则很自由,只是不加“地”的用例要远远大于加“地”。例如:
(10)他的警卫员小白自然还要在他的后边时刻地保卫他。(刘流《烈火金刚》)
(11)觉得这十天之中,着实地是太给石根先生的家属们添麻烦了。(梁晓声《激杀》)
副2带后缀的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首先,副2在句中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故其标记为“地”和“得”。其次,对状语标记“地”而言,大多数副2带“地”是任意的,可带可不带。例如:
(12)我放弃了这浪漫的念头,但的的确确地感觉到了城市生活中(尤其是夜晚)无处不在的细微摇曳着淡淡的美与淡淡的神秘感。(卫慧《上海宝贝》)
(13)下面也没有穿小裤脚管的牛仔裤子,但的的确确是徐家的大少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我们认为,由于“地”有凸显它前面的副词的作用,而重叠式状语本身具有更多的描写性,这就使带“地”成为了可能。
其次,副2作补语时则一定要带标记词“得”,例如:
(14)看得清清楚楚,那人走得急急忙忙,十分惊恐。(曲波《林海雪原》)
(二)搭配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副1和副2在搭配上可以自由互换,只是在语用上产生细微差别,如两者都可以搭配一些动词性谓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副1都可以自由替换为副2,在搭配关系方面,双音节副1与副2选择自己搭配对象的范围时存在着宽窄之分。相比较而言,副1的搭配对象比副2要广,结合面也要宽,例如:
(15)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16)这些让我感很难受,她应该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比任何人都好!(翻译作品《童年》)
我们可以看到副1除了可以修饰动词性谓语之外,还可以修饰一些形容词性谓语,但是在这些例子中一般性不能自由替换为副2。从总体上讲,有一部分副2只能修饰动词性或具有动态变化过程意义的谓语,不可以修饰形容词性谓语。
三、主观增量
双音节副1与副2在语法意义上也有不同。以往学者对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关注颇多,如吕叔湘(1984)曾指出动词重叠后带上“试试”或“一下儿”的意思,形容词重叠以后带上“很”的意思,名词重叠表示“每个”。而对副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却未见描述,那么副词重叠之后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什么呢?为何有了副1还会产生副2?我们认为可以从“量”的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
张敏(1997)从普遍语法和认知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重叠形式,他指出更多的相同形式(重叠)代表更多的相同内容(名词复数、多量、动作重复、性状增强等)。所以,“量”是汉语语法中最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汉语中表示“量”的观念,可以使用词汇手段,也可以使用语法手段,而重叠就是现代汉语表示“量”的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知道动词重叠显现的是动量,形容词重叠显现的是度量,名词和量词重叠显现的则是数量,那么副词重叠之后呢?我们认为副词重叠显现的是度量。例如:
(17)把他们死伤的士兵抬上,在前后左右掩护着他们,这才急忙走出村来。(刘流《烈火金刚》)
(18)齐英他们四个人就急急忙忙走了出来。(刘流《烈火金刚》)
以上例句中,副1与副2都可以自由替换,也都可以修饰同一个动词,但是副2比副1在“量”上明显得到增加,主要表现在强调意味的增强。例句中“急急忙忙”比“急忙”更能突出速度快和焦急的情态。因为副词的“量”是潜藏的,通过重叠,就把这种潜藏着的量“激发”了出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副词重叠后,语义不是指大,而是指小。例如:
(19)她虽然已从古应春口中摸透了“行情”,却不愿轻易松口。(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20)难道这样一个拿得起来放得下的人物,就这样轻轻易易地从人寰中消失了。(逸馥、邓加《『大右派』储安平失踪之谜》)
上述例子中,重叠式“轻轻易易”表示的程度比“轻易”要小,语义上是趋小的。但是这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得出的副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因为从在语义上看是指少,而从“量”的角度看仍然是增加,只是它们增加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像“真真正正”等是正方向的增加,而“轻轻易易”等则是反方向的增加。
另外,副词重叠所表现的“量”,是语言心理观念上的量,而不是客观物理观念上的可用数量词语表示的量。正因为如此,副词重叠所表示的量具有一定主观性和模糊性。例如:
(21)“你的确很漂亮,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有过象歉这样的成色。”(王朔《人莫予毒》)
(22)“你仔细想想啊……维伦的的确确是很漂亮,不过呢……(季缨《一接手绝对失误》)
例(21)中,“的的确确很漂亮”到底有多漂亮,我们并不能得知,它并不表示一个客观的精确的“量”,而是一个模糊的“量”,我们也并不能确定例(22)中“的的确确很漂亮”真的就比例(21)中的“的确很漂亮”更漂亮,这只是作者的主观感觉不同,因为在具体使用时,当人们主观上认为,单用“的确”并不足以用来强调自己的想法时,便产生了其重叠式“的的确确”。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双音节副词重叠的“量”具有以下三个语义特征:[+度量]、[+主观]、[+模糊]。
附录:
自然——自自然然 永远——永永远远
陆续——陆陆续续 急忙——急急忙忙
时刻——时时刻刻 分明——分分明明
早晚——早早晚晚 死活——死死活活
着实——着着实实 实在——实实在在
委实——委委实实 迟早——迟迟早早
真正——真真正正 的确——的的确确
确实——确确实实 干脆——干干脆脆
好歹——好好歹歹 原本——原原本本
轻易——轻轻易易 贸然——贸贸然然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王继红.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3]王继同.论副词重叠[J].杭州大学学报,1989,(1).
[4]吴 吟,邵敬敏.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J].语文研究,2001,(1).
[5]尹钟宏.浅论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6]张 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
[7]张谊生.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7,(4).
(赵 芳 谢翠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副词 双音节 AABB 重叠
引 言
重叠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副词重叠的探讨则涉及甚少,特别是对双音节副词重叠的专门研究更为少见。故本文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副词重叠进行专门的研究。
对于ABAB式(如“非常非常”“十分十分”)等是否算副词重叠,张谊生(1997)认为ABAB式目前还不是副词的重叠形式,而只是一种语用重复。我们赞同张谊生的观点,ABAB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为行文方便,我们将基式写为副1,重叠式写为副2。
一、重叠的范围
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AABB式重叠,但是并非所有的AABB式都属于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以下四种情况需要排除。
1.无基式副词重叠式。
这一类重叠只有重叠式AABB式,而无相应的基式副词。例如:
(1)他也冷静了一些,断断续续地说:“我要求工会,秦妈妈……我要求工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重叠式“断断续续”是副词,但并不存在其基式“断续”,只能算重叠式副词而非副词重叠式,类似的有“口口声声、声声泪泪”等。
2.其他词类重叠式。
这类重叠式AABB只作状语,但其基式是非副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例如:
(2)徐把厂里“五反”工作检查总结大会前后的情形详详细细地说了一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详细”重叠为“详详细细”在句中只作状语,但是其基式是形容词,所以属于形容词重叠研究的范围,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3.同形异构重叠式。
所谓同形异构,即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在语义则是不同的。我们发现部分AABB式除了可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谓语、宾语等其他成分,如:
(3)我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真正正、顶天立地、有血有肉的新人。(梁凤仪《风云变》)
(4)我和华茜真真正正分手了,你相信我。(岑凯伦《还你前生缘》)
例(3)作定语,例(4)作状语。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真正”是身兼二类的兼类词,例(3)是由形容词“真正”重叠而成。例(4)是由副词“真正”重叠而成。它们的内在语义也是不一样的,如例(3)“真正”表示的是“实质与名义完全符合”,而例(4)“真正”义同“的的确确、确实”。
当然,区分一个词是否属于兼类词有时难免主观,本文把这种不同词性的划分建立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中对各词词性的标注上,得出双音节副词重叠的兼类词有:
名副兼类:原原本本、时时刻刻、早早晚晚、死死活活、好好歹歹
形副兼类:自自然然、分分明明、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干干脆脆、轻轻易易
在双音节重叠中,主要是名副兼类和形副兼类,暂时未发现动副兼类词。我们探讨的是其作为双音节副词时而形成的重叠,其他词性的重叠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4.重叠变异式。
一般认为,副词重叠形成重叠式副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大部分副词重叠后形成的重叠式仍为副词,但是一小部分副词重叠后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它们在句子中除可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谓语等,例如:
(5)这种他小时候经常闻到的、略带甜味的咖啡香气,又从嗅觉上证实了这不是梦,而是的的确确的现实。(张贤亮《灵与肉》)
这种情况不同于我们上文提到的同形异构,因为“的确”本身只是副词,而非兼类词。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旧用法的遗留,如鲁迅、老舍小说中就存在不少“的确”作定语的例子。我们暂时称之为“重叠变异式”。
排除以上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我们统计得出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具体见附录。
二、句法功能与搭配关系
(一)句法功能
1.句中位序。双音节副1和副2在充当状语时都可紧跟被修饰语,也可以被其他状语隔开。两者既可以充当句首状语,也可以充当独立状语,但副1充当独立状语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的确”等少数几个在极偶尔的情况下才可以,例如:
(6)的确是问题,赵胜天摊开两手苦笑一声:的确。(池莉《太阳出世》)
(7)“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紧挺直了身子,毕恭毕敬地低声说。(鲁迅《离婚》)
另外,两者在能否充当补语上则相差甚远。现代汉语中能充当补语的副词很少,如:“透”“透顶”等,副1基本上都不能作补语,而副2在我们统计的语料中却发现大部分都可以做补语。例如:
(8)五爷比死了亲爹亲妈还伤心,哭得死死活活,头直往墙上碰。(乔典运《香与香》)
双音节副词重叠作补语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都是可补副词,而非唯补副词,双音节重叠式副词即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作状语是常态,作补语是异态;其次,都是组合式补语,而非粘合式补语,作补语时都要带一个标记词“得”,是有标的。
2.标记成分。副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其标记成分是附加后缀“地”。从标记角度看,有些副1是无标,即几乎都不能加后缀“地”。例如:
(9)办厂的确需要钱啊,没有钱啥人也没法子办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而有些副1后面能不能加“地”则很自由,只是不加“地”的用例要远远大于加“地”。例如:
(10)他的警卫员小白自然还要在他的后边时刻地保卫他。(刘流《烈火金刚》)
(11)觉得这十天之中,着实地是太给石根先生的家属们添麻烦了。(梁晓声《激杀》)
副2带后缀的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首先,副2在句中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故其标记为“地”和“得”。其次,对状语标记“地”而言,大多数副2带“地”是任意的,可带可不带。例如:
(12)我放弃了这浪漫的念头,但的的确确地感觉到了城市生活中(尤其是夜晚)无处不在的细微摇曳着淡淡的美与淡淡的神秘感。(卫慧《上海宝贝》)
(13)下面也没有穿小裤脚管的牛仔裤子,但的的确确是徐家的大少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我们认为,由于“地”有凸显它前面的副词的作用,而重叠式状语本身具有更多的描写性,这就使带“地”成为了可能。
其次,副2作补语时则一定要带标记词“得”,例如:
(14)看得清清楚楚,那人走得急急忙忙,十分惊恐。(曲波《林海雪原》)
(二)搭配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副1和副2在搭配上可以自由互换,只是在语用上产生细微差别,如两者都可以搭配一些动词性谓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副1都可以自由替换为副2,在搭配关系方面,双音节副1与副2选择自己搭配对象的范围时存在着宽窄之分。相比较而言,副1的搭配对象比副2要广,结合面也要宽,例如:
(15)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16)这些让我感很难受,她应该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比任何人都好!(翻译作品《童年》)
我们可以看到副1除了可以修饰动词性谓语之外,还可以修饰一些形容词性谓语,但是在这些例子中一般性不能自由替换为副2。从总体上讲,有一部分副2只能修饰动词性或具有动态变化过程意义的谓语,不可以修饰形容词性谓语。
三、主观增量
双音节副1与副2在语法意义上也有不同。以往学者对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关注颇多,如吕叔湘(1984)曾指出动词重叠后带上“试试”或“一下儿”的意思,形容词重叠以后带上“很”的意思,名词重叠表示“每个”。而对副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却未见描述,那么副词重叠之后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什么呢?为何有了副1还会产生副2?我们认为可以从“量”的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
张敏(1997)从普遍语法和认知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重叠形式,他指出更多的相同形式(重叠)代表更多的相同内容(名词复数、多量、动作重复、性状增强等)。所以,“量”是汉语语法中最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汉语中表示“量”的观念,可以使用词汇手段,也可以使用语法手段,而重叠就是现代汉语表示“量”的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知道动词重叠显现的是动量,形容词重叠显现的是度量,名词和量词重叠显现的则是数量,那么副词重叠之后呢?我们认为副词重叠显现的是度量。例如:
(17)把他们死伤的士兵抬上,在前后左右掩护着他们,这才急忙走出村来。(刘流《烈火金刚》)
(18)齐英他们四个人就急急忙忙走了出来。(刘流《烈火金刚》)
以上例句中,副1与副2都可以自由替换,也都可以修饰同一个动词,但是副2比副1在“量”上明显得到增加,主要表现在强调意味的增强。例句中“急急忙忙”比“急忙”更能突出速度快和焦急的情态。因为副词的“量”是潜藏的,通过重叠,就把这种潜藏着的量“激发”了出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副词重叠后,语义不是指大,而是指小。例如:
(19)她虽然已从古应春口中摸透了“行情”,却不愿轻易松口。(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20)难道这样一个拿得起来放得下的人物,就这样轻轻易易地从人寰中消失了。(逸馥、邓加《『大右派』储安平失踪之谜》)
上述例子中,重叠式“轻轻易易”表示的程度比“轻易”要小,语义上是趋小的。但是这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得出的副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因为从在语义上看是指少,而从“量”的角度看仍然是增加,只是它们增加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像“真真正正”等是正方向的增加,而“轻轻易易”等则是反方向的增加。
另外,副词重叠所表现的“量”,是语言心理观念上的量,而不是客观物理观念上的可用数量词语表示的量。正因为如此,副词重叠所表示的量具有一定主观性和模糊性。例如:
(21)“你的确很漂亮,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有过象歉这样的成色。”(王朔《人莫予毒》)
(22)“你仔细想想啊……维伦的的确确是很漂亮,不过呢……(季缨《一接手绝对失误》)
例(21)中,“的的确确很漂亮”到底有多漂亮,我们并不能得知,它并不表示一个客观的精确的“量”,而是一个模糊的“量”,我们也并不能确定例(22)中“的的确确很漂亮”真的就比例(21)中的“的确很漂亮”更漂亮,这只是作者的主观感觉不同,因为在具体使用时,当人们主观上认为,单用“的确”并不足以用来强调自己的想法时,便产生了其重叠式“的的确确”。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双音节副词重叠的“量”具有以下三个语义特征:[+度量]、[+主观]、[+模糊]。
附录:
自然——自自然然 永远——永永远远
陆续——陆陆续续 急忙——急急忙忙
时刻——时时刻刻 分明——分分明明
早晚——早早晚晚 死活——死死活活
着实——着着实实 实在——实实在在
委实——委委实实 迟早——迟迟早早
真正——真真正正 的确——的的确确
确实——确确实实 干脆——干干脆脆
好歹——好好歹歹 原本——原原本本
轻易——轻轻易易 贸然——贸贸然然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王继红.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3]王继同.论副词重叠[J].杭州大学学报,1989,(1).
[4]吴 吟,邵敬敏.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J].语文研究,2001,(1).
[5]尹钟宏.浅论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6]张 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
[7]张谊生.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7,(4).
(赵 芳 谢翠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