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白华先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既是来自于他对澄怀观道艺术理念的尊崇,也是基于其深厚的国学基础对中国艺术精神细致入微的体察,更是来自于跨文化视野下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审美观照。
【关键词】宗白华;澄怀观道;同情;救世情怀;跨文化视野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中,宗白华先生如同一位悠游于喧嚣世外的智者,在美学与艺术的殿堂悠然散步。他飘逸洒脱的身影之中跃动着一颗超脱纯净的伟大心灵,他睿智空灵的文字背后弥漫着浓重深情的救世情怀,他精准独到的中国美学思想之内渗透着扎实的东方文化修养和缜密的西方学术功底。
一、宗白华先生深受老庄艺术精神的影响,而“庄子的艺术精神”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语)。他在《我和诗》中回忆自己年轻时对哲学的喜爱,“庄子、康德、叔本华、歌德相继地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总的说来,庄子哲学精神对宗先生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庄子的悠游、简淡、玄远的特质使宗先生偏爱简约、空灵、禅境、气韵生动的中国艺术;另一方面,庄子所提倡的虚静境界也启示了宗先生在欣赏中国艺术意境时,欣赏主体应做到“澄怀观道”。
宗白华先生提倡并践行的澄怀观道艺术理念,即是对于艺术创造者自由人格的叹赏和关注。有人说:“阅读宗白华先生的学术著作,古典文化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评析之中带着自己的体温,渗透着艺术的灵性。只有在心灵自由的前提之下,才能沉潜于艺术大海的深处,遨游于精神王国的浩渺宇宙与星空”。从宗先生的学术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无论是艺术创作主体还是欣赏主体,其心性和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持精神的淡泊与超脱,才能保证艺术的空灵与持久。
宗先生年轻时有一句座右铭:“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这个座右铭的真实写照,他实践的澄怀观道的艺术理念是对前一句话的最好注释,而他身体力行的艺术“同情说”观点,也是他实现并肯定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宗白华先生在他1921年1月发表于《少年中国》第2卷第7期的《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一文中曾饱富激情地写道:“诸君!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呀!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死生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我认为,宗先生的“同情说”是与庄子思想和晋人情怀分不开的。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同样的,晋人人生哲学深受庄子影响,他们“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之深情与道家庄子有着深刻的精神联接。宗先生强调“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强调“生命才能了解生命,精神才能了解精神”,这样的深情与他深沉的“救世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知道,20世纪初的中国美学笼罩在救亡与启蒙的主题之下。宗先生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的救世情怀更为浓重。宗先生20岁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萧彭浩(叔本华)哲学大意》,他在文中介绍叔本华“同情”时曾这样评说:“此同情之感,为道德之根源。具此感者,视他人之痛苦,如在已身。无限之同情,悲悯一切众生,为道德极则。”这固然是对于叔本华所讲“同情”的评说,但也可看出悲悯救世情怀在青年宗白华心中所占的位置。
总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既是来自于他对澄怀观道的艺术理念的尊崇,也是基于其深厚的国学基础对中国艺术精神细致入微的体察,更是来自于跨文化视野下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审美观照。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的断裂与西学的倾覆成为不争的事实。宗白华先生所提出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观点,是一种宽容的学术视野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美学精神。他重视创作主体的主体性和人格修为过程,突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美和意境,在跨文化的学术视野对建构了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审美观照。
“跨文化不只是一种态度和方法,是学术视野和學术实践基础上的自然诉求,跨文化需要渊博的学术背景作为依托,不是拘泥于现象的抽取和比对,而是深入精神和文化深处的辨析。跨文化不应该是以西方来遮盖中国,不能用西方文明的整体性来置换中国文论的质态”。宗先生所坚持和实践的美学及艺术理论恰恰就具有这种宽容的学术视野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美学精神。他的这种跨文化的诗学精神和视野,与其深广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系统的西学哲学体系背景共同构建了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和眼光。
总之,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是一位独具魅力的诗意艺术家,他的人如同他的文字一样,可以让我们一遍遍地慢慢体味。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3卷,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殷国明:《二十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上海: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7.陈明华:《从《美学散步》透析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关怀精神》,《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
8.田智祥《:救世情怀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发生》,《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
9.刘绍瑾 、石了英《:宗白华散步美学中的“老庄艺术精神”》,《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健 ,(1988.12)女,汉,唐山,唐山市艺术研究所, 四级编剧, 本科, 主要从事剧本创作(评剧)
【关键词】宗白华;澄怀观道;同情;救世情怀;跨文化视野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中,宗白华先生如同一位悠游于喧嚣世外的智者,在美学与艺术的殿堂悠然散步。他飘逸洒脱的身影之中跃动着一颗超脱纯净的伟大心灵,他睿智空灵的文字背后弥漫着浓重深情的救世情怀,他精准独到的中国美学思想之内渗透着扎实的东方文化修养和缜密的西方学术功底。
一、宗白华先生深受老庄艺术精神的影响,而“庄子的艺术精神”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语)。他在《我和诗》中回忆自己年轻时对哲学的喜爱,“庄子、康德、叔本华、歌德相继地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总的说来,庄子哲学精神对宗先生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庄子的悠游、简淡、玄远的特质使宗先生偏爱简约、空灵、禅境、气韵生动的中国艺术;另一方面,庄子所提倡的虚静境界也启示了宗先生在欣赏中国艺术意境时,欣赏主体应做到“澄怀观道”。
宗白华先生提倡并践行的澄怀观道艺术理念,即是对于艺术创造者自由人格的叹赏和关注。有人说:“阅读宗白华先生的学术著作,古典文化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评析之中带着自己的体温,渗透着艺术的灵性。只有在心灵自由的前提之下,才能沉潜于艺术大海的深处,遨游于精神王国的浩渺宇宙与星空”。从宗先生的学术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无论是艺术创作主体还是欣赏主体,其心性和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持精神的淡泊与超脱,才能保证艺术的空灵与持久。
宗先生年轻时有一句座右铭:“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这个座右铭的真实写照,他实践的澄怀观道的艺术理念是对前一句话的最好注释,而他身体力行的艺术“同情说”观点,也是他实现并肯定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宗白华先生在他1921年1月发表于《少年中国》第2卷第7期的《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一文中曾饱富激情地写道:“诸君!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呀!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死生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我认为,宗先生的“同情说”是与庄子思想和晋人情怀分不开的。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同样的,晋人人生哲学深受庄子影响,他们“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之深情与道家庄子有着深刻的精神联接。宗先生强调“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强调“生命才能了解生命,精神才能了解精神”,这样的深情与他深沉的“救世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知道,20世纪初的中国美学笼罩在救亡与启蒙的主题之下。宗先生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的救世情怀更为浓重。宗先生20岁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萧彭浩(叔本华)哲学大意》,他在文中介绍叔本华“同情”时曾这样评说:“此同情之感,为道德之根源。具此感者,视他人之痛苦,如在已身。无限之同情,悲悯一切众生,为道德极则。”这固然是对于叔本华所讲“同情”的评说,但也可看出悲悯救世情怀在青年宗白华心中所占的位置。
总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既是来自于他对澄怀观道的艺术理念的尊崇,也是基于其深厚的国学基础对中国艺术精神细致入微的体察,更是来自于跨文化视野下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审美观照。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的断裂与西学的倾覆成为不争的事实。宗白华先生所提出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观点,是一种宽容的学术视野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美学精神。他重视创作主体的主体性和人格修为过程,突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美和意境,在跨文化的学术视野对建构了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审美观照。
“跨文化不只是一种态度和方法,是学术视野和學术实践基础上的自然诉求,跨文化需要渊博的学术背景作为依托,不是拘泥于现象的抽取和比对,而是深入精神和文化深处的辨析。跨文化不应该是以西方来遮盖中国,不能用西方文明的整体性来置换中国文论的质态”。宗先生所坚持和实践的美学及艺术理论恰恰就具有这种宽容的学术视野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美学精神。他的这种跨文化的诗学精神和视野,与其深广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系统的西学哲学体系背景共同构建了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和眼光。
总之,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是一位独具魅力的诗意艺术家,他的人如同他的文字一样,可以让我们一遍遍地慢慢体味。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3卷,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殷国明:《二十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上海: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7.陈明华:《从《美学散步》透析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关怀精神》,《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
8.田智祥《:救世情怀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发生》,《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
9.刘绍瑾 、石了英《:宗白华散步美学中的“老庄艺术精神”》,《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健 ,(1988.12)女,汉,唐山,唐山市艺术研究所, 四级编剧, 本科, 主要从事剧本创作(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