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8~30日本刊特派记者参加了第四次东亚出版人会议,会议过程所呈现的一些与一般国际会议不同的景象,令记者颇有感慨。
之一:参加会议的人从表面上看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但相互交流起来却相当艰难,会议中及会后的交流中,参加者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人基本都不能用中文、日文或韩文直接沟通交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过程颇费周折,最后大家只能用简单的英语来交流。因此,语言的障碍让东亚出版人的交流大打折扣。不少出版人感慨,与西方交流大家可以用英文来交流,而东方之间的交流则略显复杂。
之二:会议的参会者虽然都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深出版人,对人文学科有相当深的造诣,但除个别人外,大部分参会者对其他两国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出版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民众了。有参会者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亚对东方文化的态度,他们都各自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东方文化先进的代表,缺少对邻国的关注,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西方国家。
以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在东亚三国间的交流相当繁荣,但作为知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于语言和观念的隔阂交流却相当缺乏。第三次 东亚出版人会议中,与会代表就建立东亚读书共同体达成了共识,但面对西方的文化冲击,亚洲将如何应对,尤其是处于汉文化圈的东亚三国将如何将这个共同体推向国际?这成为第四次东亚出版人会议在香港举办的主要议题。
东亚出版为什么要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区域联盟与合作越来越到关注,这也迫使大家重新审视整个亚洲甚至东亚国家的态势。香港出版总会会长兼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指出,经济、知识的国际化,生活的趋同化,整个世界包括东亚的畅销书都是从欧美引进来的图书,再加上欧美出版公司在各地的布局,东亚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日益明显,作为出版人,大家应如何扭转,这是最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光复出版产业,更重要的是光复东方文化。
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倩仪指出,香港出现新生活形态、新的文化融合,他们不是说哪里文化好,而是在享受共同的文化。亚洲新的都会阶层也开始形成,共同的文化开始形成,可是作为出版人,面对这种新阶层,总觉得负面作用大于正面,网络、科技对传统出版造成限制,是我们没有进入这个新的阶层调整新的出版形态。进入这个阶层可能需要时间,但大家必须有这种认识,新世代e生活为出版带来新的思考,应从新阶层反思东亚出版文化的合作形式,找寻国际化的新思路。
如何理解东亚国际化
作为东亚出版人,如何理解国际化,成为与会关注的焦点。各国面临的危机不同,认识也有所不同。日本岩波书店总编辑小岛洁希望观念要明确,进一步界定东亚出版人的国际化的意义,通过交流,有利于求同存异。他认为,文化与语言的多元化维护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家在抵御语言、文化霸权的同时,也要避免自身的垄断。他主张不同的出版社应有不同的出版文化价值,要突出人文出版的核心价值。东亚出版的国际交流就克服共同面临的问题来说,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要求。出版的本质有着超越境界扩展的力量,这种本能跨越的不仅仅是权力和阶级的障碍,还有语言、文化的障碍。语言的障碍告诉人们他者的他者性,正是真心诚意的翻译,告诉我们理解他者的困难,以及通过反复体验这样的困难领悟重新学习追他者的重要性。在出版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参会各个国家、地区的出版社也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为知识生产的新的世界中心,东亚共同价值的东西有望变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但这是否真的能通行欧美呢?
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筹办人程三国则认为,欧美出版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水往低处流的过程,是强势经济、语言文化、品牌、内容、企业和全球扩张性商业传统在国际出版市场的自然延伸,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供我们有效借鉴。面对十分成熟饱和的国
之一:参加会议的人从表面上看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但相互交流起来却相当艰难,会议中及会后的交流中,参加者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人基本都不能用中文、日文或韩文直接沟通交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过程颇费周折,最后大家只能用简单的英语来交流。因此,语言的障碍让东亚出版人的交流大打折扣。不少出版人感慨,与西方交流大家可以用英文来交流,而东方之间的交流则略显复杂。
之二:会议的参会者虽然都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深出版人,对人文学科有相当深的造诣,但除个别人外,大部分参会者对其他两国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出版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民众了。有参会者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亚对东方文化的态度,他们都各自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东方文化先进的代表,缺少对邻国的关注,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西方国家。
以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在东亚三国间的交流相当繁荣,但作为知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于语言和观念的隔阂交流却相当缺乏。第三次 东亚出版人会议中,与会代表就建立东亚读书共同体达成了共识,但面对西方的文化冲击,亚洲将如何应对,尤其是处于汉文化圈的东亚三国将如何将这个共同体推向国际?这成为第四次东亚出版人会议在香港举办的主要议题。
东亚出版为什么要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区域联盟与合作越来越到关注,这也迫使大家重新审视整个亚洲甚至东亚国家的态势。香港出版总会会长兼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指出,经济、知识的国际化,生活的趋同化,整个世界包括东亚的畅销书都是从欧美引进来的图书,再加上欧美出版公司在各地的布局,东亚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日益明显,作为出版人,大家应如何扭转,这是最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光复出版产业,更重要的是光复东方文化。
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倩仪指出,香港出现新生活形态、新的文化融合,他们不是说哪里文化好,而是在享受共同的文化。亚洲新的都会阶层也开始形成,共同的文化开始形成,可是作为出版人,面对这种新阶层,总觉得负面作用大于正面,网络、科技对传统出版造成限制,是我们没有进入这个新的阶层调整新的出版形态。进入这个阶层可能需要时间,但大家必须有这种认识,新世代e生活为出版带来新的思考,应从新阶层反思东亚出版文化的合作形式,找寻国际化的新思路。
如何理解东亚国际化
作为东亚出版人,如何理解国际化,成为与会关注的焦点。各国面临的危机不同,认识也有所不同。日本岩波书店总编辑小岛洁希望观念要明确,进一步界定东亚出版人的国际化的意义,通过交流,有利于求同存异。他认为,文化与语言的多元化维护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家在抵御语言、文化霸权的同时,也要避免自身的垄断。他主张不同的出版社应有不同的出版文化价值,要突出人文出版的核心价值。东亚出版的国际交流就克服共同面临的问题来说,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要求。出版的本质有着超越境界扩展的力量,这种本能跨越的不仅仅是权力和阶级的障碍,还有语言、文化的障碍。语言的障碍告诉人们他者的他者性,正是真心诚意的翻译,告诉我们理解他者的困难,以及通过反复体验这样的困难领悟重新学习追他者的重要性。在出版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参会各个国家、地区的出版社也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为知识生产的新的世界中心,东亚共同价值的东西有望变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但这是否真的能通行欧美呢?
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筹办人程三国则认为,欧美出版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水往低处流的过程,是强势经济、语言文化、品牌、内容、企业和全球扩张性商业传统在国际出版市场的自然延伸,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供我们有效借鉴。面对十分成熟饱和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