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新课改之后小学教师不断深入探索的话题,而高效课堂的构建恰好可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供良好条件。从高效课堂提出以来,众多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并指出相应的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本人针对目前所教授的小学数学课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希望在实践教学上融合这些理论和策略,开辟打造高效课堂的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分析,总结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观点,希望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一)五步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要妥当处理数学整体目标与每节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的关系。
3.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1)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2)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已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幫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小组汇报: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总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分析,总结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观点,希望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一)五步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要妥当处理数学整体目标与每节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的关系。
3.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1)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2)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已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幫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小组汇报: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总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