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理念、组织机制与实施机制——兼论“一带一路”的经济外交属性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经济外交模式的现有研究,作者试图引入软实力、义利观与"一带一路",提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模式的理论架构.赋予经济外交以中国特色并非要另起炉灶,而是以大国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适应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现实.通过引入软实力,作者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不同于西方大国经济外交奉行"附加政治条件的胡萝卜加大棒"原则,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义利观来实现的,因此义利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基本原则.作为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提供了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构建符合义利观要求的组织机制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实施机制既要考虑"未富先大"的特殊国情,又要借鉴大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的成熟经验.
其他文献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本身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世界政治现象.然而,学界尚未结合经验证据系统性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扩散的过程和规律.作者从结构层面来理解"一带一路"的全球扩散,将其在国际社会的接纳过程理论化为"浪潮"——众多国家采纳相同政策的集群——的生成过程.在区分浪潮的触发机制和推进机制两个维度的差异后,作者将共建"一带一路"视为一种纵向能动型浪潮.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的纵向力量对这一浪潮的触发具有关键影响;浪潮的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认同问题已引起政策界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基于关系理论,上海合作组织的认同可提炼为一种"关系认同",即在上海合作组织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在对其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对组织产生的归属感.借助关系认同这一概念工具考察可以发现,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同总体上呈现工具性认同、价值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三位一体的格局.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实践部分满足了成员国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情感需求,因而在利益、价值和情感维度,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展现出相应程度的积极认同.不过,上海合作组
国家形象一直被视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研究并未考察国家形象能否发挥软实力的实际作用.基于跨国并购数据,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呈负相关关系,基尼
国际制度的等级制是一种国际制度之间地位不对等的结构,具体表现为诸多国际制度对某一特定国际制度的单向遵从.为了阐明其生成机制,作者建立了一个以制度竞争类型为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