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如何在农村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學习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怎样在数学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呢?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农村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小学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欢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作为培养小学的教师工作者将担负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因此,小学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具有健全的、优良的人格品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小学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在学生
期刊
课改十多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有了大量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建构者希望以丰富多彩、不断改进的形式来保持教师的学习、探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局限于外在的改进与推动,最终则可能会收效不佳。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突出强调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即采取内观策略,注重教师的自我培育。这种内观策略有助于教师
期刊
本文将结合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实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运用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农牧区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收获  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融入到英语文化中,使生涩的单词生活化、形象化、感官化,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词句和生活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化教学。  (一)信息技术促使英语文化生动再现  县域生源除了县镇生源外,大多数学生来自牧区,农村牧区由于
期刊
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
期刊
教育智慧就是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是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是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而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需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智慧水平。智慧型教学风格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的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修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
期刊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学科的存在,其意义十分重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在这上面下足功夫,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基础。数学是一门涵盖知识非常广的学科,而且抽象的东西很多,如果孩子提升不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可想而知,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老套不够新颖,孩子们感觉晦涩难懂,不仅不能对孩子的抽象理解思维达到锻炼提升的目的,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数学的心里,长此以往,如果真的对学习
期刊
现在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理想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的组织和引
期刊
乡村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未成熟,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下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自卑与孤独。它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
期刊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化学概念教学,对学生系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能够透过化学现象看清本质,进而形成合理的化学认知结构。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化学教学工作,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学习情境,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要点  1、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基于
期刊
以往教师中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生负责学习,而且教师是作为教学的主要人物,仅仅只是教师一方面的付出。而学生只能吸收知识,这样时间一长就不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这样就需要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学生自我认知的经验及其已有知识出发,并营造不同种类的教学情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欲望,及其学好教学的欲望。应当促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双边互动教学的目的,并且促使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