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呼唤父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父子亲情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中国迅速蹿红,里面的主题曲也一夜之间流行于大街小巷。节目中,没有妈妈的陪伴,爸爸们要停下平日匆忙地脚步和孩子进行72小时的单独出行挑战,负责孩子所有的饮食起居,一开始众老爸直呼hold不住。但随着爸爸和孩子亲情互动地不断升温,爸爸收获了温情,孩子则从爸爸身上学会了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品质。这个节目不光让人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冲突和矛盾,还看到了中国式教育背后种种让人反思的地方,在传统观点“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下,父亲往往在外打拼,为家庭和子女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把家庭教育的任务抛给母亲,许多父亲已经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一、父亲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讲到,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不同于他们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是生养我们的家,是自然,是土地,是海洋;而父亲则代表着人类生存的另一个不同的方面,是思想的世界,是人造物的世界、治安的世界、戒律的世界、走东闯西与冒险的世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逐渐消失,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家庭结构,从而导致很多问题孩子的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呢?
  (一)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时间精力有限
  在节目中,一位星爸说:“平常工作忙,跟孩子相处时间少,根本没有带孩子的经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男性担负养家的重任,男性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起工作的重任成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有的甚至长期出差在外,无法给予孩子持久有效的关爱和教育。
  (二)父亲参与教育子女意识薄弱
  受千年沿袭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忽视了父亲对儿童的影响。这种封建思想在中国仍占一定的思想统治地位,将父亲置于家庭教育之外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家庭婚姻不稳定或夫妻间情感矛盾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单亲家庭里母亲带孩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婚姻不稳定或夫妻间情感产生矛盾,也促使母亲过度将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造成母子间过度依赖,父子间疏离,这也逼迫着父亲因“不被需要”而离家庭渐远。

二、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也是无法替代的,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顯的推动作用。
  (一)能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天生擅长模仿,父亲的冒险精神、阳刚之气、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能为儿子提供做男人的基本模式。而女孩子会知道与男孩子不同的一些差异,不但强化了自身的性别意识还认识了异性的品质,会使女孩与异性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
  (二)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与女性跳跃式、离散式的思维相比,男性的逻辑思维比较严谨,不容易情绪化,这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更有利。父亲往往会和孩子开展探索性游戏活动,如棋牌类、拆装玩具、科学小实验等,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孩子体格强健起助推作用
  父亲喜欢刺激性活动的性格特征,正好弥补了母亲感情细腻和性情温和,父亲通过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刺激,促进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与父亲接触较多的孩子,其身高、体重、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迅速一些。

三、家庭教育呼唤父亲的回归


  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爸爸去哪儿》在引发收视狂潮的背后,无疑也给当代父母敲响了警钟,家庭教育强烈呼唤父亲育儿在场。
  (一)保证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孩子真的需要时间去陪,真心地沟通” ,这是张亮在第一次旅行后的感悟。林志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父亲应该在与子女有限的时间接触中尝试去揣摩孩子的心理,用孩子的思维真诚沟通交流, 做到“有质量” 的陪伴。
  (二)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息息相关的,父亲的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来:郭涛父子的 “爷们儿” 性格、林志颖父子的细腻、张亮父子的温情。几个男孩的性格特点无一不是对父亲行为模式的传承。父亲应多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来影响、感化、带动子女,成为子女心目中尊敬、学习、模仿、超越的“偶像”。
  (三)做一个“学习型”父亲
  近年来,“终身学习” 的理念正在深入千家万户,作为新时代的父亲必须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做一个“学习型” 父亲。随着《爸爸,去哪儿》 的开播,田亮一直走在学习做“合格父亲”的路上,就连平常慢慢悠悠的王岳伦到最后一期冰天雪地的东北之都誓要为女儿抢一次好房间,看到摔得浑身是雪的王爸爸我们也被他这种深深的父爱和责任意识所感动。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曾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我国古话也说:“子不教,父之过。”本文谨在此强烈呼吁所有的父亲回归到家庭教育中来,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让我们在孩子的身边,做他一生的引路人。
其他文献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培养对于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期刊
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细节里可以窥见万物的模样,透视世界的众生态。教育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思想。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这些小细节却凝聚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一、教师言行重细节  我国儿
期刊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我的心愿,立志当一名好教师是我的奋斗目标。教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教师们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一、以身作则,自强不息,为人师表  学生是教师品质的最严格的评论家,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密切关注着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经常把教师的言行当作一面镜子来
期刊
一、生活常规管理的意义  小班的幼儿从小在家里生活,自身养成了许多散漫的坏习惯,没有固定的活动内容,没有受到时间的限制,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但是班集体是由三十几个幼儿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如果每个幼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那整个班级就乱了套,班级的各项活动没有办法正常实施。因此,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活常规,约束幼儿的行为,保证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总而言之,生活常规的管理不仅是保证保教工作的有序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广泛的语言。《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应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理论是丰满的,实施起来却是骨感的。  将近十年我一直教六
期刊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政治试题在命题中,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多维度考查,对于引导中学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科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但是,在高三复习过
期刊
一、体验、发现,寻“下锅之米”  不置身于细雨下、微风里、蓝天里,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学生苦思冥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专题活动,让他们参与和体验,写以纪实性为主的实用作文。我们的家乡武平,是一座千年古邑,是纯客家人居住地。这里,有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有寓意深远的民俗风情,有底蕴丰富的百姓古镇
期刊
一、既教书又育人——师生关系的天平才平衡  曾经看过一则《迷路亡羊》的小故事:有一个人走出农庄,正遇到牧羊人领着一只迷了路的小羊回来。他对牧羊人说:“要小心看管,免得走丢了羊。”他问牧羊人说“为什么有栅栏,羊還会走丢呢?”牧羊人说:“羊一点一点地慢慢吃草,就把自己给走丢了。因为羊只顾低头吃草,从这一小块草地吃到那一小块草地,不知不觉就走丢了;还有的时候,羊会掉进栅栏的洞穴里,它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洞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想,如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评改作文,以评促改,以改促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期刊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是一门侧重法治意识的养成、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那么首先要正确把握课程重难点以及教材中法治意识的内容;还要从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法治教育的契机;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法治教育平台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渗透法治意识,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有些许感悟。一、把握重难点,挖掘法治要点  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