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j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处理好六种关系:一是增长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发展海洋经济;二是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相结合,互动互补,形成“大沿海”发展格局;三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突出城市功能;四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加强沟通?熏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五是金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金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六是沿海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重化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渤海;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3-0036-05
  环渤海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三增长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环渤海其他省市的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特征,又各自有不同特点和优势,借鉴其他省市经济发展经验,必将对我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一、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总体情况和态势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分布特点
  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2008年,环渤海三省两市GDP总和为77564.65亿元,占全国GDP总额的25.8%,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分别为13461.57亿元、10488.03亿元、6354.38亿元、31072.06亿元、16188.61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河北沿海经济圈5市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79亿元、3102亿元、20353亿元、8769亿元。2008年环渤海三省两市GDP平均增速为19.1%,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的增速分别为22.1%、12.1%、25.8%、19.7%、18.1%。
  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采用小珠三角的范围来统计)GDP分别为53952.91亿元、29745.58亿元,占全国GDP的份额分别为17.9%、9.9%,GDP增速分别为15.1%、16.8%。
  2.各次产业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
  (1)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2008年环渤海三省两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74.6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505.9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84.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5:52.2:39.3。
  (2)产业发展的特点
  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第二产业的飞速增长所拉动。通过2008年与2005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除北京、山东(只减少了0.4个百分点)以外,天津、河北、辽宁三省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辽宁省增速最大,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增加了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与各省市经济增长的速度密切相关。第二产业与GDP的数据可以发现,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省市,例如天津、辽宁,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省市,例如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相比之下,第一、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
  


  ②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差距很大
  在环渤海区域的三省两市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差距很大。2008年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73%以上,而河北与山东分别只有33.2%和32.4%;天津、山东的第二产业比重已接近60%,而北京却已接近25%的水平;北京、天津已将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降低到1.1%和1.9%,而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却仍然高达12.6%,超过11.3%的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差异的程度之大,足以说明环渤海作为一个区域,其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③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环渤海区域中的北京是一个典型的服务业城市,该市2008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73%,不仅在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中名列第一,也遥遥领先于其他27个省级行政区。除北京外的三省一市都呈现明显的工业主导特征,环渤海其余三省一市第三产业都不够发达:天津的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而河北、山东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二)环渤海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1.环渤海区域发展优势分析
  (1)多元、多点、多极增长格局
  国家加快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发展步伐,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等相继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政策优势叠加在一起,使环渤海地区掀起了开发开放热潮。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好的势头,由单极增长向多元、多点、多极增长格局转变已经成为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
  (2)土地与交通区位优势
  环渤海地区已列入和初步列入规划的沿海滩涂总量达9099.6平方公里,90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变成项目建设用地,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7000亿元左右。京津唐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将形成“三小时都市经济圈”、环渤海区域将形成“八小时腹地服务圈”,使得环渤海经济圈的各个子区域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同时也带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3)快速城市化及巨大的消费潜力
  未来5-10年,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每年至少有260万人口进入城市,每年可以拉动内需0.8-1万亿元。环渤海地区人口约2.6亿,占全国的21%,消费潜力巨大。
  2.环渤海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趋同
  环渤海经济圈受行政区划掣肘严重,各省市均各自为战,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强调“一个都不能少”,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明显趋同,进而导致竞争动机强烈,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现象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各省市之间制造业结构严重趋同,其相似系数都在0.6以上。其中,辽宁和河北之间制造业结构最为相似,达0.882,并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其次是山东和河北(0.838)、辽宁和天津(0.818),北京和天津(0.814),这说明区域内工业结构存在重复建设和争夺资源的现象,而且在工业生产和销售方面也存在内部循环和激烈竞争的情况,整个地区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体系。
  (2)产业链残缺、不完整
  环渤海地区虽然各省市也在积极发展产业链,但由于缺乏合作意识,这种产业链配套也只是要把自己本地区企业消化掉,结果是资源不能在整个区域有效配置,产业链不能在区域内有效衔接,使得整个区域产业链残缺、不完整,仅有的几个产品的产业链也十分单薄。
  (3)区域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的发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金融保险业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各省市金融保险发展各自为政,大大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制约了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目前区内各省市虽已经意识到金融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但各地单独规划金融中心的倾向比较突出,区际间及内部资金流动路径仍然散乱,这种多中心竞争格局难以提升区域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4)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加重,环境承载力在逐步下降
  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岸海域的环境在不断恶化?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近岸海域水质超标严重;②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③赤潮频繁发生;④一些优良岸线和滩涂正逐渐减少;⑤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当前,环渤海地区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对项目的支撑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正在逐步下降,已危及到环渤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渤海发展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应处理好六种关系
  
  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辽宁沿海经济带仍是一片开发中的土地,蕴含着新的巨大发展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具备优良的港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辽宁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不仅是辽宁优势行业,而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和滩地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空间。辽宁环沿海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沿海开发连为一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而且现已建成的沈大、沈山和沈丹高速公路又将沿海同腹地连为一体,有利于形成沿海同腹地的良性互动。
  作为辽宁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面临着拉动经济增长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环渤海区域间及沿海经济带内的竞争与合作、高效有序地推进开发区与城市建设、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任务,应从以下六种关系入手,切实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
  (一)增长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环渤海区域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共同影响下快速回升,但由于经济复苏更多是依靠投资与政策刺激,自主增长动力依然较弱,回暖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
  1.通过沿海新增长点,以大项目为依托实现大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过程,实际也是我省调整经济布局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沿海经济区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平台,应该通过沿海新增长点,以投入促调整,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沿海经济区发展,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过程中要创新思路,突破大项目,实现新跨越。项目推进的理念和方式向呼应沿海接轨。关注点向做大做强高新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围绕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突破装备制造、造船、石化、钢铁等产业,推进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快推进开发项目落地。着力点向重特大项目聚力,集中力量推进“三重一大”(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和实事工程、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事关全局的大事)。
  2.配套大项目,发展小项目,促进产业集聚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辽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在沿海经济带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以优质大项目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小企业;配套大项目,发展小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延伸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配套资金、配套企业。鼓励和吸引各类中小企业进入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体系,完善产业链,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是辽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在积极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构筑多种所有制经济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改善创新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促进辽宁产业升级。
  4.着力点: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发展海洋经济
  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和现实产业基础,以制造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打造现代装备产业链、船舶产业链、化工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等。充分发挥大连在服务外包业上的优势,在产品和服务领域加大力度,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力积极发展优势专业物流,大力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汽车等物流业。
  协调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各次产业,重点发展港口等海洋服务业。根据各市、各产业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如沿海滩涂建设风电基地、滨海旅游、海水利用等产业。要加快海洋科技力量与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同时要积极发展海洋调查、海洋勘探、海洋教育、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保等海洋服务业。
  (二)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相结合
  1.沿海地区的互动
  为了建设好辽宁沿海经济带,最终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任务,沿海地区之间必须率先实现互动。一是发展目标的协同,这是协同互动发展的前提,建立在各个园区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二是内部协同互动机制,在辽宁省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各产业园区之间以利益共享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各产业园区及各地比较优势,在沿海经济带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外部协同互动机制,在保持各个产业园区独立的前提下,通过产业园区之间签订正式协议、共享部分资源来建立战略联盟。四是软资源协同互动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协同互动、产业协同互动、信息协同互动和制度协同互动四个方面。
  2.腹地经济与沿海经济互动
  辽宁三大经济区通过产业链条延伸、高新技术应用与转化等途径将辽宁三大城市区域的现实优势转化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在沿海经济带的优化配置,助推沿海经济带快速腾飞。辽西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在发展上具有非均衡性,沿海经济带要携辽东、辽西沿海经济区梯度发展。沿海经济带与辽宁腹地在产业的布局上要实现专业分工、优势互补,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形成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条,与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
  3.着力点:互动互补,形成“大沿海”发展格局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着力点是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由行政办法管理经济过渡到以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改变条块分割和诸侯经济现状。建立城市区域经济组织,由区域经济组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所形成的区域进行协调和统筹,并协调整个区域的公共经济事务,使市场在区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将沿海100公里以内的区域都划为广义的大沿海经济带,将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置于同一平台,产权、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区域的优化配置,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1.开发区与城市建设的互补与反哺机制
  开发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就我国开发区的演化而言,可以用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来描述。从下表中描述的各阶段特征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都处于成型期,重点是注入式的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受城市建设的不断影响,同时也一直对原有城市产生反向作用。区域开发和城市的融合协同是当前区域发展的趋势之一,从发展路径态势看,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区开发建设应纳入整体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统一体系,新区开发建设的空间规划必须建立在与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协同一致的高度把握。
  2.加快新城区建设,保障经济发展
  城市化强力推进的过程往往就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的过程。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载体即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天津滨海新区、青岛黄岛国家级开发区等都在积极谋划推进城市建设,速度很快,无论从投资总量还是建设规模都是大气魄、大手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区城市建设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以高标准谋划和推进新区城市建设。
  


  3.着力点: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突出城市功能
  按照国际化标准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举措,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开发的关系。在城市总体规划上须体现前瞻性,为城市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杜绝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避免城市建设的无序与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性。充分考虑今后20年甚至更长时间交通、口岸、物流的城市流通格局。突出辽宁沿海经济各城市功能特色,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市的功能定位,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
  (四)竞争与合作相结合
  1.环渤海各个子区域之间的竞争与互补合作
  京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个区域的经济独立性较强,虽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合作,但相互间经济交流不够密切。三个区域各自拥有自己的经济中心和港口。从实际条件出发,当前应着重搞好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个次级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搞好城市间产业分工,优化空间结构,使之逐步形成为各具特色、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三大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如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光伏等优势产业,将发展优势逐步扩大,避免出现发展基础好、起步早,但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优势甚至落后的情况;对于环渤海区域内其他省市的优势,要主动去对接、去配套,借助外部优势来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2.环渤海区域内港口间的竞争与互补合作
  按照交通部的规划,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由青岛、天津、大连3个港城组成的集合体。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港口彻底下放地方的形势下,三港之间是竞争有余,而联合不足,集合体根本无从谈起。目前,天津、青岛和大连港各有所长,实力大体相当。在近期内,三港之间的竞争还难以分出胜负。无论是天津港还是青岛和大连港,都难以在短期内奠定其龙头地位。这样,就需要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三港在合理有序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和协作,联手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辽宁各港口应在运输线路、港口建设、技术和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协作,建立战略联盟和港口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大连港与营口港的干线港地位,进一步明晰其余港口的地位,采用市场化手段,相互参股、相互投资,有效整合港口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港口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3.着力点:加强沟通?熏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会晤及协调机制。在会晤机制的框架内就中长期战略及规划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跨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布局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决策层面加强沟通,开展专题协作。建立政府之间的协商与协调机制,建立城市经济协调会制度。
  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城市之间对口机关专业部门之间的会晤协调机制,建立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确定重点专题,深化合作内容,使一体化行动扎实推进,真正取得实效。
  (五)金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1.金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金融支持是区域现代产业成长的必需要素,据国际经验,一些著名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是建在金融中心或发达的金融业基础之上的,没有金融中心的建设或发达的金融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是很难建成的,深圳和浦东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去主要是靠金融业的发展来体现的。
  2.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展望
  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金融保险业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各省市金融保险发展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合作格局,大大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制约了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目前区内各省市已经意识到金融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各地单独规划金融中心的倾向比较突出,由于区际间及内部资金流动路径仍然散乱,因此这种多中心竞争格局难以提升区域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已获国家批准,天津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等方面获得先试先行的权利,加之天津在股权投资基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良好基础,天津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明确,其服务功能在不断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天津金融业的发展,有效利用其在集结资金、融通资金、连接与辐射周边区域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借势来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3.着力点:利用金融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实现大开放、大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制定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跨地区发展,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辽宁沿海经济带落户。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体系,重构地区性间接融资渠道,实现以区域银行信贷力量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系统,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目标。同时,金融机构应制定沿海经济带网点发展规划,适当增加服务网点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强政府部门、企业、金融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贷款推介等,积极深化银企合作,推动项目与资金的有效对接。
  全面提升大连的金融服务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加大高新园区金融后台服务和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中心布局。优化金融环境,争取成为区域性金融改革试点城市。要进一步强化大连在期货商品交易中的龙头作用,支持大商所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打造东北亚国际期货中心。
  (六)沿海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1.环渤海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环渤海三省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发展等“十一五”及远景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资源规划等人口和经济发展预期以及水资源利用规划目标进行测算,到2010年,环渤海地区人口将超载3003万人,经济将超载8823亿元,超载规模分别是2005年的1.17倍和1.60倍;到2015年,环渤海地区整体上人口、经济超载将进一步加剧,分别达到6514万人和31865亿元。而环渤海各省市实际GDP增速远高于规划速度,除北京外,其他省市资源消耗率下降速度均低于规划速度,所以环渤海地区未来超载程度将高于上述按规划测算的人口和经济。
  2.环渤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不足
  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甚至增长率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主导的经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能源的高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然呈恶化的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地表水污染普遍。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学发展。
  3.着力点:完善有关体制机制、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重化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生态优先的领导决策机制和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建立专门的生态建设领导和协调机制,全面协调各部门、地区之间生态建设的重大事项。
  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一方面,在环境容量已经很小的地区,要实行最严格的禁入制度,另一方面,在环境容量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和达到环境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还要给予准入政策,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重化工”行业,提升其生产技术水平,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责任编辑宫秀芬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refer to diseases that ar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iodine intake, and the best strategy to prevent IDD is the additi
基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研究.首先分析出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的意义.其次分析出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情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多数的供水公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整合与重组,供水公司除了需要加强企业经济建设之外,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党务思政工作给予
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一些时事政治来实施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对高中阶段政治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对2009年国际经济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这些问题主要有: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保护主义;主权财富基金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外商直接投资;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3-0031-05    2009年是世界经济运行状况极为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许多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这是由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较多的写作素材.因此要想丰富学生的作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国有企业处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要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务必做好企业内部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活力企业”,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