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艺术课的启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学环境的改革。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指座位形式、课桌、教具和班级规模等。心理环境就是师生角色和人际关系以及课堂气氛等,教师在这节课中很注意做到这一点,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强调教学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教态和语言的变化,所站位置的变化,学生围着教师一起学习扭秧歌,教师为龙头,学生为龙身舞龙,师生一起摆造型等形式,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处处都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传统课堂教师那种至高无上、居高临下的地位被打破。学生把艺术课当成了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由衷地喜欢艺术课。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本课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等特点,在四十分钟里围绕“闹新年”展开教学,让学生多感受,更多地接触艺术本身。例如,在过年的鼓点声中进课堂,过年着装互赏,过年民俗介绍,过年活动欣赏、模仿、创作、展示等,让学生在还未厌倦时,新的内容又出现了。根据学生兴趣转移快的规律,先于学生转移,带着学生转移。尽管学习材料简单,多次反复出现,但教学方式变化多样,每一环节的学习都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
  新的教学理念还强调,艺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当众表现自己的能力。在模仿学习扭秧歌环节中,不是像以往那样枯燥分解动作要领,进行机械的动作模仿,而要注意强调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注意基本动作的节奏、情绪体验,不过分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启发他们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只要节奏对就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学会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扭得不亦乐乎,使“我能行”的自信心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现。整节课紧扣“主体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使艺术课堂成为生活大舞台,变成展示学生才华的大舞台。
  三、教学评价的变化
  这节课很注意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评价活动。例如,最后分小队上台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评价最有创意的化妆和造型,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情感体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评价,分享快乐。
  四、课程生活化
  艺术课的目的是培养在生活中使用艺术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艺术的人。这节课很注意课程的生活化。它取材于中国春节民俗文化,又适逢学生刚过完春节,教师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课上对过年物品展示、民俗活动介绍、《精彩中国年》录像的欣赏等,把这些生活搬进艺术课堂,进行有模有样的演练。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滋养了艺术情操。
  五、取向多元化
  这节课围绕发展多元智能整体目标,设计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很自然地把音乐、舞蹈、语言表达、创意想象、人际交往等诸多智能巧妙地融进“闹新年”主题表达中。人际智能培养表现最为突出:学生手工制作的小锣、小鼓之类作品的互赏,师生间鼓点节奏创意敲打的互学,小队间角色化妆的互助,造型设计的互补,动作忠告的互谅,新年贺词的互勉,即兴歌舞的互动,等等,无不闪现着友善、合作、真诚、关注、欣赏他人的人格魅力。
  六、活动游戏化
  这节课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而引发教学高潮的多是游戏性内容,如角色扮演、猜“红包”等让学生乐此不疲。教师的形象设计,更贴切活动游戏化的形式。教师身穿红色外衣,根据主题的延伸,又先后添加红绸带、头饰、照相机等。这样的衣着打扮,形成视觉冲击力,加之教师得体的体态语言与亲和力,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大家在游戏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教学快乐,童年快乐。
  艺术课《闹新年》根据新课标中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参与社区家乡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了解其中出现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剪纸、装饰品等,尝试模仿其中的一项活动”。这个理念,通过“导入—激趣、欣赏—分析、尝试—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带领低年级学生了解、感受精彩中国年中出现的歌舞、剪纸、年画、锣鼓等与中国年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淡化学科界限,突出综合艺术,使艺术氛围浓厚。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改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使古诗词能够更令人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育人作用。现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9册宋词《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谈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点建议,不妥之处未免贻笑大方,权当抛砖引玉,诚盼赐教。  建议一:感受古诗词美妙,何不让学生唱一唱?  但凡熟识中华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都是可配乐吟唱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1.明显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性格兴趣差异的不同,导致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不爱说、不想说;而有的学生乐于说、勤于说;有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而有的学生善于说,敢于说;有的学生不善言谈,说话结巴;而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此迥异的口语交际水平,在课堂上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成了一大难题。
实施教育新政,给优秀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显得无所适从。如何在实施教育新政中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效呢?我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渠道,指导学困生专心听讲,掌握听课方法,鼓励他们多问多说,如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相当费心的工作,即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会把班主任老师弄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因此,如何使班主任工作省心一些,就成为小学班主任老师经常提起的话题。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班委会、中队委员会的建设,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  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人,而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班主任非常费心。为此,在班主
科普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题材多为童话或有简单情节的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介绍的知识富有吸引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科上既担负着低年级语文学科重要的识字、写字、阅读任务,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的思想与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
充分备课、精心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以“有效备课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与各位同行探讨。  首先,备课要做到五结合:①备课与备学生相结合;②钻研教材与借助教参相结合(包括教参后面附带的教学光盘);③依照课本与创造发挥相结合;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⑤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其次,必须明确要“备什么”。我认为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
“课如其人”,马静静老师执教的《广玉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玉兰》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上课的几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紧紧围绕感悟广玉兰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组织学生的阅读对话活动,帮助学生紧扣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加深体会,领悟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培养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而马
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精心组织,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学生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以独特的视角,感受童年生活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教
新课标把所有教师带到了一个广袤神秘的草原,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我想每个教师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想法:“新课改的课到底该怎么上?”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个人总结了一种“我体验、我参与、我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介绍给大家,谨以交流。    一、设计自主学习环节,让每个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基本的是落实好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只有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才能开发、利用课堂各种有效资源,从而体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我一直是边摸索前进,边总结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美术课堂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设想与做法。  一、遗憾,资源流失的可惜  美术这门学科看似简单,真正教起来却并不容易。刚开始在教学中,我不敢说投入全部精力,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一轮儿下来,却是两手空空。失落之余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会两手空空呢?我究竟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