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用得不少,可收效并不如意。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必须明了讨论教学的真正要义,确立论题,因势利导,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恰当地总结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讨论 引导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讨论式教学就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現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呢?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得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有效讨论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在多元互动的有效讨论中至少可以激活师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明确有效讨论的问题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人的智能活动树立了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人的智力产生刺激。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讨论的,简单的没必要,太复杂又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激情。因而,首先应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设置讨论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分析课文,围绕重难点设计论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学习《杨修之死》,老师可设计问题:杨修的死究竟是因为曹操还是杨修自己?你是怎么看的?对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这是小说的重点、难点。让同学们讨论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因为他自己。理由是: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归于曹操。理由是:曹操阴险狡诈,残忍歹毒,虚伪多疑。学生还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双方有理有据,很有见地。因此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旁征博引,探究主题,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针对课文疑点展开讨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创设有效讨论的氛围
课堂讨论是同学们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现,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所愿之处,老师就要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当讨论离题时,老师应及时加以提醒和纠正,示意他们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当少数同学控制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主角,几乎控制着整个讨论过程,胆小的同学却一言不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一方面肯定、赞扬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鼓励其他同学,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同学们获得均衡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安排有效讨论的时间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证都将落入形式主义,讨论也是如此。但我们也看到,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讨论好几个问题,学生还懵懵懂懂的,老师就让学生汇报了。这样的讨论当然达不成共识,更谈不上对问题有深入的看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在明确了讨论的问题后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间,否则就成了“低效”的讨论。
五、有效讨论的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营造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注重现场的效应,却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讨论后的总结评价这一关键的一环。因此有些讨论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过后,收效甚微,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其实,讨论后教师及时、明确的总结评价是对课堂讨论效果的升华和延伸。
总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讨论才能有较高的质量。有效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2.钟启泉 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杨翠蓉《论有效的课堂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讨论 引导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讨论式教学就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現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呢?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得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有效讨论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在多元互动的有效讨论中至少可以激活师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明确有效讨论的问题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人的智能活动树立了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人的智力产生刺激。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讨论的,简单的没必要,太复杂又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激情。因而,首先应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设置讨论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分析课文,围绕重难点设计论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学习《杨修之死》,老师可设计问题:杨修的死究竟是因为曹操还是杨修自己?你是怎么看的?对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这是小说的重点、难点。让同学们讨论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因为他自己。理由是: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归于曹操。理由是:曹操阴险狡诈,残忍歹毒,虚伪多疑。学生还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双方有理有据,很有见地。因此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旁征博引,探究主题,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针对课文疑点展开讨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创设有效讨论的氛围
课堂讨论是同学们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现,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所愿之处,老师就要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当讨论离题时,老师应及时加以提醒和纠正,示意他们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当少数同学控制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主角,几乎控制着整个讨论过程,胆小的同学却一言不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一方面肯定、赞扬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鼓励其他同学,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同学们获得均衡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安排有效讨论的时间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证都将落入形式主义,讨论也是如此。但我们也看到,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讨论好几个问题,学生还懵懵懂懂的,老师就让学生汇报了。这样的讨论当然达不成共识,更谈不上对问题有深入的看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在明确了讨论的问题后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间,否则就成了“低效”的讨论。
五、有效讨论的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营造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注重现场的效应,却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讨论后的总结评价这一关键的一环。因此有些讨论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过后,收效甚微,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其实,讨论后教师及时、明确的总结评价是对课堂讨论效果的升华和延伸。
总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讨论才能有较高的质量。有效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2.钟启泉 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杨翠蓉《论有效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