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现代研究也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和深入探究的过程,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呢?
一、提出物理课堂提问的好处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1.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有“善解人意、待人公平、为人幽默、乐于交流”等品质,在学习中,学生们所渴望的是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不仅同学们之间有互相讨论的学习,他们还喜欢能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可见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的与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之间成为信息交流的伙伴,形成双向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融洽师生关系。
(3)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合理评价,乐在其中
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基于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的理念,比如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你的问题是通过几天的观测后提出的,细致和耐心使你得到更多的经验。”“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与××同学相反,你用了同中求异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轻信书本,不迷信专家,很有勇气。你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验证,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态度。”通过这些评论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将对促进他们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用语言而不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物理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怎么设法去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等一连串的自我发问,最终使学生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
一、提出物理课堂提问的好处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1.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有“善解人意、待人公平、为人幽默、乐于交流”等品质,在学习中,学生们所渴望的是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不仅同学们之间有互相讨论的学习,他们还喜欢能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可见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的与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之间成为信息交流的伙伴,形成双向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融洽师生关系。
(3)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合理评价,乐在其中
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基于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的理念,比如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你的问题是通过几天的观测后提出的,细致和耐心使你得到更多的经验。”“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与××同学相反,你用了同中求异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轻信书本,不迷信专家,很有勇气。你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验证,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态度。”通过这些评论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将对促进他们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用语言而不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物理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怎么设法去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等一连串的自我发问,最终使学生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