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该文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完善多媒体课件、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和改进实验实践教学等对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进;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55-03
  当今的人类社会生活已难以离开微生物所作出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学是本科生物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由此,微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参与社会化实践的能力,因此改善并提高其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1 完善并优化理论教学
  通过微生物理论教学模式的改进,建立合理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通过案例分析及多媒体动画传递信息,把微观抽象的微生物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并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调动学生对微生物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敏锐性。
  1.1 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案例教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研究的都是微观世界的微小生物。而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微小,以致用肉眼很难观察。所以针对微生物学理论内容抽象,知识体系网络性强等特点,在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中。案例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有关教学内容中选择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紧密相关的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如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絮体结构紧密,并且存在大量种类繁多的原生和后生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磁粉和OAP的协同作用下可有效地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并能抑制仅加入解耦联(OAP)对活性污泥工艺效能产生的不良影响[1]。就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来看,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更加紧密,使抽象的原理内容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
  1.2 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 借助多媒体这一实践平台,利用其信息量大、图片直观、色彩丰富、内容生动、富有强大吸引力的优点,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展现微生物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利用微生物的特点,制作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课件,并将典型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的动态过程制成动画,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硅藻靠原生质流动运动,放射虫靠摆动针状伪足运动,根足亚纲的变形虫靠伪足变形前进以及噬菌体侵染宿主的过程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冲击,留下更深的微生物学印象,进而提高学生们探索新事物奥秘的兴趣。因此,增加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内容将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1.3 调整考核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程度的标准,这样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会影响爱听课爱动脑的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因此,可以将期末的成绩更多的搁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比如课堂的活跃程度等,积极主动发言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总成绩中加入相应奖励分数,这样很多同学应该会投入更多注意力去听课。可以界定一个微生物方面的专题,让同学们自由分组,在课下寻找该专题方面的前沿性文献,然后以PPT的形式讲授,并鼓励其他同学们提问,当然提问者予以分数奖励,这样既让同学们具备查找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又可以扩大同学们微生物方面的知识,有效地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其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3]。这样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加深对生物技术的掌握。
  2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世界充满神秘色彩,有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也随之发展迅速,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每一所高等院校设立的微生物相关专业都着力培养学生实验动手以及创新的能力。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动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增加实验课时,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演示和验证实验,实验形式、内容单一;实验内容比较陈旧,更新速度慢,缺乏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联系与融合;缺少综合性、研究创新性实验,这些均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改进和创新本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加理想的学习平台,从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深化专业知识。以往微生物实验课多数局限在实验室内,比如微生物的无菌技术、纯化分离技术,其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可以把视野拉伸于室外,例如,带着同学到户外的公园里收集土壤,还有收集市内的河流中的水样,回到实验室后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纯化分离,由于每一种微生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形态,在进行初步的分离和纯化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菌落形态来筛选。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微生物的结构,每一位同学可以利用自己了解并掌握的鉴定微生物技术去界定自己筛选出的单菌落为阴性菌还是阳性菌,如革兰氏染色的方法。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脱色后呈现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5],所以在利用这个实验很容易直观的将微生物菌群区分开。随着微生物分离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科技仪器的投入生产及使用。如鉴别微生物的Biolog方法,可以在72h内鉴别分类不同种属的细菌和真菌,简便快捷,如想进一步鉴定其性质,可以提取其DNA测其16sRNA。最终可以把每一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整理一下,按照每个人实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创新点及工作量评分,将其汇总到期末总成绩里。这样一来,通过直观的视觉教学,充分地调动大家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真正地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而并非是“一人做,大家看”。   2.2 增加实践机会,开展探究式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践行理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实践出真知,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暑假和小学期联系一些涉及微生物技术的食品厂、制药厂、啤酒厂,让学生有机会进入这些工厂作短暂的实习参观,并邀请该厂的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能有机会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方面的运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进而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倾向提前做出规划。此外,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探究式教学是目前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Awg等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探究式教学可显著增强受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
  2.3 增加学生信息化知识储备量 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和制定实验方案,应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设计并完成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微生物实验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课程小课题综合研究,训练学生研究性的实验能力,学生可参与教师课题和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进行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为学生开辟多元化实验和实践的空间。
  3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以上2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经过测验和观察教学结果,发现本学院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新的教学思路营造了微生物学氛围,提升了学生底蕴内涵。
  3.1 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本学院教学改革成果十分明显,学生的课堂精神面貌、参与程度、学习兴趣都有了明显改观。微生物课程学生不及格率大幅下降,改变了学生“恐惧微生物、厌学微生物”的现象。学生普遍反映,课上的授课内容更联系实际,也更贴近自己的基础,微生物学课程不再枯燥乏味,利用微生物学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3.2 提升学生底蕴内涵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自信心,培养良好微生物学思维习惯和微生物学观念,而且还可以从更宽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为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玲燕,汤兵,杨康华,等.纳米磁粉协同邻氨基苯酚优化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效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616-1623.
  [2]楼盛华,戴文战,叶秉良.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09-113.
  [3]杨劲松,刘四新,康丽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8-19.
  [4]郭德军,王欣,王长远,等.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1-3.
  [5]徐德峰,李彩虹,王雅玲,等.细菌革兰氏染色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3(5):871-876.
  [6]李水金,侯静.大学本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探究式学习研讨班”为个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95-98.
  [7]叶帆.大学理科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8):49-51.
  [8]张伟.论探究教学的有效性[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6:18-23.
  [9]Awg KAK,Ahmad AR,Seman AA.Th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teaching in enhanc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7:264-27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完善生态立法是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该文在梳理南京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南京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了完善南京环境立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立法;研究;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 D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01-03  Research on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江苏里下河麦区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高,发生危害程度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该文总结了江苏里下河麦区近10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近5年国内小麦白粉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化学预防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期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房屋的拆迁工作正在各地火热的进行当中。而对于拆迁过程中农民财产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农民自身关注的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在拆迁补偿的这一做法上,传统的补偿方法是新建的房屋补偿,但是对于补偿标准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农民们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该文以A市为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探究分析农民财产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并提出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多种补偿方式并存的措施,
期刊
摘 要:鲁小豆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和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逆、超大粒、出口专用型常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鲁小豆1号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豆;鲁小豆1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35-02  小豆(Vigna angularis(wi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阿特米、拿敌稳、阿米妙收等6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阿米妙收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好,为90.00%,井冈霉素水剂防效最差,为64.77%。阿米妙收、阿特米等5种药剂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药剂,防治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纹枯病的蔓延和危害。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剂;药效示范;泰和县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
期刊
摘 要: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耕作方式;玉米;产
期刊
摘 要: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RW腐熟剂对还田玉米秸秆腐熟程度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RW腐熟剂与不施用RW腐熟剂相比,还田玉米秸秆提早42~45d腐熟,且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千粒重提高。最佳处理方法是在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750kg/hm2)进行秸秆还田并加施RW腐熟剂30kg/hm2,与在习惯性施肥基础上(底施磷酸二铵375kg/hm2)不施用RW腐熟剂相比,可使农田
期刊
摘 要: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设计地上5cm、10cm、15cm、20cm、地表0cm、地下5cm、10cm、15cm、20cm9个不同种床高度处理。结果表明:种薯播垄上(地上)可提高地温,有利于促早苗,保全苗。费乌瑞它各处理以种床高度为垄上5cm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285.86kg/667m2,商品薯率为90.51%,与垄上10cm、垄下(地下)10cm(ck)、地表0c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已成为诸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是满足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农林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已在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逐渐应用起来。该文主要对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应用教学案例的意义、课程案例的内容、专题案例的模式以及案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期刊
摘 要:对夏大豆鼓粒特性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有3个明显时期:籽粒形成期、膨大期、脱水期。鲜籽粒体积先增后降,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拟合,顶部开花29d左右最大;干籽粒体积随鼓粒进程延续直线增长。籽粒含水量变化为平抛物体运动曲线,鲜籽粒质量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描述,百粒质量变化可拟合Logistic曲线。鼓粒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