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雨》序中曾说过:“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融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如此欣悦。”那是因为她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生命”。
繁漪和侍萍都是被欺辱、被损害的妇女,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们都有所反抗。在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繁漪可以说是先锋,侍萍也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一、从家庭出身方面比较
繁漪出身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侍萍出身贫苦,“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 女儿,”对于繁漪来说,她可能成为大家庭的“贤妻良母”或书香门第的“贤内助”。而侍萍呢?“她的将来是给一个工人当老婆,洗衣服,做饭,捡煤渣”阶级出身的不同,决定了两个人名誉的不同。
小资产阶级繁漪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反抗意识。“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决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感到包围着自己的资产阶级机的庸俗、贫乏和单调是难以容忍的重任,是残酷的束缚。她对于专横的周朴园和呆板阴沉的家庭感到厌倦,在周公馆的圆满秩序的家庭中,使这个原本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地困住了,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十八年来,她看透了周朴园伪君子的道德面孔,她也深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
侍萍作为旧社会的下层劳动妇女,在她身上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的坚韧而顽强的性格和宿命观念,然而她又不完全是中国传统的那种逆来顺受、一切听凭命运安排的妇女形象。她到周公馆连一口汽水也不喝,说“那是人家的东西”,当得知四凤 已做了周家的女佣事,便当机立断要斩断和周家的关系,准备携女儿到异乡漂泊……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中国女性博大胸怀中所蕴藏着的强烈的反抗力量和斗争精神,以及不畏权贵、不为金钱所动的高贵品质。但作为一个旧社会的下层劳动妇女,她性格中不免仍有软弱和相信命运的一面。
二、从反抗方式和力度上看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女性意识的觉醒往往是从两个方面开始的:一是对所处的非人的境地经济的物质的反抗;一是对被压抑的个性的精神扩张,集中体现在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讴歌上。
面对这第二次被遗弃的没命运,繁漪发出了这样的宣言:“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辱。”在剧中,只有繁漪能够从言辞与行动上彻底破坏周朴园所维持的所谓的“正常”封建伦理关系,只有她最坚决、最尖锐地公开撕破周朴园的虚伪面皮,无情地鞭笞封建伦理到底道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她执著地追求爱情,“我不是!我不是!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是她对封建伦理关系的公然挑战。她的自救方式——与大少爷周萍的乱伦导致了其悲剧命运。
而侍萍的反抗相比与繁漪则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被周朴园抛弃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选择了 去投河自杀。在受到蹂躏、践踏,最终遭遗弃后,她没有选择去报复、去抗争,而是选择了 毁灭自己这种消极的“反抗”方式。当她得知自己的女儿四凤做了周公馆的女佣时,立即决定带女儿离开,而不是“揭露”周朴园的罪恶,选择了“逃避”现实。
三、从所担任的家庭角色来比较
繁漪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好妻子。
她“从心底里”追求女子的生存意义,同时自己又不能在人生观中完全把握住女性形象的目标,在母性与情欲之间陷入徘徊。剧中繁漪是周萍的继母,同样也是他的情妇,虽然表面上她仍是周朴园的妻子。对于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的繁漪,周萍的出现,对周萍的爱唤醒了她对政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的强烈渴望,那埋葬在心底的被压抑许久的东西驱动着她。她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身上那个活生生的“人”压下去。繁漪在周萍的爱中看到了生命的价值,并义无反顾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侍萍相对于繁漪,则是一个“无私的母亲”“标本式的妻子”。侍萍自杀获救后,“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为着她的孩子,她嫁过两次”,三十年后,与周朴园冲重逢,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见见我的萍儿”。她本可以揭发周朴园的劣迹,破坏所谓“圆满”“秩序”的周公馆,但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周萍,而没有这样做。
四、从侍萍、繁漪与周朴园的关系比较
侍萍与周朴园是有感情的,而繁漪在周朴园眼里不过是“玩偶”,繁漪对周朴园有的只是恨。
侍萍与周朴园之间是有感情的,如果说侍萍没有爱过周朴园,那么三十年后再次见到周朴园时,也不会“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如此的激动。侍萍的话中充满着怨恨,愤怒,这正是爱极生恨。她独自在济南,使为了逃避鲁贵,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忘不了周朴园,在此重逢,不与他重提旧账,不仅仅是为了儿子周萍,更是因为她曾深深地爱过周朴园。
繁漪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然而,他们二人之间可以说是没有感情的,我们知道,只要爱是自由的、自然的,那它必然兴隆茂盛;而如果爱是一种责任,那它只能是枯萎凋谢了。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仅仅是周朴园名义上的妻子,渴望自由。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他禁绝一切正常的见解和正常的行为,扼杀着一切生的气息和活的生机。雪莱曾说过:“强迫会使爱情枯萎,因为它的本质是自由,它与服从、嫉妒或恐吓不共戴天。”
繁漪和侍萍都是被欺辱、被损害的妇女,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们都有所反抗。在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繁漪可以说是先锋,侍萍也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一、从家庭出身方面比较
繁漪出身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侍萍出身贫苦,“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 女儿,”对于繁漪来说,她可能成为大家庭的“贤妻良母”或书香门第的“贤内助”。而侍萍呢?“她的将来是给一个工人当老婆,洗衣服,做饭,捡煤渣”阶级出身的不同,决定了两个人名誉的不同。
小资产阶级繁漪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反抗意识。“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决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感到包围着自己的资产阶级机的庸俗、贫乏和单调是难以容忍的重任,是残酷的束缚。她对于专横的周朴园和呆板阴沉的家庭感到厌倦,在周公馆的圆满秩序的家庭中,使这个原本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地困住了,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十八年来,她看透了周朴园伪君子的道德面孔,她也深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
侍萍作为旧社会的下层劳动妇女,在她身上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的坚韧而顽强的性格和宿命观念,然而她又不完全是中国传统的那种逆来顺受、一切听凭命运安排的妇女形象。她到周公馆连一口汽水也不喝,说“那是人家的东西”,当得知四凤 已做了周家的女佣事,便当机立断要斩断和周家的关系,准备携女儿到异乡漂泊……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中国女性博大胸怀中所蕴藏着的强烈的反抗力量和斗争精神,以及不畏权贵、不为金钱所动的高贵品质。但作为一个旧社会的下层劳动妇女,她性格中不免仍有软弱和相信命运的一面。
二、从反抗方式和力度上看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女性意识的觉醒往往是从两个方面开始的:一是对所处的非人的境地经济的物质的反抗;一是对被压抑的个性的精神扩张,集中体现在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讴歌上。
面对这第二次被遗弃的没命运,繁漪发出了这样的宣言:“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辱。”在剧中,只有繁漪能够从言辞与行动上彻底破坏周朴园所维持的所谓的“正常”封建伦理关系,只有她最坚决、最尖锐地公开撕破周朴园的虚伪面皮,无情地鞭笞封建伦理到底道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她执著地追求爱情,“我不是!我不是!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是她对封建伦理关系的公然挑战。她的自救方式——与大少爷周萍的乱伦导致了其悲剧命运。
而侍萍的反抗相比与繁漪则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被周朴园抛弃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选择了 去投河自杀。在受到蹂躏、践踏,最终遭遗弃后,她没有选择去报复、去抗争,而是选择了 毁灭自己这种消极的“反抗”方式。当她得知自己的女儿四凤做了周公馆的女佣时,立即决定带女儿离开,而不是“揭露”周朴园的罪恶,选择了“逃避”现实。
三、从所担任的家庭角色来比较
繁漪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好妻子。
她“从心底里”追求女子的生存意义,同时自己又不能在人生观中完全把握住女性形象的目标,在母性与情欲之间陷入徘徊。剧中繁漪是周萍的继母,同样也是他的情妇,虽然表面上她仍是周朴园的妻子。对于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的繁漪,周萍的出现,对周萍的爱唤醒了她对政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的强烈渴望,那埋葬在心底的被压抑许久的东西驱动着她。她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身上那个活生生的“人”压下去。繁漪在周萍的爱中看到了生命的价值,并义无反顾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侍萍相对于繁漪,则是一个“无私的母亲”“标本式的妻子”。侍萍自杀获救后,“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为着她的孩子,她嫁过两次”,三十年后,与周朴园冲重逢,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见见我的萍儿”。她本可以揭发周朴园的劣迹,破坏所谓“圆满”“秩序”的周公馆,但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周萍,而没有这样做。
四、从侍萍、繁漪与周朴园的关系比较
侍萍与周朴园是有感情的,而繁漪在周朴园眼里不过是“玩偶”,繁漪对周朴园有的只是恨。
侍萍与周朴园之间是有感情的,如果说侍萍没有爱过周朴园,那么三十年后再次见到周朴园时,也不会“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如此的激动。侍萍的话中充满着怨恨,愤怒,这正是爱极生恨。她独自在济南,使为了逃避鲁贵,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忘不了周朴园,在此重逢,不与他重提旧账,不仅仅是为了儿子周萍,更是因为她曾深深地爱过周朴园。
繁漪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然而,他们二人之间可以说是没有感情的,我们知道,只要爱是自由的、自然的,那它必然兴隆茂盛;而如果爱是一种责任,那它只能是枯萎凋谢了。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仅仅是周朴园名义上的妻子,渴望自由。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他禁绝一切正常的见解和正常的行为,扼杀着一切生的气息和活的生机。雪莱曾说过:“强迫会使爱情枯萎,因为它的本质是自由,它与服从、嫉妒或恐吓不共戴天。”